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填词杂说(六)

 虹72 2020-06-19

转:杜华平blog的博客

我曾经说过:“熟悉律诗规则只要半个月就够,熟悉古韵需时稍长点,大约有一两个月也就差不多。”不过,并不是说,一个现代人只要花上这么点时间就能成为诗词行家里手。不要说成为行家里手,就是出手能写像样点的诗词作品,一般情况下,没有一年以上时间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诗语是写诗最难掌握的一项。
 
现代人用现代语写作诗词,读起来多半不对劲,弄不好会让人想吐。可是,不用现代语写作,又简直是“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难,“难于上青天”。
 
且看几个诗例。
 
岁月艰辛八十春,天翻地覆斗乾坤。任凭世界风云变,祖国繁荣日日新。(建党八十周年,某老者赋感)
 
离职多年未肯暇,啃诗习画并涂鸦。老来尤觉添情趣,心底长开二月花。(某老者退休后学诗画,赋此志感)
 
玉兰清气显高洁,挚友赠苗移我家。经历十年寒暑后,今春满树着银花。(《赞玉兰》)
 
宿邻桃径大林端,灯影波光带雾鬟。携手东坡随白傅,新诗赋罢踱湖山。(《如琴湖畔晚步》)
 
以上四例,前三例是一老年诗词书画班老友们的作业,是经过挑选之后所得的较好作品,末一例是我在庐山的习作。用很理性的态度审视可知,这些作品虽各有某些可取之处,但整体上都还比较差。
 
第一首内容空洞,感情苍白,形象缺乏,语言未经诗化处理,而且全是现代语言,尤其是后半,用的是不能入诗的普通语言。全诗没有丝毫古典美。
 
第二首感情更真实,末句还铸造了一个形象,但语言仍没有古典感。其中“啃诗习画”、“添情趣”用在普通现代文体中可以,但在旧体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感觉像一个孩子在玩“过家家”,挺滑稽的。
 
第三首生活感更强,末句很好,“满树着银花”虽然缺少创造,但语句显得很地道。再看开头两句一个“显高洁”,一个“赠苗”,字虽然古人也有,但这种用法却非古人所有,读去觉诗味荡然。
 
第四首诗意锤炼得不够,全诗当然属于“丑媳妇”级,前辈诗家阅毕,即告诉我,第四句的“踱”要到明清以后的通俗小说中才出现句中的“踱步”义项,用在诗里与全诗情调不匹配。而写作时,我懵然不知,可见现代语言是如何深入到我们的语言习惯而不自觉的。这首诗,前三句语言还基本是古典诗的语言,只读这几句,甚至还会觉得作者能算一个写诗的匠人。终于还是在末句中露了马脚。这次我抖出这一家丑,只为了说明一条:诗语没有长时期的浸润磨练,很难掌握得好。
 
进一步说,诗与词、五言诗与七言诗、乐府诗、选体诗、盛唐体、晚唐体、江西体等都各有其特殊的诗味,其诗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表现技法上、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习惯上,写诗填词要地道,还得通过阅读揣摩体味出具体的诗语操作要求来。
 
我们都希望能最终摆脱古人、自成一家,更希望少点束缚、多点创造,但就像书法家首先得从临摹名帖、画家从临摹名画开始一样,诗人也理应从学会一种形式,掌握其基本技巧入手。诗歌用语之所以掌握起来难,是因为不可能总结出一个抽象的数学描述式(如格律规则)让人们轻易掌握。诗歌用语实际上是一整套用语系统,包括词汇、韵律感、节奏感、结构感(构词构句的习惯),这些方面无论哪一个都难于抽象概括,都是表现在大量实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