分享

都在说“不忘初心”,来龙去脉您知晓吗?

 人在西京 2020-06-16

现在有一个全国大流行的词汇,叫“不忘初心”,人无分南北,地不分东西,都能常常听到。这个词后面还有个词“方得始终”,两个词组成一个短句,意思明白不过:要时刻不忘记事情开始时的心愿或者目标,才能最终达成。

流行久了,有人开始溯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自古籍引用还是现代发明创造?网络时代,创造新词汇屡见不鲜,如,给力、蓝瘦香菇、然并卵、不明觉厉等等。

经考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是现代网络新发明,而是来自佛教经典《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和所有佛经一样,均来自古印度。唯一例外的是中国禅宗经典《六祖坛经》,这是中国和尚慧能及其弟子所著。

佛教进入中国后,逐渐在汉地形成八大分支,其中有一支叫“华严宗”,就是奉《华严经》为宗派教义。历史上,《华严经》有多种翻译版本,如四十卷,六十卷,八十卷等,本文引用八十卷版本。

《华严经》是释迦摩尼成佛后,藉普贤、文殊等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所有佛经原则上都是阐述释迦牟尼思想,有的是直接由释迦牟尼本人讲述,后人整理,如同《论语》一样。有的是后人根据释迦牟尼思想发挥演绎而成,如《心经》,是通过观自在菩萨给舍利子讲解佛主思想的经典;《华严经》则是通过普贤菩萨、文殊等菩萨讲解佛主思想的经典。

然而,翻遍《华严经》,并不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一句,可见并不是原文引用,而是根据经文化用。

全卷经文中,“初心”只出现过一次,第十九卷:“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大略前后看看经文便知,这个“菩萨初心”就是菩萨初发心的意思,即菩萨开始修行时所发心愿。“初心”等同于“初发心”,这样一来就很多了,全卷中,“初发心”出现不下百次。

第一次提到“初发心”是在第十四卷:“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后面经卷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不一一列举。

什么是菩萨?

也许一提到菩萨,我们立马会想到“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四大菩萨,其实这些都是摩诃菩萨,是接近成佛的大菩萨。而实际大乘佛教里的菩萨很多,多到数以万计。所以,做菩萨不难,难的是做大菩萨。

《华严经》说,菩萨共有五十二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在十信这十个等级里的菩萨都是最初级的菩萨,也叫凡夫菩萨,即普通的人也能做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等级里的菩萨称为贤位菩萨,也叫地前菩萨;十地里的菩萨称为圣位菩萨,也叫登地菩萨;“等觉”菩萨是成佛前的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

通常佛经里说的一般菩萨,都是指登地菩萨。像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大势至等八大菩萨已经是“等觉”菩萨。

成为入门菩萨的门槛很低,只要“发菩提心”就可以了。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四大心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四大心愿就是一个入门菩萨开始走上修行之路的初始心愿,即“初发心”。

有了这四大心愿,然后一步一步修行,走过五十一个菩萨等级,最终成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要发了初心的入门菩萨,在漫长艰苦的修行过程中,不能被困难吓倒,不能被世俗引诱,要时刻牢记初心,最终才能功德圆满,妙觉成佛。

后来社会各界也开始受到启发,用“不忘初心”来勉励大家。

现实生活中,来自佛经的词汇、用语太多了,如:惭愧、大千世界、刹那、爱河、浴火、律师、导师、思维、理性、悲观、商量、真心、世界、实际、境界、叶落归根、不可思议、想入非非、唯我独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愁眉苦脸、一丝不挂、无事不登三宝殿、现身说法、群魔乱舞、三生有幸、差别、痴心妄想、心心相印、心花怒放、女大十八变、伸手不见五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道具、缘分、过去、有情、无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等等。

这些词汇用语显示了佛教高妙的智慧,值得学习领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世间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排除干扰,最终达成心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