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种四字养生诀 ,播种孩子的成长之因,收获孩子的健康之果|宝宝节气养生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芒种,其实是忙种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春争日,夏争时

有种,才有收

种好,才能收好

孩子的健康亦是如此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今天,借着芒种

和大家聊聊节气的养生

以及如何助力孩子成长的播种与收获!

芒种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此时:

         天地之气上交下合的频率最为频繁

         天地间阳气最为旺盛

         地下封藏的阳热升浮于地表

因此这时大地有了火辣辣的热气,雨水十分充沛,很多农作物也到了收割与播种的最佳时机: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而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到了需要播种的季节,无论是抢收,还是播种,都十分急迫。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左河水的《芒种》

节气养生,最核心的要点就是遵循天人合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此时,人体的阴阳也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时期,所以家长们如果希望孩子能够长高、长个,吃得香,睡得好,就要应顺乎自然规律,趁着这一特殊时机给孩子播下健康的种子。

那么应该如何种呢?

借助“天地的阳气”补养自身的“阳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夏天不热,这种孕育果实的过程就很难完成,秋天的果实就长得不好,就叫华而不实、秀而不穗。人也是如此,需要外界的阳气来助力生长。所以,夏季孩子的养生保健首要的原则就是,借助“天地的阳气”来补养自身的“阳气”,提升孩子的阳气、正气,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免疫力、活动力。

同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天时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由于过度喂养、过度医疗。冷饮、抗生素、寒凉水果、冰箱、空调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所以,脸蛋白里透红,阳气十足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孩子都是属于亚健康的虚寒体质。

阳气不足的一般表现:

       面色黄、淡白;眼袋;

      容易怕冷,手脚容易凉;

      容易疲乏;

      易感冒、哮喘、鼻炎、脾胃虚弱,过敏性疾病等

如果利用好了这个天时很多像哮喘这类很难断根的顽症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彻底治愈。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让孩子接触到阳光。可以上午或傍晚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把宝宝头遮住,晒晒后背,这样可以鼓舞和振奋人体内的阳气,把宝宝体内寒、湿等邪气驱除出去。

其次我们要注意保证孩子的睡眠。进入芒种节气,昼长夜短,虽说夏季可以“夜卧早起”这里早起,是指太阳刚出来,就可以起床了。“晚睡”是指不超过晚上九点入睡。否则也不利于养阳。中午特别是“子时”对应的是11-13点,可以小睡一会儿,有利于保养心气、清降心火,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好处。如果孩子睡眠不安可以采用一些穴位按揉,安神助睡眠。

相关阅读:

数百位妈妈亲试有效安神妙招汇总,助力宝宝改善睡眠。

孩子睡不安,家长怎么办?

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这样机体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帮助孩子更好的排除体内的毒素,健康成长。保持孩子心境平和,宁静畅达,也可取得“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贪凉”贪凉喜冷。夏季就要“无厌于日”,要热一些,过多食用水果,冰淇淋、凉茶等寒凉食物、过度使用空调,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脾胃,还会损伤孩子的“阳气”。给秋冬易发的鼻炎,感冒,气管炎等病症埋下祸根。

尤其不要用凉水给宝宝洗澡,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凉爽快感,但“寒湿气”却可能透过舒张的毛孔,侵袭肌肤甚至脏腑,给孩子的健康买下隐患。尤其在一身热汗时不要立即洗澡、冲凉,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黄帝内经》讲“汗出见湿,乃生痤弗。”因为人体在出汗,毛孔张开的状态下,感受寒湿会导致皮肤问题,尤其是痤疮、疹子、结节等问题。包括游泳,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判断。

   相关阅读:

立夏养阳,从生到长|宝宝节气养生之立夏

孩子爱生病,多半和这些事有关......

抓住清除体内垃圾的大好时机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阳气往体表走,汗液也会随之往体表走,所以这个时候即使不怎么运动也会流汗。

老人们常说:

“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

古语也有个说法:

“冬不炉,夏不扇”。

意思都是说,夏天不要怕流汗,也不要一个劲儿的扇扇子,就是应该让身体自然排汗。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黄金季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是极大丰富的,但“安全”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大痛点。即便父母再小心,也难免孩子不接触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甚至含有激素、抗生素的食物,再加雾霾污染的空气、过度医疗……这些使孩子体内堆积着很多无法轻易排出的垃圾。

人体排泄体内不需要物质,主要是通过排便、排尿与排汗来实现,其中汗具有排泄体内包括寒、湿在内的一切外邪或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毒素的重要作用。虽然尿也能排出重金属,但排出功能却远不及汗,即排汗能排出大量重金属。

《生命时报》里有这样一则报道,德国体育医学专家埃伦斯特博士发表了“以排汗的方式,彻底去除体内的积累物,可预防癌症”的研究报告,报告里提到了皮肤和肾,虽都具有排泄体內不需要物质的功能,但各有所侧重,其中皮肤具有排泄体內疲劳物质或重金属、毒素的重要作用。虽然肾也会排出重金属,但其排出功能远不及皮肤出的汗。

当然,除了重金属外,随着汗液排出体外的还有寒、湿等伏藏在体内的诸多外邪,为什么夏天对于体寒的人来说也会非常难受呢?就是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可以说,如果没有趁夏天把湿、寒等体内的陈芝麻烂谷子打扫干净,那么,到了秋天,就没有空间可以收获,到了冬天没有可储藏的,到了春天也自然没有什么可生长的。一年四季就是如此环环相扣。

所以夏天不要怕孩子出汗。可以在早上或傍晚带着孩子到户外多做活动,骑车、散步、跑跳、做游戏,做保健操……都可让他们出一些汗。

但也不能让孩子大汗淋漓,汗出很多,会耗损津液,孩子会容易虚弱。

想要排寒还要注意避寒,尤其不能让孩子在外面晒了太阳,出了一身汗后,一进到屋里就空调,这样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而且反而会走得更深。

相关阅读:

夏天,请珍惜孩子排出重金属、致癌物及霾毒、体内积寒的重要时机

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要注意防暑怯湿

芒种后湿邪之气逐渐加重。依照中医运气学的推演,今年的芒种节气,交三之气, 此时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恰值太阳寒水司天,客气克主气,当热之时反生寒水,寒热相冲,晴雨不定,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多雨的黄梅时节,其他地方此时也雨量增多,空气越来越潮湿闷热, 所以此时也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

对人体来说,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40-60%,而芒种之后空气中的湿度常常大于65%,这时的湿热之气,容易引起孩子引起不思饮食、心烦、身体倦懒、身热、甚至精神萎靡、头昏、大便稀溏等,“心火旺盛”和“脾胃湿热”的表现。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这句谚语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湿热的天气让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所以,芒种时节的养生,要注重调养脾胃,养好阳气,借助天赐良机除湿祛暑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可适当多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可是须注意的是,不要用凉水冲洗,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凉爽快感,但“寒湿气”却可能透过舒张的毛孔,侵袭肌肤甚至脏腑,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游泳这种方式也需要谨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

记住!有这些症状的孩子不适合游泳。

尤其在一身热汗时不要立即洗澡、冲凉,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黄帝内经》讲“汗出见湿,乃生痤弗。”因为人体在出汗,毛孔张开的状态下,感受寒湿会导致皮肤问题,尤其是痤疮、疹子、结节等问题。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居处环境也宜保持干爽舒适卫生,适时暴晒被褥、衣物,避免体表湿邪留恋而成湿疹等各项皮肤病。

夏季属火,热字当头。饮食上自然不能“助热生火”远离大鱼大肉、肥甘厚腻、煎炸等食物,难以消化,化火助湿。饮食上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给身体增添更多的垃圾和负担。

如何既能消暑,而又不伤孩子的阳气,饮食上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吃苦”: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

二是“饮酸”:

酸味能敛汗、止泻,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猕猴桃之类,适量食用,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但不建议榨汁饮用,更不能冰镇后吃。(脾胃虚弱,容易大便不成形的孩子更要少吃或不吃)

三者是“食粥”: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大米,山药,薏米,红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大米,冬瓜,荸荠粥,益胃,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尝试饮用。生病时停服,或遵医嘱)

四是“清补”:

 “清补”并不意味着单吃素菜、水果之类,更不是鸡鸭鱼肉,火锅,烤串。事实上,“清补”重在强调“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比如豆腐,就是清补佳品,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 还有粥也是清补的高手。

作者:快乐牛妈(妙手莲华发起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