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的“再等等我”都变成了“来不及”

 苏斐儿呀 2020-06-17

最好的等候, 是你能如期而至

————————————————————————

酉年

十月

文| 小城白日梦女   编辑| 夜南    插图|  Mono 

有一天,你惊觉父母变老,遭遇亲人离世。你以为自己知道这一天终会来临,以为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其实呢,并没有。

昨天晚上,一口气读完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又立刻看了这部电影。

故事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横山良多带着妻儿在大哥忌日这天回到老家,参加了家庭聚会。

作者以平淡、温吞的口吻浅浅的记录了这一天里发生的日常琐事。从起初后悔答应母亲在老家过夜到第二天离家时对母亲的叮嘱感到不耐烦,我们看到了一个与父母并不亲近的儿子,也看到了无数对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样子。

女儿和母亲一起在厨房择菜唠嗑;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一家人围坐桌边,一边吃着母亲一早就忙活张罗的一桌子饭菜,一边话家长里短;母亲回忆起从前,严肃的父亲害羞地制止;媳妇儿悄悄对丈夫抱怨婆婆的不公……

在这个特别简单和日常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缺点,再亲密的两个人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矛盾。

一片祥和的亲密关系下,藏着的是无数细小的矛盾和隐忍不语的冲突。

作者将那些日常里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平淡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故事发生的三年后,主人公良多的父母便接连去世了,这个在他看来万分无奈甚至有一些许厌恶的家庭聚会如今却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

“到最后,我也没有和父亲去看足球,也一次都没让母亲坐过我的车。唉,早知道的话……每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机会都早已从我身边溜走了,而且再也无法挽回。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最真实的感受。”

读着良多在文章末尾的这段独白,心中那根绷着的弦被轻轻拨了一下。不论多么哀伤,人生总还是要继续下去。

和父母告别是每个人此生必须渡过的劫

电影中,是枝裕和巧妙的将良多陪母亲去给大哥上坟和几年后良多带着妻儿给父母上坟的场景交融了起来,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发生着。一切都仿佛静止了,一切好像又在不停交替地世代发生着。

人生就是如此,步履不停,被时间催促着往前走,没有机会回头,也没有办法后悔,却又总是会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来不及是在6年前,那一年我正在读高三,我的太公永远地离开了我,而我却没有来得及和他道别,好好地,用力地,说“来世再见”。

如今,我还是时不时会在梦里见到他,瘦瘦的身子陷在窗户边的沙发里,然后安静地看着窗外。

某天家人一起吃饭,大伯喝高了,话就开始多了起来。那时我才知道,太公去世之前一直询问我在哪里,他一直努力憋着一口气为了等到我,脑袋难受得左摇右晃,却最终还是没有熬到那一刻。

或许是家人为了让我不至于太难受,才没有告诉我这个细节。六年以后,听到大伯无意地描述,我才知道,那天他在等我。那一刻,我难受得说不出话来,硬生生的把眼泪憋了回去。

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父亲从学校匆忙把我接回家。到达太公的房间门口,当我看到母亲埋头哭泣,听到太公房间里传来的声音的时候,才弄清楚眼前的状况。

情绪一秒便彻底崩塌了。但是我知道,不论我再怎么吵闹哭泣,我的太公也不会再轻声唤我的名字,微笑着说“你来了啊”。

是的,我来了,但是,你却走了。

当我彻底明白,这个陪伴我童年长大,对我百般呵护疼爱的男人已经永远离开我时,才明白“死亡”两个字到底可以多绝望。

在电影里看到过无数次生离死别,在书本里读到过无数描述死亡的片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数次想到死亡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但是不论内心做过多少预演,直到自己至亲之人离开的时候才明白,死亡竟是如此高的墙,如此深的海。

来不及说再见,来不及用力告别,生生世世终是不复再见。



这种方式很残酷,却教我学会了珍惜,也让我明白,我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和我身边爱的人逐个告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一点一点理解父母和长辈的良苦用心,也开始珍惜他们的每一句唠叨。

以前,每次去奶奶家吃饭都会对她的唠叨感到不耐烦。

她喜欢把我披着的头发扎起来,也喜欢撩起我额头前的碎发说对视力不好。她会质疑我对黑色衣服的偏好,说怎么总是穿得那么老气,也会对一件小事无休止的叮嘱。

这些曾经让我想奋起反抗的事情如今看来都是温柔的疼爱,我开始不再用语言还击,不再忽视她的叮咛,取而代之的,是取悦的顺从。

对母亲也是如此,我不再因为一些小事和她争吵,也不再试图扭转她的价值观迎合我的喜好。

我学会了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放下固执,低头认错;也学会了在她絮絮叨叨的时候,温柔又耐心的倾听

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后悔当初没有珍惜,而回头的路早已被时间的洪流淹没。

我开始抓紧不断流逝的时间,扮演好每一个晚辈的角色,让那些人生的来不及尽量少一点,再少一点。

我向来不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女孩子,所以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从青春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我相信,很多母女关系都如我和母亲一样又爱又恨,有欢笑有泪水,有亲近有淡漠,也有隔阂与不理解。

但是,母亲都是疼爱孩子的,或许有时候她们的方法过于偏激,她们的想法和自己完全不用,你们的代际鸿沟特别深。但是,终有一天,你会失去这一切。想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当下应该如何去把握,去珍惜。

有一年,和姐姐弟弟约定,每年假期都要去爷爷奶奶家过一夜。时隔多年后再次相聚在奶奶家的夜晚,竟是如此陌生又熟悉。脑子里会永远记得,那天晚上,爷爷奶奶深夜不眠,看着我们三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嬉笑打闹时,一直上扬没有收回的嘴角。

看完《步履不停》,这种“来不及”的感觉愈发强烈。总希望,在身边珍惜的人还在世的时候,能多做一点,让余生不会留有那么多遗憾。

而没有和太公道别,大概会是我此生最懊悔的“来不及”了。

学会珍惜生活,珍惜身边每一个爱的人。那些你如今不曾重视的日常琐事,都会是将来,回不去的曾经。

步履不停,眼观他方,亦懂得回头关切家人。


近期文章抢先看

不是不想家,是我们都戒掉了恋家

致年轻人:学会戴上“克制”的面具温和示人

-作者-

小城白日梦女

喜欢拍照

写写故事的伪文艺女青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