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诠释的是啥子意思?

 qweasdzxcrty 2020-06-18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豪刘禹锡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诗人写了看得见的沧桑。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曾赞誉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在文学史上,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可见其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刘禹锡的诗,自然流畅、简洁明快,风情俊爽,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他的咏史诗最为人所称道。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乌衣巷,在金陵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的开国元勋王导、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等豪门望族,都曾居住在这里。朱雀桥,邻近乌衣巷,六朝时为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架在秦淮河上。

怀古咏古诗需借助史事胜地,然后由此生发开去,抒怀寄慨。在本诗中诗人围绕着乌衣巷、朱雀桥、王谢旧宅,通过环境烘托、气氛渲染、意象驱遣、场景描写,把苍凉的心境、萧条的物境与感伤的语境统一起来,抚今追昔,枨触无端,抒写其世事沧桑、变化无常、盛极而衰、胜景难再的深沉感慨。

诗人就眼中所见,巧妙地抓住了野草花、夕阳斜、营巢燕三种景象,作为寄情载体,说明朱雀桥昔日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繁华不再;而乌衣巷口,斜阳洒下一抹残晖,不仅是时间上的夕阳西下,黄昏逼近,也是旧时王、谢豪宅衰残破落的象征性表现。

本诗最突出的,是从前贵族堂前的燕子,飞到寻常百姓家去筑巢垒窝,形象地渗透出人世的兴衰、存废、荣枯的无常变化。俞陛云在他的《诗境浅说续编》中说到:“朱雀桥,乌衣巷,皆当日画舸雕鞍、花月沉醉之地,沧海几经,剩有野草闲花与夕阳相妩媚耳。茅檐白屋中,春来燕子,依旧营巢,怜此红襟俊羽,即昔时王、谢堂前杏梁栖宿者,对语呢喃,当亦有华屋山丘之感矣。”

诗人伤今吊古,即景抒怀,本来景物十分寻常,描写也通俗浅显,但由于运笔奇妙,藏而不露地寄寓了深沉的悲慨,从而创造出一种蕴藉含蓄之美,苍凉隽永,余味无穷。白居易读到这首诗时,曾“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清人施补华赞赏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燕子作为候鸟,有记忆故地、栖息旧巢的习性,寿命也较长;但是,如果说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会重新回来,肯定不会是真的。但诗人却偏偏作如此想象,让燕子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同“白发三千丈”“雪花大如席”之类逾越常识的夸张,实是同一个道理。

刘禹锡的诗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响绝千古的诗句,为他卓越的诗歌天赋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