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时空之美——重生的玉戈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6-19
这件玉戈,出土于山东纪王崮春秋墓,造型上具备商代玉戈的特点,但上面的纹饰却呈现出典型的春秋时期的工艺特征,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阐史君——讲述古玉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您破解古玉密码! 

今天阐史君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件玉戈出土于2012年元月发现的,山东沂水县纪王崮春秋大墓。这个墓葬整体工程量很大,在海拔577米的崮顶开凿,从出土的陪葬品数量和级别来看,专家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国君或国君夫人。

这件纪王崮春秋大墓中出土的玉戈纹饰十分精美,整体雕刻有华美的龙纹,这样的龙纹纹饰在其他春秋时期的墓葬中也有发现。玉戈内部采用透雕工艺,雕刻出由上而下俯视的龙纹,下部有一条明显的螭龙,形似小蛇,格外醒目,这件玉戈是典型的商代遗玉,经过春秋时期玉工的加工和改造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与这件玉戈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玉戈,这两件玉戈保留了商代玉戈的特点,没有经过改制,上面的纹饰简洁刚劲,只用阴刻线雕刻出简单的斜纹或者网格纹,整体看起来十分粗犷。

这三件玉戈的玉质、沁色、造型十分一致,专家推测它们都是商代流传下来的,改制玉戈上的双阴挤阳则是春秋时期的典型工艺。

大家都知道,各个时期的玉器雕刻工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西周的时候一面坡工艺较多;春秋时期常见的是双阴挤阳,且线条均匀流畅,有一定的深度,是春秋中晚期的工艺特征;而春秋早期的玉器上更多的保留了西周时期的风格。





这件改制玉戈的双阴挤阳雕刻具备了春秋中晚期的特点,两条阴刻线的间距非常近,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叠压着。通过显微3D图我们可以看出,一条线的边棱已经吃进紧挨它的另一条线,两条刻线彼此挤压形成了一个极薄的“刃”,充分突出了中间的阳线,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效果,线条整体十分柔和,呈“S”形。

商代时期的双阴刻线则间距较宽,看起来更加厚重、粗犷。这件改制玉戈在商代玉戈器型的基础上添加了细致、柔美的雕刻,使它成为了一件跨越时代的精美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