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文——高跟鞋

 心然的原香 2020-06-18

三个女人,说说笑笑从那边过来,短裙和高跟鞋的身影在树影间婆娑。只听其中一个女人说:“这是桂花吗?”另一个女人笑道:“这哪是桂花咧!”女人笑说:“难怪不香。”

楼下小树林种了很多这种树,四季常青,叶子的确似桂树叶,眼下正开着似桂花样的花。它的名字叫石楠,岂止不香,还臭。你若心情不好,从石楠树下过,那味儿闻了,直皱眉头,想吐。

三个爱美的女人,短裙高跟鞋。也许同是女人的缘故,硬是没看出美来,反而觉得是受罪。当然,我说她们受罪,其实是我一厢情愿认为。

有个女友,一年四季脚蹬高跟鞋。她说她没有平底鞋,穿平底鞋不会走路。听到这里,我总傻眼愕然。

外出旅行,登山。山路弯弯中,气喘吁吁,腿酸脚乏,迎面过来一位时髦女子。她穿着高跟鞋,步履维艰。她和女友是一类人,出门必穿高跟鞋。

我问过女友,为什么离不开高跟鞋?她说她一米五几的身高太矮,想通过高跟鞋,让自己变得纤长些。而最关键的是,她并不认为穿高跟鞋受罪。她说,很舒服。

我也喜欢高跟鞋,但没有女友的毅力,没练成习惯。结婚时,买了一双红色高跟鞋,屈指可数地穿过几次后,扔了,再不敢买。多年后,以为自己随着年龄增长,穿高跟鞋的能力有所增加。一次去司门口,在月牙儿鞋店看中一双白色镶玫瑰色边的高跟鞋。犹犹豫豫买回家,成了搁货,成了看客。每次出门时,瞅瞅想想试试,终是不敢穿。摆了几年后,在两年不用的物品基本是废物的理念支持下,扔进了垃圾箱。

现在的我,彻彻底底不穿高跟鞋。连买的心思,也不再有。

古代女子有缠足的习俗,称脚为“三寸金莲”。那时候,相女子有道口诀:“上看头,下看脚。”女人们把脚缠得瘦欲无形,行路要扶墙靠壁,如弱柳扶风。

对女人评头论足,李笠翁是高手。他说他遍游四方,觉得缠足最美之地是秦之兰州和晋之大同。他说兰州女子的缠脚刚柔相半,意思是说虽缠了足,却能步履如飞。然脱袜抚摩,又觉柔软无骨。他说大同女子的缠脚强半皆若是也,与之同榻者,抚之金莲,让人不忍释手,觉倚翠偎红之乐,未有过于此者。

这话,让今天的我难以置信。我倒是想,这一定不是天生的嗜好,而是习惯的传承,文化的熏陶。波伏娃说过:女人不是天成的,而是变成的。

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很是热衷于歌颂缠脚,连大文豪苏东坡也不能例外。他写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裹脚的纤弱之美说不清楚,必须托在掌上。可见那个时代的男子对于女人缠脚的溢美之辞,浸淫之深。

现代女子穿高跟鞋,和古代的缠足有一比。高高的鞋跟垫起脚后跟,脚尖着地,脚的形状自然形成缠足后的样子。虽说提倡天足已经很久了,但千年缠足史的余韵依然婷婷袅袅。只不过,现在是自愿而已。

不知道李笠翁是故意不说还是不知道。古代女子的缠足不仅为好看,还有性的作用。马未都在小品文《高跟鞋》里写到:古人今人在脚上下如此功夫,与性相关。由于缠足将足趾窝至脚心,脚疼不敢着地,脚后跟完全受力,久而久之后,女人髋部发达,腿内侧肌肉收紧,增加了性爱的质量。

怪不得,电影《乔家大院》有这样一个镜头:乔老爷回来了,把灯笼挂在了三姨太房前。三姨太躺在竹榻上,奶妈拿一个小锤子,轻轻锤着三姨太的脚板心。

这个理论的准确度,不是我讨论的范畴。里面的内在联系,倒还有些意思,只是不要太广而告之。当男人把是否穿高跟鞋定为不二的择偶标准时,那女人,就受罪了。不过也不一定是受罪,女人要是自己乐意呢?

其实,就算没有这层意思,男人们也喜欢看女人穿高跟鞋,嘴上说没说我不知道,但心里根深蒂固着有一幅画面:布裙一袭,长发飘飘,穿上高跟鞋,娉聘婷婷,仪态万千。

这让我回忆起一个场景:街上行走的男精神病患者,把自己扮成女性,脚上蹬一双捡来的高跟鞋。他们神智不清,却也记得,女人穿上高跟鞋,格外风情万种

写到这里,忽然对自己不穿高跟鞋有些隐隐的落寞。我说女人的美不在高跟鞋,心灵容量大的人不喜欢肉身受限制,因此排斥紧身裤,高跟鞋之类。这些堂而皇之的理由,忽地之间,让我有些心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