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茶时,是先投茶,还是先加水呢?绿茶的投茶方式适合白毫银针吗?

 小陈茶事 2020-06-1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茶友转过来一篇文章。

《99%爱茶人不知道,***茶在冲泡时最忌讳先放茶叶,后倒水》。

那位老茶友带来的问题是,玻璃杯泡茶,真的有这么多讲究吗?

还没看到正文,只看过标题,就不由得一哂。

泡茶不是先放茶,后倒水,那要怎么做?

点进去一看,发现原来介绍的是绿茶的泡法。

简单的玻璃杯泡绿茶,讲究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方法。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那到底,这些泡茶的行话说的是什么?而白茶的玻璃杯泡,是否适用这样的原则?

越是细芽嫩叶,越要采用上投法,不能简单投茶注水了事。这是真是假?

聊到白茶和绿茶的泡法不同,这还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2》

绿茶的泡法,和白茶是不一样的。

每次去杭州,总要喝一杯玻璃杯泡的龙井。

透过晶莹的玻璃杯,茶在水中央载沉载浮。

青葱翠绿的叶片,缓缓的舒展开来。

绿茶,用玻璃杯泡是最流行的做法。

除此外,就剩下保温杯泡,比较常见了。

但福鼎白茶的泡茶喝茶方法,显然要更多元化。

有白瓷盖碗冲泡,有玻璃杯泡、有保温杯泡、有壶煮法……

不同的泡茶方法下,能让人领略到不一样的茶味。

最最理想的,当然还是用盖碗冲泡法。白瓷光洁紧密,不吸香,加之盖碗方便出汤,茶汤倒出的过程又快又利落,可以让人原原本本的喝到一款茶的味道。

玻璃杯泡,特别简单方便易操作,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在独自喝茶的时候,一个玻璃杯,一小搓茶叶,一壶开水,也能因地制宜的尝到舒服的茶汤滋味。

保温杯泡,适合经常出门,要长时间开车的朋友。如果担心闷出来的茶汤味道会太重,可以在出门前将泡好的/煮好的茶汤装进去保温,拧紧瓶口,方便出门携带,随时可以喝上热茶。

壶煮法,适合泡过六、七冲的老白茶,当茶味喝过大概后,再放进煮茶壶里煮一煮。感受煮出来的不一样滋味。利用高温恒温的沸煮,可以促使茶叶内部的深层次滋味释放,煮出来的茶汤更顺滑细腻。

《3》

泡茶的过程,很多人会纠结到先投茶,还是先加水的问题。

大部分的情况,大家平常在泡茶时用先投茶,再注水的方法比较多。

这种常见的泡茶方法,在玻璃杯泡的时候,专业的说法是“下投”。

那玻璃杯泡绿茶,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说的是什么?

上投,中投,下投,都是投茶方法的一种。

泡茶三投法,常见在绿茶领域。

上投法,先倒水,后放茶,让茶叶慢慢的沉下去。干茶身骨重,多茶毫的绿茶,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注水后,投入干茶,由于身骨重,茶叶在水面上慢慢的沉下去,逐渐释放风味。

泡信阳毛尖,碧螺春等绿茶时, 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

但需要留意的是,茶叶的内在茶味物质要确保丰富。要不然会因为干茶浮在汤水表面,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物质有限,导致泡出来的茶汤略平淡。

中投法,先倒是三分满的水,再投茶,稍微浸泡后,再加满水。玻璃杯泡中投法的讲究,大部分绿茶适用。因为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调整汤水的浓淡程度。

喝绿茶,最重要的是喝鲜爽风味。如果因为投茶量多,或者泡得稍微久了,整杯茶容易泡浓泡苦。而中投法的操作,可以很好的调整汤水的滋味。

下投法,先投茶,后注水,大部分的玻璃杯泡法里常见。

绿茶里面,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一类的茶,适合下投法泡。

这类叶片不算特别嫩的绿茶, 相对不容易泡苦,茶味的释放会略慢一些。若是想让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更饱满,可以先投茶,再注水。

下投法,可以让干茶更好的与水接触,利于茶味的有效释放。

当调整好投茶量,泡茶时间,一杯茶泡好后及时饮用,那么好茶的滋味就不容易被泡苦。

《4》

按玻璃杯泡绿茶的讲究,芽头细嫩饱满的名优好茶,要用上投法。

理由是,不容易将茶汤泡苦。下投法泡茶,芽叶上附着的茶毫,可以在汤水里缓缓下沉,整杯茶看起来不会因为白毫过多显得“浑浊”。

那这样的说法,适合白茶里的白毫银针吗?

不适合。

白毫银针的最佳适用泡茶方法,是用盖碗冲泡。

100-110ml的标准盖碗,投茶5克,环壁注入沸水,快速出汤。

按这套泡茶方法,泡出来的茶汤更鲜活饱满,能够更好的洋演绎香清甘活,鲜爽无比的风采。

玻璃杯泡白茶, 对茶味的利用不如盖碗。

大多数的情况而言,玻璃杯泡白茶,适合选新茶阶段的白牡丹、春秋寿眉。

因为这两类白茶,带芽带叶,使用玻璃杯泡时可以更好的观赏茶叶的舒展,看着叶片在热水里翩翩起舞。

如果是白毫银针,旗枪争战,芽头旁带着小叶壳,芽身饱满粗壮,白毫浓密。

玻璃杯泡银针,不论从观赏效果,还是从茶味的释放效果,都差了点意思。

因为白毫银针的芽头很粗壮,很像饱满的春笋,内部层层相套。

高山茶园出产的白毫银针,白毫层有5-7层,摸上去芽头就是圆鼓鼓的。

内外都分布着厚实白毫的芽头,泡茶时茶味不好释放,特别是芽头内部的滋味不好浸出。

因为白毫具有防水性,并且芽头的构造太厚实,内部的滋味不好被泡开。

故而,简单用玻璃杯泡,注定不能有效的利用白毫银针的风采。

泡白毫银针,最好选盖碗。

说句实话, 优质的高山银针,直接用玻璃杯泡,可是有点浪费了。

《5》

玻璃杯泡白茶,如何才能更好喝?

以2019、2020年的春寿眉为例,泡茶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备茶,将玻璃杯洗净,并用沸水将内部烫一烫。

第二步,茶水搭配。200ml的水量,投茶1-1.5克。

第三步,投茶,注入沸水。

第四步,稍微静置,品尝茶汤。

玻璃杯泡白茶的过程,一点也不复杂。

论投茶方式,要注意先投茶,再注水,让茶味释放更完整。

用泡绿茶的说法讲究,就是要用“下投法”。

下投法泡白茶,不会让茶汤泡浓、泡苦。

将一杯茶泡苦,背后的原因和投茶方式关联不大,最主要的是茶叶的品质(苦涩味含量多寡)、投茶数量(投茶多易泡苦)、泡茶时间(闷泡过久,也会泡苦)。

至于先投茶,还是先倒水,说句实话,对茶味苦涩与否影响不大。

至于提到下投法泡茶,会导致茶毫浮起,让整杯茶看起来“浑浊”,说法不大准确。

白茶里面,越是芽叶细嫩的茶,白毫含量越丰富。

白毫内部可以提供独特的毫香,另外还可以提供茶氨酸,增加茶汤的鲜爽、清甜口感。

换言之,茶毫的存在,对白茶而言可是一大宝。

汤水内的白毫,可不是导致茶汤变浑浊的杂质,脏东西。

茶汤浑浊与否主要和茶叶的干净、卫生程度有关。茶毫的存在,不影响汤水的晶莹、透亮程度。

要不信,倒一杯白毫银针的茶汤,打一束光线照进去。

可以清晰看到,纤细的白毫上下蹁跹,像是漫天飞舞的雪花,特别梦幻。

先投茶,再注水的“下投法”,能够让茶汤滋味释放更充足,更全面。

再说了,经过制茶干燥过后,不论是白茶,还是绿茶,茶叶内部对高温敏感的物质留存很少。

所以,规范工序加工出来的好茶,是不会怕沸水冲泡的。

泡茶时,不论是玻璃杯泡,还是盖碗泡,尽管可以放心先投茶,再注水。

直接用沸水将干茶快速浸润,泡出来的茶汤风味才能更精彩!

《6》

上投法,先注水,再投茶。

大部分干燥的茶叶,容易浮在汤水表面,不能及时参与茶味释放。

说到实用的泡茶方法,特别是玻璃杯泡白茶的方法,最好用“下投法”。

投茶后,注入沸水,稍等一会,便能泡出茶香馥郁,滋味清甜的汤水。

任何的好茶,包括白茶,包括绿茶,不存在沸水烫的说法。

直接注水冲泡,直接将开水注在干茶上,并无不妥。

泡茶泡茶,干茶浸不到水。

这哪里还能泡出最好的风味?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