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穴位基础

 祝希鹏 2020-06-17

基础穴:

1、命门穴(补益肾气,纳气平喘):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2、肾俞穴(增强肾功能):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

3、中脘穴(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4、神阙穴(益肾,纳气平喘):在腹中部,脐中央;

5、关元穴(温补元阳,健脾益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配穴:

1、大鱼际(治疗头痛、头晕、失眠,感冒):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

2、足三里(抗衰老延年益寿):"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3、肺俞穴(补肺气,化痰,止咳):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丰隆穴(主治头痛、眩晕):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5、大椎穴(祛风散寒,退热):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6、八髎(上中下次):八髎称为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①上髎(疏导水液,健脾除湿):在髂后上棘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腰骶痛。②中髎(疏导水液,健脾除湿):在骶部,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③下髎:下髎穴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④次髎: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7、肝俞穴(疏肝,理气,和胃):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脾俞穴(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地机(健脾渗湿,调经止带):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足三里相对应)下3寸。

10、三阴交(调血通经,祛瘀止痛):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

11、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12、大肠俞(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3、上巨虚(下肢痿痹、膝痛,肠胃病证:泄泻、痢疾、肠鸣、便秘等):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14、合谷(主大肠):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

15、风池:在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16、涌泉: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17、神门(心绞痛,癔病,高血压):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18、内关(心包经上,主治心痛):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①咳嗽(大鱼际、足三里、肺俞、丰隆)

②疲劳(足三里、丰隆穴、肺俞、大椎)

③妇科(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④痛经(足三里、肝俞、脾俞、地机、三阴交、中极)

⑤肠道调理(脾俞、足三里)

⑥脾胃胀(基础穴、脾俞、胃俞)

⑦便秘(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合谷)

⑧失眠(风池、大椎、肺俞、足三里、涌泉、神门、内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