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可能是相声界最早的“流量明星”,能拜张寿臣多亏此人慧眼识才!

 相声迷 2020-06-16

1936年11月8日,在天津《益世报》上曾刊登过一则演出广告,那场演出的头角是京韵大鼓艺人“小彩舞”骆玉笙,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当时最红的相声艺人张寿臣和他年仅14岁的徒弟“小蘑菇”常宝堃。


说起常宝堃,那在相声艺人里也是出了名的娃娃红。9岁的他就和弟弟一起跟着父亲常连安来到天津,在南市三不管一带撂地卖艺。小蘑菇的记忆力很强又聪敏好学,一个9岁孩童已经能掌握30多段相声了。也正因为他天资过人,引起了一位艺人的关注,那就是陈荣启。他接连听了三天常宝堃的相声,看小蘑菇聪明伶俐,陈荣启如获至宝,随即找到好友张寿臣,希望他能收常宝堃为徒。


张寿臣在当时已经是曲艺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收徒弟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严格。他有一些硬性条件,比如必须是北京人,眼睛要大,伶俐且不油滑,能言但不贫嘴,规矩而不木讷。没想到一见常宝堃,张寿臣就十分喜爱,当即主动提出要收他为徒。还跟常宝堃的父亲常连安说,“你还没有老师,这样得了,我代师收你,你算是我的师弟。”父子两人同时拜一个人为师兄和师父,这是相声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鲜事。


为了能让爱徒早日成材,张寿臣尽心竭力倾囊相授,小蘑菇也是全身心投入地学。据常宝华回忆,当时他们一家四口人住在天津一个小院子里,只有一个公共厕所,他就怕他大哥常宝堃上厕所,为什么呢?就因为他要进去叫都叫不动,一边上厕所一边还背着词呢。甚至吃饭的时候,常宝堃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着筷子,吃着吃着就开始发愣了。母亲这时就得说:“宝堃啊,先吃饭,别背词了。”


曾经还有一次,他吐了口痰,里面都带血丝,很明显是因为声带过度疲劳导致的,那时候的常宝堃还不到二十岁。正因为加倍的努力,在跟随师父学艺三年多后,他就掌握了将近200段相声。也就是说平均五六天就要学会一段,这在整个相声同行里也是不多见的。


师父倾囊相授地教,徒弟踏实刻苦地学, 故而小蘑菇想不扬名立万都难。学满出师没多久,常宝堃就火速蹿红,成为天津相声界一颗炙手可热的红角。很快小蘑菇便告别了撂明地的苦日子,不仅登上了大观园、小梨园这样的高档杂耍园子,还频繁出入广播电台,在影院播放“蘑菇兄弟”参演的电影前加演相声,俨然成了当时观众眼中的“网红”,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不少老观众都知道常宝堃有把扇子,正反两面工工整整地用蝇头小楷写满了九十段节目。不管是上堂会,还是去电台播音都随身带着。谁点活直接把扇子递过去,只要是上面写着的全能说。最了不起的是,不管点哪段都不用提前“压活”,当场就能演。


常宝堃不仅在台上的能耐大,在台下的人缘也不是一般的好。有一年临近春节,跟父亲在电台里说相声,他用童声说快过年了,首先给听众,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拜个年。就这一段话说完没过两天,他们家里收到的来信就没断过,都是给常宝堃寄来的信,有的信里边有信纸,写的是拜年的话,有的连信纸都没有,打开以后全是钱,说是给他的压岁钱。相声界也流传着一个说法,小蘑菇是老常家的摇钱树。


小蘑菇15岁那年,在师父张寿的建议下,常连安不再给儿子捧哏了,另找了一个新搭档,就是赵佩如。小哥俩在台上完全自来带的默契,常宝堃寓庄于谐,赵佩如左右逢源,二人表演配合上严丝合缝。常赵档合作不久便跻身天津“五档相声”之一。


有道是天妒英才,原本前途无量的常宝堃,艺术生涯永远定格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与赵佩如合作的《新酒令》也成为了这位29岁的相声天才留给世界最后的笑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