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区:精准发力 让村集体“家底”厚实起来

 锦源坊 2020-06-17

江西镇同宁村如今已发展了旱鸭、肉鸽养殖等8个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钱袋子”越来越鼓。

“我们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了!”前不久,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宁村党总支书记许小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村民们宣布。从2017年底的3万元到如今的50万元,从只有3项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到拥有旱鸭、肉鸽养殖等8个产业项目,从等着帮扶的贫困村到越来越鼓的集体经济“钱袋子”,同宁村实现了从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强村的“蝶变”。

这种“蝶变”的背后,是江南区坚持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探索创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截至5月底,城区48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10万元以上,24个村收入超20万元,11个村收入超50万元。




强化顶层设计 拧紧发展“一股绳”

江西镇锦江村随着集体经济越做越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有了村办企业,有了政策支持,我们的集体经济越做越活了。”6月12日,锦江村党总支书记刘朝宁告诉记者。

根据村里泥瓦匠多的特点,锦江村成立广西水墨工程建筑公司,先后承接广西立腾农牧公司的养殖基地土地平整硬化以及鸡棚建设、同新村大岸冲机耕桥及江西镇中心幼儿园道路修缮等10多个工程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近22万元。

如何让村组织“动”起来?江南区坚持顶层设计,成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城区整体引导、镇(街道)牵头实施、村级党组织直接负责,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并出台了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综合考评、班子成员履行基层党建“一岗双责”和在提拔或重用干部中征求基层党建履职情况意见3个实施办法,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责任,使这项工作成为城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书记的“书记工程”,整体谋划、强力推进。

该城区还相继配套出台《江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意见》,明晰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本路径和目标任务;制定《江南区建设扶贫产业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江南区村民自建自营农业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暂行办法(试行)》等方案措施,从项目支持、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体系。

创新发展模式 激活“一池春水”



江南区延安镇敬德村通过发展养殖业等让农户过上新生活。图为该村连塘坡水产养殖示范园的农户在喂养鱼苗。

“我们村以前几乎没有集体收入,幸亏成立了专业化公司。” 延安镇敬德村党总支书记谢民兵感慨道。去年3月,延安镇敬德村在江南区率先以村民合作社的名义注资入股,成立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保洁、绿化养护、道路养护及垃圾清运等环保服务项目。

今年以来,公司通过承接村内道路保洁、公路养护等项目获得集体经济收入近5万元,目前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万元。截至目前,江南区48个村民合作社均创办股份制公司企业,成立专业公司,承接小型项目建设、劳务输出、垃圾清运、村级公路养护、企业后勤等有偿服务,普遍为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的如画美景拉动旅游消费,不断发展壮大当地村级集体经济。

“把古镇的旅游开发管理权拿回来了,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底气更足了。”说起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江西镇扬美村党总支书记杨伟洪深有感触。扬美村委多年前签订了50年的不规范合同,严重制约了古镇的发展。最终村党总支通过司法程序拿回了古镇的旅游开发管理权。如今,由村办企业宏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沙糕体验店、“八姑扶贫车间”相继开业。目前,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3万元。该村正在开发临江“地摊经济”美食广场等项目,全力冲刺百万元集体经济强村目标。

江南区苏圩镇慕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大棚。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苏圩镇慕村党总支部深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引导村民合作社与幸福集团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参与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58万元。截至目前,该城区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园7个,村级示范点20个。

“飞地经济”也是江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大有力举措。该区通过城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按照贫困村150万元、非贫困村100万元的标准,投资5000多万元,在沙井新区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委托城区平台公司美江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每年按照各村投资额给予村集体不低于5%的营业性收入。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不少于6万元、非贫困村增加不少于5万元,走出一条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异地合作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抓监管促规范 增强“造血”功能



江南区延安镇新城村通过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破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良好成效。图为该村打造生态旅游网红打卡基地,养殖以食用绿色环保蔬菜为主的黑天鹅800多只,扩大推广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与传统的农业种养相比,这些钱用来投资扶贫加油站,投资回报稳定,我们比较放心。”前来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的延安镇新城村村民梁文英说。今年以来,延安镇积极利用南宁市发展扶贫加油站的契机,与南宁交投合作,通过吸收周边各村将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加油站建成后获取固定收益分红的方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钱袋子”鼓了,该怎么用?近年来,一些村集体资产越来越多,却不敢用,也不知道怎么用,资产长期闲置,不能真正发挥其自身价值。为加强村集体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江南区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在保障委托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为运作原则的前提下,约定资金利率,以期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使得受委托资金能够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支管理,城区集体经济办不定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指导组,在面上深入各村(社区)开展工作指导,在点上加强对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运行监管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

该城区还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组织重点督查内容,加大土地利用、资金使用的专项督查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建立台账、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蹲点督办、“回头看”等方式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在江南区,各村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大力推行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确保集体经济资金管理等村内重大事务都能听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如苏圩镇慕村制定《村集体收入风险防控方案(草案)》,村民监督小组监督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开支审批、收益分配、财务公开等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减少决策失误,防止资产流失,形成了多元化监督格局。


来源:广西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