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病跟“瘀”有关!告诉你怎么化瘀活血,百病自愈!

 阅海书馆 2020-06-18

在中医学上,“瘀”通常是针对血来说的,具体指的是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代谢产物,即“瘀血”。《说文解字》载:“瘀,积血也。”是指人体内蓄积凝结而不流行的血。

现代人谈“瘀”色变

《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液在人身中,循经络流动,以濡养人身各部组织器官,保持着人身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正常功能活动,维持人体及其各部组织的生命活动。然血液一旦失其流动之性,发生滞涩不流,则转化为瘀血。

血瘀证几乎可以涉及到临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之中。常因瘀血的发生原因不同、停滞的部位有异及血瘀的程度有别,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证,人饮食起居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瘀血者多。中医所说的胸痹、心悸、胁痛、痹症、中风、积聚、眩晕、头痛、不寐、血证、郁证、癫狂、胃痛、呃逆、腹痛、皮肤病等或多或少都与血瘀证相关,尤其可造成癥瘕积聚,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各种肿瘤,所以现代人往往谈“瘀”色变。

血瘀易致多种病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意思是说,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各种致病因素均会引起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虚或气滞,进而影响血液的运行,重则形成瘀血。

中医理论还有“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即血液充盈于经脉之中,在寒温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运行。血寒则血液运行迟缓,阻滞于经脉形成瘀血;血热则会耗散体内津液,导致血液黏滞,运行不畅。换句话说,血寒、血热都可致瘀。

外伤也会直接形成瘀血。例如跌打损伤,轻则伤及肌肤,重则伤及内脏,致使血离经脉,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

当血成瘀停留在人体不同脏腑时,将会导致相应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病症。

瘀血在心,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或痛至左臂内侧、唇舌青紫;

瘀血在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血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瘀血在肝,表现为胁肋刺痛、久见肿块,若兼有脉络滞塞的情况,还会有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等表现;

瘀血在胃肠,表现为胃脘处固定部位刺痛怕按、大便色黑如漆;

瘀血在子宫,表现为痛经、小腹刺痛怕按、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血下;

瘀血在脑,表现为头痛、头晕、痴呆、语言不清,或癫狂发作等。

日常活血化瘀这样做

要想消除或预防瘀血,就要针对瘀血形成的原因,加以规避和改善。首先是加强运动,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活血方式。每天抽出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明显改善不适症状。传统健身术,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都十分有利于血液的正常运行。

其次,穴位推拿按摩也有利于推动血液运行,改善瘀血的程度。常用穴位有膻中、间使、太冲、气海、三阴交、膈俞、血海、合谷等穴,每个穴位分别按揉3~5分钟,每天做1~2次。做完后,可以把双掌搓热,在局部揉搓,能够更好地调理局部气血。或者艾灸三阴交、血海、曲池、足三里等穴,每天灸1次,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同样可以改善瘀血情况。

日常泡脚、艾灸等也可以起到消除或预防瘀血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山楂、红糖、黑木耳、三七、黄芪、红花、鱼类、鸡蛋等食物,经常煲一些山药粥、花生粥、薏苡粥等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粥品。强调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

推荐活血化瘀药膳

当归田七乌鸡汤。取乌鸡1只,当归15克,田七5克,生姜1块,盐适量。具体做法:把当归和田七放进清水中浸泡清洗,然后与生姜、乌鸡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盐,倒入清水,上盖后大火烧开,改小火炖1~2个小时,待鸡肉烂熟后食肉喝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