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不是没有寿眉强烈?十年老茶客说出了答案

 小陈茶事 2020-06-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六七月,是为苦夏。

消夏静心,消,消受也。

消受夏天,在暑热蒸腾的时节透出闲适与惬意。

明代有位藏书家写过一本《逸老堂诗话》,记载了消夏的方法。

“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

夏日炎炎如果不想出门的话,那便焚香度夏吧。能感受香气氤氲,心境生凉。

但对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难免担心熏香冲撞了清幽的茶香。

熏香的气息大多浓郁霸道,容易掩盖茶香本来的味道。

因而,为夏日生活增添闲适与惬意,更适宜用冷香(花香、果香)去烦、解暑。

古时没有空调、风扇的年代,普通人家在夏日喜欢悬挂茉莉、素馨等香花串成的长络,纱帐里一股流香。

天然的淡淡花香,果香,也能为茶席布置增色。

高足的食盘里摆上应季的蜜桃,再插一瓶花,收拾好茶席后,舒服享受的泡上一杯茶。

一路感受着花香、果香、茶香,特别惬意。

提起这香气消夏的话题,想到之前有新朋友提出,“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不是没有寿眉强烈?”

当时的回答是,那可未必。

银针和寿眉的茶香,各有特色,很难放在一起比出胜负!

《2》

白毫银针,都有哪些香气?

列举起来分为很多种。

有毫香,有花香,有嫩笋香,有竹林香,有药香,有稻谷香。

随便提一个,背后都有很多精彩。

白毫银针在新茶阶段,在存茶时间未满一年的时候,香气是清越清爽的。

新银针,代表香型是毫香,花香,嫩笋香。

打开2020年的一级白毫银针,开箱的刹那间,浓浓的毫香扑入鼻端。

很像干芦苇摇曳在秋风里,走在江畔时,迎风吹来的气息。

用盖碗冲泡后,揭盖去闻香气,鲜笋香先发制人,接着才是清莹的毫香,紧跟着是袅袅的甜花香娉婷而来。

稍微放冷后,再去闻冷调的香气,萦绕在杯盖上的是桂花、茉莉般的清香。

清雅的毫香持续力很强,逐次的冲泡下,清新爽朗的毫香久久未散。

而等到白毫银针存满一年,存满三年,再继续存下去后。

随着存茶时光的增加,白毫银针的香型可以发生改变。

老银针的代表香型里,毫香发生了转变,变成了沉稳的稻谷香。

而老白茶的常见的药香、陈香等香型,并未缺席。

稻谷香的感受,闻起来沉郁悠扬,能够在占据人的嗅觉感官好久,好久。

那种干燥粮食谷物般的香型,闻着特别让人安心。

而老银针的闻到的药香,像是药香同源的好闻药材,香气闻起来通窍又舒服。

至于陈香,它并非是代表腐朽型的气息,更不是所谓的仓味、梅子味、巧克力味。

陈香,名为香,指的是非常好闻的香气。它是植物老去后常会拥有的气息。

搭配着其余的香型,共同谱成了好闻舒适的茶香变奏曲!

《3》

寿眉的茶香,会有哪些变化?

寿眉,是白茶里的亲民茶。

它的外观和白毫银针,有显著的区别。

白毫银针,芽头胖嘟嘟,旗枪争战,除了芽头旁带有小叶壳外,没有叶片,更没有茶梗。

用最简单的形容定义白毫银针的外观,就是一个“嫩”字。

采摘期靠后的寿眉,梗叶舒展,叶片多,茶梗明显,而芽头略微瘦长。

梗叶粗犷,模样不精致的寿眉,和白毫银针拥有巨大的差别。

外观不同,芽叶构造不同,决定了寿眉的香气组成和银针会有明显的区别。

寿眉新茶的香气,以草药香、花香、竹叶香为代表。

枝横叶阔的寿眉,内部的纤维长得略粗,新茶阶段的草药香更突显。

草药香,是一种清鲜的茶香代表,闻起来像新鲜采下来的草药香气。

当夏日煮凉茶时,摘一把带藤带叶的鸳鸯藤,洗净煮水喝。

煮凉茶那会弥漫在空气当中的香气,就是草药香的代表。

寿眉的花香,要比白毫银针更加外放。

更多了甜美、馥郁的香型变化,闻起来更接近洋槐、栀子、含笑的花香。

而由于叶片舒展的缘故,还能从寿眉上闻到更多竹叶香、粽叶香等。

品质出色,高山原料制成的寿眉,茶香里拥有浓郁的植物香型变化,特别好闻。

而当寿眉存成老茶后,构成了老白茶里的主力军。

老寿眉的香气,不得不提两大代表——散茶的药香,饼茶的枣香。

寿眉散茶的药香,沉郁甘香,像是林妹妹的屋子熏着一室的药香,比天然的花香果香更有格调,更好闻。

至于枣香,白毫银针不会具备。只有梗叶舒展的寿眉经过压饼,再经历一段时间的陈化后,才容易得出来。

清甜醇美的枣香,像是蒸红枣糕的香,像红枣煮水后的香气。

喝老白茶,选一块带枣香的寿眉饼,能带来别开生面的喝茶感受和体验!

《4》

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不是没有寿眉强烈?

当然不是。

从两者的茶香对比上,它们之间各有千秋。

但很多喝白茶的朋友,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

认为白毫银针没有寿眉香,或者是觉得白毫银针不好喝懂。

不论是在香气上,还是滋味上,要想完全弄懂白毫银针的风味,对新茶友而言有些难度。

喝不懂银针的朋友,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

觉得白毫银针不够香,不够好喝,滋味太寡淡。

相比下,寿眉的风味更加大众适宜。

不论是新茶友,还是老茶友,都能够很好的接受。

寿眉茶香上的甜花香,清新的草药香,以及茶汤滋味上的鲜醇、饱满汤感,哪怕是平时没有丰富喝茶经验的朋友,也能轻松喝懂和接受。

故而,从茶味接受的难易层面看,寿眉更能为大众接受。

从新茶入门喝茶推荐来说,若是要喝懂白茶,那建议从寿眉喝起。

先喝寿眉,再喝白牡丹,最后才是挑战白毫银针。

入门学茶,适宜循序渐进。

从寿眉喝起,顺利入门的概率更高。

如果是直接从白毫银针喝起,那不仅学费成本会略高,还很容易因为喝不懂,从而对白茶产生味道寡淡的误解!

实际上,不论是香气还是滋味,白毫银针的表现都不逊色。

当你小口细啜,慢慢品尝,对比感受时,自然能喝出区别!

《5》

如何才能喝懂白毫银针?

答曰,多喝。

学茶这件事,要看的是实战经验。

光是看,只能练成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本领。

喝白毫银针时,为了更好的喝懂茶汤滋味,冲泡和喝茶方法很重要。

从学茶、试茶、完整感受茶味变化而言,要用盖碗冲泡。

当盖碗逐次的冲泡、出汤后,要及时揭盖,闻盖香。

不同温度下,释放出来的盖香会有所不同。

及时闻香,对比热闻和冷闻的香型变化。

再则是,除了闻杯盖香外,干茶香、落水香、挂壁香、叶底香也要细细体会。

从不同地方闻香,多维度对比,并且及时的记录/做笔记。能更好的掌握一泡茶的香型变化。

而在茶汤的滋味感受上,要注意喝茶方法。

饮茶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等到茶汤彻底放冷后去喝。

将茶汤温度下降到适口状态,小口的将茶汤细啜。(注意这里是小口啜茶,而不是大口牛饮。)

将茶汤啜入口,先不着急将茶汤喝下肚,感受汤水的细腻变化。

用舌面掂量汤水,感受茶汤的醇和、稠滑、醇厚程度。

茶汤入喉时,细细的体验感受。

最后,当一杯茶啜饮完后,可以砸吧一下嘴,感受回味。

将茶汤的顺滑度、汤水的醇厚度、香气落水的馥郁度、回甘生津的持久度等感受,细细的记录下来。

将点滴的细节体验逐一感悟过后,对于学会喝一款茶而言,显然是更有好处!

当你学会喝白茶,学会喝银针后,自然能懂得它的美好所在。

白毫银针,养分十足,茶氨酸含量丰富。

汤水滋味里面,拥有无尽的鲜醇、甘爽、轻快韵味。

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对白毫银针的最好注解!

《6》

舒服的香,可以理气开郁。

《本草纲目》里介绍茶,“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

总结茶的功用,可以祛眠醒睡,提神助思,解渴消暑,解腻解乏。

茶的清香,特别迷人。

老苏曾写过一句诗,“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东坡的笔下,茶香透人肌骨,而茶本身就是个遍体生香的佳人。

好的茶,香气一定不会逊色。

白毫银针,作为白茶里金字塔尖的存在,它的香气怎么可能输给了寿眉呢?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