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三圣佛祖 2020-06-17

​里虚证,如《伤寒论》第196条说:“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成无己注:“胃为津液之府,气虚津少,病则反无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虫行皮中者,知胃气久虚也。”按:太阳主表,故以有汗为虚,无汗为实。阳明主里,则以有汗为实,无汗为虚,以见表里虚实之辨。(2)阳明病里实证:阳明病的里实证,以“不更衣”、“大便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伤寒论》第180条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就是论述阳明为病的特点。里实的具体证候有:不大便,腹满疼痛,或绕脐疼痛;或腹满不减,反不能食,脉沉紧,或沉迟有力,舌苔黄燥等证。3.少阳病虚实(1)少阳病虚证:少阳病的虚证,如《伤寒论》第100条的“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脉本弦,今浮取而涩,沉取而弦,与太阳病的“尺脉迟”意义相同,反映了少阳病挟虚而气血不足之象。先与小建中汤以扶正气之虚,后用小柴胡汤(似当去黄芩加芍药)以和解少阳之邪。今之肝炎患者,每见胁痛不止,服药而不效,脉弦涩迟的,余每用小建中汤取效。此乃“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法。肝病用糖治疗,盖古已有之,非始自于今。(2)少阳病实证:是指少阳病胸胁苦满,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大便秘结,口苦心烦,脉弦滑有力等证。4.太阴病虚实(1)太阴病虚证:太阴病的虚证,往往和寒证相连,如《伤寒论》第273条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这一条充分反映了脾气虚寒的吐利之证。然临床所见,厥阴病寒证的吐利,是以吐为主而下利为次;而太阴病的寒证吐利,则以下利为主而呕吐为次,不可不知。(2)太阴病实证:《伤寒论》第279条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说明了脾实可下之证。然其脉必沉而有力,如脉弱者,则不可用。5.少阴病虚实(1)少阴病虚证:少阴病的虚证,应当分析阴虚和阳虚,如《伤寒论》第286条说:“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这一条是讲,因脉微阳虚,故禁用汗法。第285条说:“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这条以脉细数阴虚,故禁用汗法,从中反映出:少阴病的虚证而有阴阳之分。(2)少阴病实证:俗云:肾无实证,肝无虚证,此乃粗略之言,固不足法。然少阴病的实证从何得之?多以“中脏溜腑”的方式形成。如《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说明,燥热内实,迫阴下夺,穷必及肾,成为少阴病可下的实证。6.厥阴病虚实(1)厥阴病虚证:厥阴病的虚证,有阳气虚和血虚的不同。阳虚者,如《伤寒论》353条说:“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是说的厥阴阳虚寒证。血虚者,如《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是说的厥阴血虚受寒之证治。(2)厥阴病实证:厥阴病的实证,而有痰壅水停,热结使肝的疏泄不利,气机不达,而发生厥逆之变。如《伤寒论》第355条说:“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条论述了痰邪凝结胸中,厥阴气机不利的手足厥冷之证。又第356条说:“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条是论水停于胃,肝不疏泄,气机不达,手足厥冷之证,因内有水邪,故称为实证。小结通过以上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结合来看,于每一经中,皆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的变化,用以反映六经为病的证候规律,所以说它有辨证的纲领意义。然而八纲辨证又是在六经为病基础之上的客观反映,因此,八纲与六经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为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则就必然破坏八纲辨证的物质精神和六经辨证的客观存在。同时,中医的辨证学说,是体现于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的运动,所以唯有用八纲辨证方法才能统摄经、腑表里的病位;阴阳脏腑的病性;以及阴阳寒热、正邪虚实,无不一以贯之,才有纲有目,了如指掌。为此,不揣肤浅,以八纲与六经结合的实际情况,论述仲景辨证论治之法,简漏之处,请加指教。来自:医道无涯 > 《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