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的雨

 心然的原香 2020-06-18

城市里的雨是日子的调味品。逢着下雨,撑一把伞,蹬蹬瞪踩着石板街道。如若不赶忙,就是岁月静好的跫音。就算一不小心,摔上一跤,只要不是老人,大抵是不碍事的,还给周围人带一圈儿欢乐。遇个低洼处,一辆飞驰的行车没有减速,溅得你满脸满身的泥水,这时,你并不会骂雨,而是低声诅咒那该死的司机。植物们更是欢喜,天大一个沐浴器,一会儿功夫,绿的绿,净的净。仿佛在灰沙里行走的人,冲个凉,顿时眉清目秀,神气清爽。

文人眼底的雨更合时宜,是诗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夜雨里的文人情怀,羁旅闲愁。《秋灯琐忆》里,蒋坦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秋芙回诗:“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是雨夜里的生活情趣,伉俪情深。韦庄写:“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读了忍不住也想去江南,卧在那画儿一样美的船里,听雨滴的起落欢蹦。《雨巷》里,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子,撑着油纸伞,梦一般走向寂寥的雨巷,也走进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我从小生活在乡村,那时节,家家户户住泥瓦房。泥墙怕雨淋,瓦屋逢雨漏。淋久了的土屋,摇摇欲倒,爷爷砍下几棵苦楝树,吊一块大石头,撑在承重的后墙上。屋小,一间小房置两张大床,床上挂蚊帐,床顶铺一块厚实的塑料膜。

六七月间,雨水多,一下几天几夜。雨漏在塑料膜上,压着蚊帐,像蠕动的牛肚子荡来荡去。奶奶赶紧起床,舀着塑料膜里的水。小孩子不晓事,仰着头当稀奇看。

一下雨,家里的盆盆罐罐罗列满地。柜子顶、鸡笼、堂屋,灶房.......就只怕不够接。太阳出来了,男人搬出楼梯,清理屋脊上被雨打乱的瓦。

谚语有:“六月六,洗晒节。”恐怕也是因了这日前后雨水多,古人才定下的洗晒日。家家门前空地,竹篙横七竖八撑着,陈霉味加卫生球味在太阳底下蒸发,衣被一点点变香。

这是一道风景。谁家有值钱的家当,谁家日子苦,在这箱子底可见一斑。小女孩最兴奋,尽往有新媳妇过门的人家钻。看不够那颜色亮丽的锦缎被褥,簇簇新的花衣服。

现在,故乡家家户户住了楼房,不知这六月六的洗晒节还这样热闹否?

夏日的雨水,庄稼喜欢。田里的稻子,菜园里的瓜蔬,雨水中喝足,太阳下晒足,仿佛新生的婴儿,每天都有新变化。牛儿雨中站立,甩着尾巴,尽情搓澡。爷爷生豆芽,豆芽缸放在池塘边搭建的简易跳板上,不怕小偷,就怕连日大雨。一晚上雨如瓢泼,估摸着水要涨上岸,爷爷赶紧爬起来,披上衣去塘边转移豆芽缸,拆跳板。

早晨,孩子们起床上学。家离学校远。赤脚不算什么,就怕湿了衣衫和书包。母亲找一块初春捂秧苗的塑料薄膜,同披风样往孩子身上一披,两端在颈部系一个结,戴上斗笠,孩子就往风雨泥泞中走去。

走泥路,是技术活。同样的路途,有的孩子,到了学校,成了泥人。有的孩子,衣服后背还算干净。路太滑时 ,远一步近一步,深一脚浅一脚,就会发现,很考验身体的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好,越快反而越稳,一鼓作气跑很远。

夏季还好,冷雨急人。布鞋踩不得水,放学正逢雨,只得脱了鞋提着走。乡间土路,人和牛都踩,间或再被拖拉机一犁,第二天更难走,仿佛是苦力活,大冷天的踩一身汗出来。上一年级的虎伢穿一双大雨鞋,陷在泥地里拔不出来,摇摇欲倒,吓得哇哇大哭。

天晴了,被太阳晒上大半天。脚窝子的泥稀薄些,先干了。这时候的路,不好看,但走起来舒服。寻好一个个的脚窝,孩子们像青蛙,看好了就跳,踩着的泥地像一块块清凉的海绵。

家乡有一种鞋,名字写不出来。不是日本人居家常穿的那种木屐我们只为下雨时泥泞中出行。底是木头,五六厘米厚的底板前后一样高。面是耕牛的皮刷上几层桐油晒干变硬后做成。样子笨拙难看,很结实,套着布鞋穿,走起来哐当哐当。每家只一双,多是母亲们穿着串门借针头线脑。孩子个子小,想穿这鞋,要如骑自行车一般先学一阵,不然弄不好一个踉跄摔在泥地里。

乡村里,人们劳作艰辛,家贫屋陋,下雨,觉不出兴致,唯觉得愁。墙体是泥巴垒的,地是泥巴垫的,虽说夯的紧实,屋漏加踩进踩出的泥水,泥泞一片,难看。池塘离家远,下雨,洗衣做饭也不方便。

裹脚的婆婆最怕下雨,不能赤脚,也穿不了木头鞋。遇到下雨天,坐在门口搓草绳,等太阳再或隔着几米远,和老姐妹们喊喊话:这雨什么时候可以停?

记忆里,下大雨的好处是改善生活。爷爷戴着斗笠,背着鱼篓,拿着撮箕和鱼笼,到堰口,水沟等有流水的地方拦着,放一会,就有鱼虾田螺,泥鳅鳝鱼。再者,大雨初晴,我们去田间地头捡地皮,清洗干净后,奶奶用它炒鸡蛋,别有一番风味。

下大雨,还有一好。大桶小桶,摆在屋檐下正对着瓦槽,水流又急又大雨水乌青乌青,如井水一般清透。木桶底部生出的水苔,看得清清楚楚。接满一桶又一桶,把家里的水缸蓄满。那几天,我就不会为去堰塘挑水而烦恼了。

在我的记忆里,有几次,奶奶煮出来的米饭发红。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读张岱的《夜航船》,里面写着:用天落水做饭,白米变红,红米变白。原来如此。

生活中,雨常见。好不好要看环境和心境。前年夏天,去一旅游景点漂流,快到目的地,下起暴雨。山间水清亮,雨滴打在水里激起的颗颗水花,晶莹剔透。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只觉得盖过了人世间所有的花朵。

如今,故乡的人们住着楼房,水泥路修了村口,下雨天走路不会像过去那样是体力活。人们手头松了,也不会下着大雨站在田间地头劳作。雨天,在人们心中渐渐有了闲情逸致。打麻将,看电视,拉家常话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