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年月日”一课重构(20200618)

 充实9 2020-06-18

01 向您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周一寅,来自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18组的成员,很高兴能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上与您相遇!

02 本期内容有哪些

1. 听一听:在课堂上,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2. 读一读:基于学生,源于教材,“年月日”一课重构

03 轻轻松松听听书

《在课堂上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在课堂上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From 一课研究 07:13

——选自袁晓萍老师文章

04 坚持阅读8分钟

“年月日”是一堂较传统的课,新教材变化后,我从学生学情和教学本身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理性思辨,在起始课上暂时舍弃部分教学目标,在课内加入学生迫切想要得到的知识,挖掘 “年月日”作为时间单位的本质属性,融入相关数学背景及文化,多途径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并积累经验、提升思维水平和发展应用能力。

    基于学生,挖掘课本   

——“年月日”一课重构记

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也是目标。“年月日”起始课由于知识点较多,在“年月日”起始课中,教师经常会“赶”着上课。但学生在课后仍对“年月日”时间观念感知甚少。显然,教学目标未达成。由此,我从学生和课本身出发,舍弃起始课以外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中心,放入学生想明白的知识目标,让他们慢慢感受学习 “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中,带给他们的知识、方法与文化。

为此,我研究如下。

基于起点,内容上有取舍

(一)学情分析

朱自清说过:要因“人材”施教,而不是全因“教材”施教。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年月日”起始课中,学生已经知道的和学生想知道的也是决定教学内容取舍的重要依据。

学生到底对“年月日”相关知识了解多少呢?做了以下调查:

(“年月日”相关知识前测)

由上表得出在“年月日”起始课中,学生在父母教育或自学中,基本已经了解1年有12个月等知识,但一个月的天数、一年的天数仅有小部分学生知晓。由此得出,学生在此课中仍需要有充足的时间通过探究,交流,分析,得出“年月日”相应的关系。

经过对270名学生调查,下图两个问题最能引起学生关注:

有近三分之一学生想了解时间单位中为什么会有年月日,也有三分之一学生提问为什么7个月是31天,2月是28天等。所以年月日做为时间单位来历和大小月由来既是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惑,那么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就需要这部分相关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年月日”单元中是一节起始课,教材引言指出年月日是常用时间单位,明确性质,并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例1开门见山提出: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什么?让学生展示已知,暴露未知,点名学习方向,接着出示2012年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和关系,自主归纳出大小月,2月的天数和规律,并记忆大小月。例2教学平年和闰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2月的天数并不都一样,说明2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并让学生计算平年和闰年天数和辨别年份是否为闰年。

引言点明了课的性质,性质决定本课属性。而例1是例2的基础。对于年月日时间单位的认识应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而年月日的关系和大小月天数的规律、及对时间单位的感悟是学生在起始课中必须掌握的。例2应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例1的基础上展开延伸。例1中的学习目标才是起始课中最重要的目标,看似浅显易懂,却为以后深化知识做铺垫。

(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新教材的变化应是教学目标重心迁移的方向,我们发现教材增加的内容更关注对已有经验把握,更关注高效探究方法的应用,更关注“年月日”背后的科学性。“年月日是常用时间单位。”这句话的增加,引领本课,着眼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 “年月日”单位的长度,因此例2的知识目标可不放入起始课中。

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大部分学生想了解的问题,也会是我们课堂中最迫切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只有把孩子想了解的相关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落实好教学目标。所以确定年月日起始课教学内容时,就需要把年月日来历和大小月由来纳入,只有把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惑解答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才算达成。

由此从学生调查和教材分析两方面情况分析,与其在“年月日”起始课泛泛而谈,倒不如在课堂上暂时舍去例2内容,省下时间重点围绕例1内容(“年月日”时间单位感悟及关系)展开教学,并留下充裕的时间解决学生想知道的问题,给学生更多探究、讨论、体验、感悟的时间。

基于内容,目标上有轻重

杜威认为,教材本身并无价值,教材只有和儿童经验相联系,才有价值和意义,而兴趣是儿童生长的信号和象征。基于“年月日”的前测,我发现学生都接触过“年月日”相关知识,对于1年有12个月,1年的天数等知识学生已基本获得,学生兴趣点在于“年月日”时间单位属性的好奇和月份天数大小的来由。那“年月日”作为本单元起始课,学习目标侧重于2点。对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获得知识目标,在维护知识体系完整性前提下可减少教学时间,毕竟课堂时间有限。

(一)学科整合中丰满知识的内涵

任何一个知识做为一个目标实现时候,需要立体呈现。“年月日”做为时间单位,单单从数学学科上理解远远不够,其带有的天文属性决定了本课教学目标不仅有数学目标,还应带有科学目标。

“年月日”作为时间单位,时间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却分分钟钟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学生离不开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时间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在前测数据调查表中,有33%的孩子想知道 “年月日”时间年代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课未开始,学生已经在探求“年月日”时间单位的本质了,借与此本课开头导入环节设计如下:

导入语:刚才聊天中,我们都提到了年月日这些常用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他们。

师:那我们知道一年 一月 一日 是怎么来的呢?请看屏幕。

(flash播放视频)

“年月日”作为常用的时间单位是科学家根据天文现象规定而成,无需学生探究。所以开门见山利用FLASH把太阳系公转图播放出来,并把这些知识告诉给孩子,利用动画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形象、明了。学科整合让儿童在课中第一时间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知识,并简明道出“年月日”作为时间单位的本质属性。

(二)背景介绍中彰显目标的多元

数学知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众多数学文化,以前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这是错误的。数学也有美妙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在本课教学目标中,记忆大小月是难点,但仅凭伸出拳头记忆法,还是背一首诗词记忆,显然是机械的,不科学的,不是以儿童为本。所以更应该遵循儿童好奇心,求知欲,把单纯记忆分解为多元目标,融入记忆知识点背景、文化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孩子十分想了解“年月日”时间单位中大小月规定的来由。于是顺水推舟安排以下教学设计。

《大小月探究》教学设计

(1)大小月概念

师:在历法中,我们将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那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28天或29天只出现在2月,一般称为特殊月。

师: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2)大小月由来

导语:刚才大家的表现真棒,大小月份的规定到底怎么来的呢?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Flash视频播放(古罗马奥古斯特大帝对大小月规定的史诗级故事语音播放)

小结: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一定对大月和小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吧

(3)记忆大小月(了解事情缘由,记忆还会困难吗?)

一个关于古罗马奥古斯特大帝规定大小月天数的故事,使学生解决了课前心中的困惑,明白了大小月天数由来。此时再对一年中大小月份进行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因为学生已知来龙去脉,学生记忆便事半功倍。突破本课教学目标难点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文化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课中,重点学习目标的突破花了较长时间和空间,但学生收获了不仅仅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且在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还有获得知识本身的满足感、喜悦感和幸福感,充分尊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基于目标,实施上有快慢

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快一些讲过去,但知识背后经验和思想需要慢慢经历、感悟。在尊重儿童生命成长规律的同时,更应该放慢脚步。卢梭说过:我们在路上不应该只想到起点和终点,而应该像旅行家一样沿途观赏。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苦过程,才能感悟知识内隐思想,体语活动经验。

(一)基本活动经验要慢慢经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以学生的教学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数学活动为主要载体并通过学生个体来感悟。

“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这是教材的第一句话,也应是本课重点目标学习目标之一,所以时间单位长度在本课需要学生充分经历并慢慢感悟。

如果我们让一个孩子静止不动10分钟,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其实跟判了他们几小时的刑罚没什么区别;但如果我们让另一个孩子在游乐园玩一天,那时间对他来说非常快,时间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的,如何变抽象为具体呢?就需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 “年月日”时间单位的理解与感悟,所以设计如下。

环节1.

PPT出示

小聪的学校即将开运动会,将要持续2(),暑假长达2(  )。

师:这是幸福的2个月。2个月时间我们可以干哪些事情?

师:到今年暑假时,我们已经度过了约 2(  )小学时光。

师:回到家里,爸爸告诉小聪 ,爸爸准备出差2(    )。

生:  2周/2天/2月。

生:2年(学生们议论纷纷)。

追问: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师:假如我是我爸爸,出差2天,出门前你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爸爸马上我就能看到你了。

师:出差2年,你想对爸爸怎么说?两年后爸爸见到你时候,猜猜他会怎么说。

生:你怎么长这么高了呀。

生:我都不认识你了。

环节2.

录像快进播放:一年四季中树木变化,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PPT播放:教师0岁、10岁、20岁、30时候的时候照片。

师:你们发现老师在近10年间的变化大吗,谁能说一说“年”是怎么样时间单位,谁能用“年”说一句话。

(“年”作为时间单位,时间长度很难被学生感知。)

在计算教学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而在教学时间单位的时候,我们要培养孩子对时间单位长度的感性认识。这种感觉是潜移默化的,特别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这些感觉带给孩子们,他们在课堂中让充分地经历、体验。

(二)基本数学思想要慢慢感悟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让学生在积极参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年月日”新人教版教材变动最大的是加入了观察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的表格。然对比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后,发现观察日历后也需要进行填表归纳,且北师大版表格有4行表格填写,这样更符合数学中不完全归纳法需要3个以上实验样本。所以在探求“年月日”课中各月份天数的时候,运用列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更为适宜。

(苏教版)

(北师大版)

课堂设计如下:

(1)学生探究年历,记录每月天数。

(2)反馈

过渡语:已经观察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1分钟) 同学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一起看看黑板,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整理,大家把它们整理成一个表格。

师:这些年份每个月的天数情况已经一目了然了。

提问: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一分钟。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1: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

生22月28天。

生32016年的2月有29天。

有些教师认为不列表也能得出规律,列表法虽看似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但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如上图,由学生分工合作,观察整理出来的这个表格,学生们在这个表格的引导下清楚地明白了每个月的天数和大小月知识。这种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也有利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了数学学习中数据分析观念和不完全归纳法数学思想体现。

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本课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从儿童本位出发,更需关注知识背后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就如“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般进入孩童身体,伴其一生。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慢下来后,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

通过“年月日”这堂课的实践和反思,我认为40分钟的课堂时间虽有限,但我们教师应以儿童为本,权衡思辨,找准起点,取舍内容,确定目标,牢牢把握数学教学本质。儿童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是幸福的,而我们教师也应是快乐的。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期审核:王敏烽、沈丽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