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捂≠多穿,春天这样穿衣让孩子少生病、升发阳气!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最近工作室来了个小朋友,外面穿着一件冬天的羽绒服,下面的裤子倒换成了春装,一摸脖子后面发潮,出汗了,而脚丫却凉凉的。家长说,前两天气温高,已经换上了春装,外面穿一件薄一点的棉外套,今天变天了,就又穿上了羽绒服。

俗话说春天的气候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气温起伏大,早晚温差也大。所以这时给孩子穿衣成了个难题,经常是刚脱掉羽绒服,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

其实春天穿衣非常有讲究,穿对了,不仅可以避免孩子生病,还有助于升发体内阳气。

春天就要捂一捂

中医讲究“春捂秋冻”,意思就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应该适当地捂一捂。

为什么呢?随着天气的转暖,气温增高,人体体表的毛窍就不像冬天封得那么严实了,开始变得有些松懈,而春季的主气为风,风最容易见缝就钻,如果此时骤然脱衣,就容易让带着料峭春寒的风邪钻入侵体,所以仍然需要“捂一捂”。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孩子,不宜顿去棉服,体弱的孩子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然减去冬衣。

“捂”并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有的妈妈认为,既然要捂,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总是比较好的,结果给孩子捂出了汗,反而更容易着凉。

而且穿多了也容易捂出内热。惊蛰以后,细菌、病毒滋生繁殖得快,体内如果体内环境湿热,那简直就是给这些细菌病毒提供滋生的温床。

可见,这段时间穿多了、穿少了都不好,一定要拿捏好这个度。

给孩子穿多少才算合适呢?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但每个孩子体能素质不一样,怎么能一刀切呢?

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那自然是最好的了。不冷不热就是最好的穿衣量。

如果孩子比较小,无法表达清楚,家长可以摸摸宝宝的后颈部及背部

出汗了,那么表示穿多了,要适当减少衣物;

如果没出汗但又很凉,那么代表穿少了,要适当加衣。

如果孩子不仅出汗,还有脸红、摇头、烦躁等表现,说明他已经太热啦。

“上薄下厚”是春捂的总原则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也在《老老恒言》中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为什么上面可以穿得薄一些呢?人体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相对来讲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且穿得稍微少一点,也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到体表御寒,所以说“养阳之生气”。

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阳气比上半身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往往“寒从脚下起”,所以春捂的重点也在于下半身,尤其是双脚。

由此可见,当气温上升的时候,可以适当清简上衣,但不要过早地减少裤子和鞋袜,晚上可以经常用温热的水泡脚,也可以助生阳气。

头部、颈部要格外注意

另外,上半身虽然可以稍微穿少点,但有两个部位也要格外注意,一个是颈部,一个头部,为什么呢?

春天多风,中医认为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我们的头部为诸阳之汇,很多阳经交汇于此,我们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也都是阳经,所以这两个地方很容易遭受到风邪的侵袭。当然了,孩子的后背一般情况不会露出来,但脖颈部却一般是家长们容易疏忽的地方。大家可以看看,脖子上就有风池穴、风府穴、翳风穴,这些带“风”字的穴位,都是很容易受风的部位。所以外出时需要给孩子带个小围巾。

而头部一般来讲不能太暖,因为这里要散热,如果是没有风的好天气,可以不用带帽子,如果有风,还是建议大家还是个孩子带一个单帽,既能挡风又不影响散热。

而且春季最好给孩子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以适应春天阳气生长升发,如果衣服过紧,会影响气血循环,使阳气被压抑。

玩出汗了怎么办?

春天孩子户外运动增多,一玩起来容易出汗,有些家长就会赶快给孩子脱掉了一件衣服。这个举动看起来能够让孩子凉快一些,但是做法却很不得当。

正确的做法是擦干孩子的额头、后背等处的汗,或者让宝宝安静地待一会儿,自然落汗。

如果汗液干透了以后,孩子还觉得热,可适当地减掉一件外套,或者换上干燥的薄衣服。

春捂只是被动防御,大家还是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既有助于生发阳气,增加体抗力,又可以排出体内寒湿。

近期导读:

育儿美食|把春天吃到肚子里

漫画故事|育儿路上,我们总是不知不觉陷入了这个误区!

惊蛰养生丨春雷响万物长,抓住升阳理气好时机!

按摩这些穴位,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出口

广州聋人学校里的516名孩子,有一半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耳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