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青春手抄本

 心然的原香 2020-06-18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的青春手抄本,是一个红色硬皮抄写本,封面上印着一匹金色的小马。

那个时候,正是琼瑶电影风靡的时候,红了好些演员。我在一本《大众电影》杂志上,看见了吕绣菱的画像,喜欢,就剪下来,贴在了本子的第一页。那张画纸比本子宽大,舍不得裁剪,就把它叠起来。第二页,同样是贴着一幅画,是个外国女孩,不知道名字。她在吹口哨,一只手掀起一边裙裾,清新洒脱。

第三页,是我抄写的第一首诗,名字叫《感谢》,汪国真的。“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不,不是一首,是好几首他的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些诗应抄至《青年文摘》和《读者》。那个时候,很喜欢这两本杂志。

迷上了汪国真的诗,抄几首,觉得不够。后买了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年轻的梦想》。那个时候,我有一个习惯,买一本书,会在第二页的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个习惯,现在没有了。买再多的书,也不会写名字。这是一种什么心境的改变,我不太清楚。

手抄本里,还有几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他的《我愿意是急流》,我喜欢了很久。“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流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这首诗的下面,还特别抄写了一句话:”不要把诗人的爱仅仅理解为男女之间的情爱。诗人的爱是博大的,有对祖国的爱,有对事业的爱,也有对全人类的爱。所谓的“爱人”,只不过是诗人捕捉到的一个美好形象。

手抄本里,当然不会少勃朗宁夫人的《如果你定要爱我》和《我是怎样的爱你》。

“......为了爱能像永恒的山河,求你只为爱情而爱我。”

诉不尽万语千言,我爱你是那样高深和广远,恰似我的灵魂曾飞到九天黄泉,去探索人生的奥秘和神灵的恩典.......

后来,读了一些书,才知道,勃朗宁夫人的爱情诗,就是她自己的爱情,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爱情。

对,席慕蓉。这是不能忘却的喜欢。手抄本里,她的《七里香》、《盼望》、《如歌的行板》、《如果》、《莲的心事》等等,很多首。我能想像当年的自己,每一首都喜欢,每一首都不想错过的心情。

前不久,买了一套席慕蓉的文集,厚厚三大本,真的好。一个作家的文字,年轻的时候,喜欢。渐渐老去时候,还喜欢。这能说明很多东西。文字的好,是必然。文字适合自己,更是必然。也就是说,我们喜欢读的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那书里,读到的是自己。

有一首罗伯特的《选择的路》:很有哲学意味,生命关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云游》也工整地抄了下来。舒婷的《这也是一切》、泰戈尔的《我生活在爱里》、惠特曼的《平静的日子》、雪莱的《爱的哲学》、狄金森的《我为美而死》、莱蒙托夫的《假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拜伦的《我见过你哭》、尼采的《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之上》、蒋勋的《祝福》.......

多少年后,我拥有了蒋勋的很多本著作。我常常想,“相逢的总会再相逢”这句话。我为自己,当年能邂逅这些大家而感到自豪。那时候,我或许并没有读懂他们的作品。但我抄了,就证明意识到了是好东西。

手抄本里,不仅有短诗,还有散文。林清玄的《无言树》,罗兰的《灵魂的港湾》.......其中有两篇散文,现在读来,感慨依然多。一篇是《母亲》,作者叫秦天明,武大中文系毕业,我清楚地记着,当年读这篇文字时,所留下的泪水。我觉得作者和我一样,没有妈妈,心里好苦。还有一篇《写给母亲》,是一位云南纳西族的作家,叫和建华,也是读得泪水潸然,久久不能平静。

很多年了,我一直记着这个叫秦天明的大哥。我和他,只是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但是因了这份相同的人生际遇,我并一直在心里默默祝福他,牵挂他。

我的手抄本里,有一句话,是那时候为自己而写:我具备了许多别人不曾有的多愁善感,细腻情思,但是我没有具备很多的造诣,而这又是可通过后天培养的。

如果说,我是很早就有文学梦想的,那三十年前的这句话,应该可算作注脚。知道自己具备些什么,缺少些什么,然后,一直努力地往前走。

三十年后的今天,看见这句话,我为自己而感动。这么多年,依然怀揣初心,在文字路上奔波。

现在,我拥有很多书。但懒惰了,遇到好的句子,也不会抄写。我会多读几遍,以为自己会记着,其实,不要很久,就忘记了。为此,很懊恼。我也给自己准备了手抄本,有时也抄,但字迹潦草。大多是抄短语,稍长一点,就以没有必要为借口而偷懒。

怀念那个有手抄本的年代,我抄得如此认真。那个时候,我在打工,很忙碌。那个时候,我还小,很贪玩。但记得,自己坐在书桌边,读《读者》,读《青年文摘》,并把喜欢的内容,抄下来。

抄的过程,是保留的过程。觉得好,怕忘记了,要留住它,慢慢享受。抄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的过程。读一遍,抄一遍,会记得更清楚,更能强化人的行为。

现在,我时常会翻开这个本子看。本子里的内容,折射着那个年代,我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也如实地反应了,我当时的文学鉴赏能力。那是我喜欢的思想,喜欢的对于生命的理解,喜欢的文学,喜欢的艺术。那时,读物并不多,我在以这样的形式喜欢、‘珍惜。

十四五岁的手抄本,到今天,三十多年了。对于我,它不是本子,而是珍宝。我的青春在哪里?就在这本手抄里。透过这些手写的文字,我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年华似水,那是永不能再现的时光,永不能再来一次的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