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吃上,我们太浪费了

 心然的原香 2020-06-18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经常会写些关于吃的文章,但不是现在的吃,而是过去的吃。严格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出生长大的那片土地上的吃事。

如若写现在,我是写不出来的。在吃上,我们的浪费太大了。

成都,每个人都在说,吃在那里。那地方,最大的特点是红汤。很多菜式,是红汤烹制。餐馆里,一张张餐桌,食客走后,一大碗一大碗的红汤,最后都是倒掉。

我在这个城市里行走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油腻感布散在空气中,土地上。

当然,绝不仅仅成都才是这样,所有的餐厅都如此,浪费非常惊人。

真的,我看不惯。真的,太触目惊心。

用触目惊心这个词,很多人会不理解我,会说我大惊小怪。这是真心话。我在乡村长大,那时候,吃食很单调,从来没有看过今天这样浪费的场景。

人们买一碗清水面,会把汤水全部喝掉。我生活的小街上,有一位弱智大叔,肚子饿了的时候,就去餐馆喝别人剩下的面汤。他远远盯着,不常有,经常饿肚子。

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在桌子上,我会捡起来吃掉。饭毕,饭碗里必须干干净净。我奶奶,做法更甚,盛菜的碗,她倒一点开水,荡一荡,油花花的,喝下去。

从小,看着种粮食的辛苦,种菜的辛苦,挣钱的辛苦。不浪费食物,是一种骨子里的行为规则。

当然,说触目惊心,是对浪费本身。我并不觉得,这些倒掉的是好食物。那些红汤,里面添加的东西,我很怀疑。餐馆里的饭食,为了追求味觉的刺激和新颖,里面添加的东西,我很怀疑。

所以,现在餐馆里的食物,有两重罪恶感,一是浪费,二是害人。

食客们,其实是知道的。但是,依然依赖它。

谁的问题?我不知道。

美,这个东西,很奇怪。

按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一大桌菜,碗盘好看,菜好看,餐具好看,吃相也好看,我却觉得,美感没有了。相反是哪个年代,简单饭食的餐桌,我捡饭粒的行为,奶奶的行为,弱智大叔的行为,有生活的美感。

越是简单粗糙,越有丰厚的美感。

越是从简单食物中吃出好,就越有幸福感,越有美感。还是老子说得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我在广州的时候,见过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商人。每次来公司,穿一身睡衣似的花衣裤,若冷,外面套一件棉袄,脚穿凉鞋。我疑心他那是睡衣,其实不是,那是他们国家的时装,他就是穿着那样一身衣服上飞机的。

有一天,谈完生意上的事情后正值午餐时间,他出去买了一条面包,一盒沙丁鱼罐头。一口面包一口鱼地吃完后,见那罐身满是油,他伸出食指,围着罐身呈360度一搅,吃进了嘴巴里。

我不笑他,相反是感动于他对食物完全信赖的心态。七八十年代,我们也是这样对待食物的,不敢有丝毫浪费。慢慢的,物资丰富了,食品安全也没有保障了。我们吃着食物,却不信任它。因此就浪费,就怀疑。这些穷一些的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反而高,就是因为,他们的心充满信任。

日本人,对待食物的心非常虔诚。

餐馆里的食物,每一份都很用心,尊重食物的原味。每一份都很少,避免食物的浪费。

浪费,是极大的罪恶。并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浪费。而是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世界的资源,不可以亵渎。

看着大盘大盘食物倒掉的时候,我似乎感觉到了天谴、地责,并深深的悲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