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真的是“不死的癌症”?专家:精准个性的用药或可破解困局

 正能量经典博览 2020-06-17

生活中有一群拥有“超能力”的人

能感知天气变化

然而这种“神奇的本领”

却是他们毕生之痛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因为他们得的是一种名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

常年受到风寒湿痛的折磨

曾需被照料的患者,现能帮忙带孩子

厦门常年湿润的空气让当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数量高居不下。这十多年来,65岁的患者郑大妈就饱受着这种疾病的折磨。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和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样,郑大妈在发病早期并没把手关节肿胀、疼痛和晨起手关节僵直当回事,随着症状加剧,她开始向周围人打听起了各种治疗偏方,然而一一尝试之后,却丝毫没有效果。

近3年来,郑大妈的症状已经进展到双手无法抓握,指关节呈天鹅颈样改变,生活起居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家人照料。她这才在家人陪同下定期来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始正规治疗。

前期,接诊医生周丽华主任医师按照常规给郑大妈使用了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同时作用于身体多个靶点,需要联合多种免疫制剂药物治疗,这使她出现了一些副反应。更关键的是,这些基础用药似乎对郑大妈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

考虑到这种情况,周丽华主任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为她替换了一种能够针对多个靶点的国产生物制剂托法替布。这种生物制剂能替代原先多种药物,副反应减少,而且服用一个多月后,她的小关节压疼、肿胀个数减少,各项检查指标也接近正常值。

周丽华主任为病人看诊(资料图)

周丽华主任为病人看诊(资料图)

精准的用药让郑大妈的症状大为缓解,现在她不仅可以独自上医院看诊,在家中也能帮助照料孩子。

超半数“类风关”患者治疗不规范

在周丽华主任看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并不困难,但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低,早期延误治疗,走了许多弯路,加上现阶段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局限性,因此能得到较好疗效的患者并不多。

据我国首个全国范围多中心、前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直报项目的调研最新结果显示,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群体庞大,但规范治疗率低,只有不到44%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到比较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缓解率仅有17.7%,绝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效果并不满意。

“在治疗方法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为临床提出了一系列的用药指导,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多,基础药物未必对所有患者都能起效。如果临床上一些患者对基础用药疗效不佳,我们就需要转变治疗思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灵活调整,进行精准、个性化用药,以缓解病人的不适。”

发病第一年是治疗黄金期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疾病,甚至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其发病率达0.24%-0.5%,女性多于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上普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第1年是治疗的黄金期。如果延误治疗,使关节持续发炎,恐将进一步破坏软骨及硬骨,导致关节变形的发生,影响未来日常生活机能的进行。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关节肿痛、僵硬、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4~6个礼拜未改善,就要特别小心留意是否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及早发现,及早开始治疗,才能真正有效达到控制、延缓病症恶化的效果。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个不好治愈的疾病,为了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正大天晴集团与福建卫生报联合推出了“依研医语”天晴风湿免疫线上讲坛直播活动,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林禾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福建省各大医院的专家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经验和骨质疏松等内容进行分享与探讨。

截止目前,该讲坛已吸引上万名专业领域人士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