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劲与力之间的关系

 winriman 2020-06-18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力,可分为两种解读,一种是无形与抽象的,如人的意志力、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生命力等。另一种是有表象而具体的,是可以量化的,如人体所用的臂力,可以通过抓拉或抬举等不同方式来区分大小。腿脚用力,可以通过长距离的跑步或骑自行车等来测试,腰肩用力,可以通过挑担或抬物来测试,物体内部的压力,可以用装有感应器的表具来获得具体的数据。力是一个大概念,是人与物体所具有本身的能量表达,对力的概念根据《辞海》的解释:“力的概念起源于气力,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的感觉而体会到的”,从力的作用来说“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发生形变的,都称为用力”。

劲,则是力在具体某个物理位置与某个特定时点上的具体表现,劲与力是属于同一范畴中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所谓“劲”,就需要通过全身内外上下一致的合力所形成,即如太极拳所说内三合与外三合,是全身的合力,加上吞吐开合,呼吸提放,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劲力,才称为整劲。劲与力既是不同性质而又是不可分割,力是劲的基础,劲是力的升华,用力或发劲都属于人体能量的释放。所不同的则是施用时间、距离、速度、范围的差异,力是人体的局部能量,劲是人体的整体能量,所以劲的能量要比力更为强大。

劲与力的差别就好比钢与铁,将铁矿石和焦炭在高炉中炼出的,含碳量在百分之二以上的为铁,以铁加以特殊处理后,去除杂质其含碳量在百分之二以下,使结构密度变得更为均匀,而强度也增大了的就称为钢。力表现于外是人体局部骨节与肌肉的紧张与坚硬;劲表现在内为人体各部位的松弛与弹放,力的速度滞慢,劲的速度快捷,所谓内劲外力,活劲死力。劲的结构密度要比力更为均匀,用力只限于局部机体的紧张,用劲则出于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的整体运作,《列子汤问篇》曰:“均,天下之至理也”。太极拳锻炼讲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运动,所谓“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解开其理妙如神”。体现出全身各部位的均匀协调动作,所产生的能量可远远超出一般的用力。太极拳用劲须“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转动有位,”心气即为内形意、气、力的合一,加上外形四肢动作协调,即为全身劲力的整合。

力与劲都是人体的能量,在练武人口中称功力,南方人习惯称力气,北方人习惯称劲力,劲与力是同一范畴中两种不同性质的能量。有些练拳者总认为劲与力两者毫无关联,练拳不可用力但必须用劲,其实劲与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显露于外的称力,隐藏在内的称劲,劲与力都属于人体自身的能量,只是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与质量不同而已。根据杨露禅所传拳谱《太极力气解》曰:“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