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路守候 2020-06-18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对爱情的追逐,就像是疲惫生活中一个不死的英雄梦。为了心中的那团爱火,能叫人义无反顾,飞蛾扑火;也能叫人忍辱负重,为爱重生,为了你我可以变得更好。

处在爱情里的人总是能量满格的,幸福着,也被折磨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爱而生;《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突破重围,爱而不得,一个丧入骨髓疯了去念佛,一个怨念丛生郁郁而终。爱情的魅力和魔力,由此可见一斑。

怪不得,我国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会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写的《牡丹亭》这部戏剧,就是这样一首我国情诗界最浪漫的序曲,它将中国古典式爱情的含蓄和浪漫描述得淋漓尽致。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它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牡丹亭》描写了官宦家千金杜丽娘,深处闺中,情丝偶被撩拨,随即在梦中与一位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梦醒后为情所累,郁结而终。后来化为魂魄与现实中的柳梦梅相遇,再续前缘,最后杜丽娘被情唤醒,起死回生,与柳梦梅喜结良缘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的婚恋问题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少女子被锁在深闺中,内心想要为爱的自由呐喊,但这终不过是孤独、不能发声的独白而已。

《牡丹亭》这部剧就像知己一般,替她们说出了内心不可言说的秘密。它对那些追求“爱的自由”“生命自由”的性灵男女们来讲,是致命的诱惑,犹如林黛玉听见《牡丹亭》“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看人间最浪漫情诗,为爱的自由坚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牡丹亭》带给我们的性灵空间。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

爱恋的启蒙曲

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二战时期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美丽少妇,玛琳娜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当玛琳娜第一次空降到西西里,这个宁静的海边小镇时,她便掀起了一阵情欲的漩涡。风情万种的玛琳娜,留着波浪状亮黑的秀发,穿着显露身材的裹身裙,踏着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摇曳着勾魂的身姿穿过人群。

13岁的少年雷纳多,正当情窦初开的年龄,当他第一次见到玛琳娜从身边飘然而过时,那一刹那情欲的阀门便被她开启。他被玛琳娜迷离的性感,轻熟的少妇味道撩拨得心旌荡漾。

在爱欲的驱使下,雷纳多做了诸多疯狂的举动。他跟随人群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只为搜寻玛琳娜的傲人身姿。还悄悄成为玛琳娜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监视、窥探她的生活。她迷人的脸庞,聆听的音乐,她的贴身衣物都是雷纳多这个少年,被情欲催化的迷恋目标。

毫无疑问,玛琳娜是少年雷纳多的性启蒙幻想对象,她撩拨了雷纳多内心蠢蠢欲动的情丝。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我们的爱欲开始萌发,春心萌动,这都是身体发育的自然规律,有时不过是需要一个恰当的触发,爱欲的小火苗便可成为星星之火徐徐燎原的态势。

《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也正处在这样的年纪,经历着这样的时刻,只不过撩拨她春心荡漾的,却是一首诗。

时年,杜丽娘年芳十六,是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自幼深得父母的百般宠爱。她长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温顺的性情中又有点多愁善感、执着坚韧的特质。

虽然到了情窦初开、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一向被父母看管严格的杜丽娘,是那个年代的深闺女子。在封建礼教的管束下,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活乏善可称,每天不是做做女红、学学礼教就是读读简单的诗书。认识的人也不过是父母,亲眷和下人。

因此,爱情是什么,爱情的滋味又怎样,她的脑袋里还真没什么概念。

这时,为她婚姻大事操心的父亲,想着丽娘脑子里如能学些四书五经,长长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说不定能为她嫁个好夫婿打下基础。想到这里,父亲茅塞顿开,便为丽娘请来了一位颇有资历的老秀才为师。

丽娘跟着老先生学诗作画,日子过得丰盈明快。某一天,老先生给她讲《诗经》的首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首诗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旋律,仿佛将丽娘带入了爱的仙境。她看到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戏追逐,比翼双飞的情景,听着他们唱着悦耳的歌声,仿佛看到了才子佳人,在河畔你情我浓,满是柔情蜜意的画面,不禁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丽娘被甜化了。

也就在这一刻,和《关雎》的相遇,16年来不知爱情为何物的丽娘,似乎一下子被人点了六通神脉,愿作鸳鸯不羡仙,一瞬间她便领悟到了爱情的美妙和真谛。

便在心中暗暗思忖,若是自己也能遇见一位风度翩翩,情投意合的才子,谈一场情真意切的爱恋,岂不是人间之美事?

毫无疑问,遇见《关雎》,就像遇到了一个新世界,丽娘不再是封建礼教下,任由父母做主,毫无意识和观念的女子。她自然而然地萌发出了自己的恋爱观,希望按照个人的意愿和心性来选择对象,而不是只遵循冷冰冰的门第之见。

我们常说你不去观世界,哪儿来的世界观呢?

我们的恋爱观也好,人生观、价值观也罢,不过是要敢于去打开自己,向外探寻,去不断地触碰和学习,让自己的生命日渐丰盈变厚起来,才能形成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看到的风景越多,才更有机会见识到你内心真正期待的风景。

所谓爱情:

情不知所起,无往不至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

“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

这段话放到杜丽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爱情的力量何其伟大。自从遇到《关雎》这首诗,情丝被触碰,丽娘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开始脱胎换骨,似乎在欣赏着什么,也在寻觅着什么。

这一日,晴空甚好,她和侍女春香百无聊赖,便被春香撺掇着来家府的后花园赏春。那个院子,丽娘从来没见识过,也不明白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意境,二人一拍即合,便背着父母来游园了。

到了园里,丽娘发现这里别具洞天,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错落有致,身旁奇花异草,香气袭人,不时伴有成对鸟雀的嬉闹声。这样的大好春光,让她想到了《关雎》那首诗的意境,身边若是有个他岂不更完美?一想到这儿,她不禁触景伤情起来。

游玩一会儿,略感倦怠之后,丽娘回房休息,朦朦胧胧地就做了一个美梦。在梦里,她遇见了一位书生深情款款地向她走来,拿着柳条邀她做诗。丽娘深感意外,不禁问到:“我们素昧平生,何因到此?”书生回答道:“小姐,咱爱慕你哩!”

这样火辣又直率的表白,惹得两人一阵娇羞,丽娘低头瞥见这书生文雅白净,内心不禁顿生好感,转念回味他的话语是又惊又喜。接着两人眉目传情,谈笑间欲拒还迎,书生顺势抱着丽娘就到了牡丹亭畔,芍药丛边,共成云雨之欢。他们两情相悦,真是千般爱意,万般温存啊。

丽娘醒后发现,刚才那般浓情蜜意的画面,不过是春梦一场,便神情恍惚,心生惆怅。梦中的一切太过真实,太美好了,书生的风流倜傥,万般柔情深深地印在丽娘心中久久难忘,那分明就是现实中的有情郎啊。

丽娘下定决心要依梦寻人,去寻找梦中的情郎。牡丹亭她是找见了,风光迤逦,四处风情依旧,只是斯人却不见踪影。

情郎到底身在何方呢?不知道是现实还是梦境,给自己开了个玩笑,让他们相爱,却偏偏要分离,在丽娘看来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她消化不了,她也管不了那么多,内心止不住地思念情郎。这一相思,不久便郁郁成疾,香消玉殒了。

去世前,她嘱咐春香把自画像藏于花园假山石下,还叮嘱母亲把自己葬在花园里、牡丹亭边的梅树下。这期间,杜父升为淮、杨安抚使前往扬州就任,便在这里修建了梅花庵作为纪念。

另一边,丽娘梦境中的情郎确有其人,他就是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名柳春卿。姻缘偏偏就这么凑巧,万分之一概率的事情,还真能发生。他也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和丽娘的梦内容呼应。

他梦见在一个花园中,有一个女孩子站在梅树下,说她与自己有姻缘。只见那女子面容娇俏,举止不俗,亲切惹人爱,似乎前世就认得,从此便对她心心念念,才改名叫柳梦梅。

一天,梦梅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不小心感染了风寒,便养病住进了梅花庵。在这里游览花园时,不曾想在假山石边捡到了丽娘的自画像。这不正是梦中的女子么?梦梅欣喜不已,回到书房,把像挂在床头夜夜烧香祝拜。

丽娘在阴间三年,鬼魂游到梅花庵,恰好碰到柳梦梅正对着自己的画像求拜,原来他就是梦中的情郎,竟也对自己这么情深义重,丽娘大为感动和惊喜,遂与梦梅郎情妾意正相合,并求梦梅三天之内挖坟开棺,让自己得以还魂重生。

最终,梦梅一举夺魁,高中了状元,他们突破俗世的重重障碍,结局是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就是丽娘为情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

爱情的力量在丽娘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用情至深,爱得浪漫又坚贞,哪怕那只是一个梦又怎样,既然寻觅不得,那就让自己相思入骨耗尽而亡吧,死亡也不能阻止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既然相爱,又何惧阴阳之隔呢?爱情的坚守能带自己出生入死,这不是浪漫,这是信念的力量。

她做到了,她的爱情也做到了。

莎士比亚说:

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一定是最高级。

要想品尝爱情最纯粹浓烈的味道,收获至真至纯,至情至性的爱情,我们要敢于付出足够的勇气和真心。

爱和成长,至死不渝,丽娘如是,我们亦如是。

为自由而战,

是爱情更是人生

汤翁在《牡丹亭》中,把杜丽娘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幻化得金石为开无往不至,令人神往不已。外在看他是在写爱情,写一曲自由浪漫的爱恋;进一步说,他又何尝不是在写人生,写对生命自由意识的尊重和唤醒呢?

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北宋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宣扬下,明代这类理学思想大行其道。

身为官宦家的千金大小姐,掌上明珠,杜丽娘外在听着光鲜亮丽,她每天被锦衣玉食伺候着,家里请专门的老师教她诗书礼仪,女德规范。可身为二八年华的她去得最远的地方,不过是自家的后花园,还不能随意进出,得听父母安排。

这和圈养在鸟笼里的雀儿有什么分别呢?雀儿在鸟笼里,还可以自由地歌唱嬉闹,杜丽娘却只能学礼教让她学的,做礼教让她做的事情,从行为到思想意识她是完全受控的。

大概只有托梦,她才能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愿吧。大概也只有在梦境里,能自由地做自己,抛弃门第之见,和自己的心上人双宿双飞吧。

《牡丹亭》这部戏剧,一个梦、一个情是汤翁用来和封建礼教、宋明理学抗争的无声武器,也是他借此向世人表达出对人格的独立、人性自由意识觉醒的尊重,更是他自己的呐喊与宣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穿越时空的局限,自带生命力。


余秋雨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里也讲到:《牡丹亭》中所奔泻出来的感情激流,对于明代的社会现实,对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制,都带有明显的反叛性。作为拥有良好受众群体的作品,它本身折射出的为生命自由而战的思想性,反映出明代进步的社会思潮。

杜丽娘是生命的强者,她敢于打破无形的束缚,为了内心真正在乎的追求,为了自由意志,敢于迈出脚步向前进发,用娇小的身板去和世俗搏一搏。

哪怕摔得鼻青脸肿又何妨,至少他们敢说,为了自己心中纯粹的爱,她付出过、坚守过。

马克吐温曾说: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生命的自由意识都是值得尊重和去争取的。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灵魂的光辉。

汤翁用浪漫的笔触,也告诉了我们,爱和自由值得我们一生追随。在那里,我们能见识到生命最透亮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