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的胸闷心慌气短反复出现?

 厚朴百合中医 2020-06-17

这是心脏的主要症状,也就是心脏供血供氧不够的典型表现。中医辨证以心阳虚,心气虚,心血郁滞较为多见。

形成这样的病理机制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体质因素,也就是素体心阳虚,肾阳虚,平时比较怕冷,全身机能差,萎靡不振。因为心阳来自肾阳的温煦,因此素体肾阳虚往往后期表现为心阳虚,患者不但容易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的心阳虚的表现,也往往表现为肾阳虚水湿泛滥的下肢水肿,两目暗黑(黑眼圈)等。

其次是各种原因损伤肾阳,损伤心阳。比如大病久病之后,久必及肾,损伤了肾气肾阳,继而引发的心阳虚心血郁滞表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心情郁闷,肝气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木生心火,肝木被郁,肝阳不足,生火不足,就会表现为心气不足,心气郁滞,血脉不利就会心血郁滞,可以表现为心绞痛,这种心绞痛往往与心情关系密切,这类患者往往欲望过高,失落更多,所欲不得,心情不畅,气机郁滞。有些患者会表现为胆心综合征,也就是胆囊区憋胀疼痛的时候心脏也疼痛,同时可以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一些列表现。

心阳不足,心气郁滞,肝气也不得舒畅,因此这类患者往往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喜欢长吁短叹,喜欢长舒气。长舒气改善了心肺的供气供氧,心脏自然就感觉舒服了。

心阳不足,脾阳也不足,心火暖脾土,因此患者往往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无华,没有任何血色。这与现代西医的观察是高度一致的:心脏供血供氧不足,引发消化道供血供氧不够,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脾主运化,主水谷吸收,脾气亏虚,纳呆乏力(不想吃饭,困乏无力),脾主气血,主管营养物质的吸收。脾气亏虚,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华。脾主四肢,气血不足,四肢困乏无力,气血不足,自然例假也量少,或者因为脾不统血可以出现例假量反而多的现象。也可以多月不来例假。

中医讲求治病求本,一是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是要针对核心病机进行治疗。

因此,心肾阳虚者以温补肾阳,温通心阳,补益心气为主。

肝气不舒,情志抑郁者以疏肝解郁,条畅情志,条达肝气,力求血脉流畅为要。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自己要尽力保持心情愉快,用各种方式来舒缓心情非常重要,比如太极、瑜伽、音乐、爬山、念佛、打坐、游山玩水等等对身体都非常好。

除了以上治本之策,还有治标治法,哪就是理气活血。这个根据患者病情侧重进行调整。

和其他病一样,明辨阴阳,分清虚实,条畅气血,贯穿始终。

然心脏这些症状往往是其他病情日久所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疗起来,也只能缓缓图之,若贪图求快,也往往是欲速而不达。唯有去除病因,才能长治久安。一般以缓和为治,顺其自然,化疾于无形之中。

可扫码加微信咨询

咨询时间:下午3-5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