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相处,同理心比说教更重要

 富书 2020-06-19



化妈: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具备同理心,才能对孩子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孩子自从出生起便具有共情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共情的能力会慢慢内化至价值观,直至成为道德行为的核心。


作者:小晴天(爸妈进化论主笔)

时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认为孩子总是不听话,不服管教。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学习教育,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一不小心,就与孩子成为了苦大仇深的“敌人”。

父母时常无语凝噎,明明本心是为孩子好,怎么孩子仿若就是感受不到老父亲和老母亲的用心良苦呢?

到底,真的是孩子不乖呢,还是父母一直只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呢。

01

进化妈

缺乏同理心的父母

难与孩子建立好的情感联系

周末逛商店时,看到一位爸爸带着六七岁的男孩在选衣服。

男孩选中一件喜欢的上衣,爸爸却觉得不好看,选了另外一件。

一番争执之下,爸爸才勉强同意买下男孩选的衣服,可还是说了句“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看”。

付款时,爸爸又快速给男孩挑了条裤子,却问都没问男孩的意见,直接买下。

最后,虽然买到了新衣服,男孩却看起来一点也不开心,小脸上尽是失落与委屈。

相信不少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候拗不过孩子时,不仅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和解决问题,反而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拒绝和不满。

中国青年报社曾做过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调查,有86.7%的受访者认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30%的受访者表示对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厌恶感到痛苦。

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竖起一面高墙,无法将爱传递给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的真实感受。

《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说,情感联系是我们毕生的课题,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渴望被关注,被接纳。

孩子也一样,自出生起,便对父母有着特殊的情感依赖,父母的接纳、理解和认可是他们内心安全感的基础。

如果父母缺乏同理心,那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将会很难去接纳、理解和赞同孩子。

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接纳、理解和认可,情感上便会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让他们难以与父母进行真诚交流,影响与父母建立好的情感联系。

02

进化妈

缺乏同理心的父母

难与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在综艺《妈妈是超人》里,黄圣依的槽点似乎有点多。

安迪养了一只小乌龟,兴高采烈地带它出门晒太阳,结果一不小心,让它掉进了木板缝里。

安迪急得大喊,招呼妈妈一起营救。但是营救了没一会,黄圣依便说了一句让他伤心的话:“它会死掉的。”

安迪不死心,拿着盆子一直来回打水。黄圣依有些不耐烦了,略微斥责地说:“你说你非要带出来,带出来又不管它。”

仅仅一期节目,就已暴露出黄圣依与安迪在相处中所缺乏的共情能力。

在营救小乌龟的过程中,安迪从恐惧、焦急到无奈、悲伤,在这些情绪反应中,黄圣依却仿若一位看客,没有对安迪的情绪给予共情回应,错失了一次建立良好亲子链接的机会。

丹尼尔·高曼在《EQ》一书中说,亲子之间长时间缺乏同频,会对孩子有巨大影响。

在孩子的世界里,精神需求往往大于物质需要。如果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情绪,自以为是地评论和说教,只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缺乏同理心的父母,总是想当然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为自己的决定都是对的。

殊不知,越俎代庖地过多剥夺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利,不仅会让孩子陷入失望和难过的情绪中,还会导致孩子形成紧张胆怯、恐惧内向的性格。

03

进化妈

具有同理心的父母

懂得这样陪伴孩子

具有同理心的父母,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因为他们在对孩子的体谅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的情商。

父母能够体谅孩子,孩子必将学会体谅父母,甚至于,他们还会将这种体谅带到与他人的交往和相处中。

一个具有同理心,懂得体谅他人难处,理解他人不易的孩子,一定会备受周围人的关注和喜爱。

那么,父母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才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现呢?

1、少说教少责备,多理解多鼓励

前不久,同事程姐跟我说起一件让我感到感动的事。

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考得并不好,只有85分。回到家时,看到儿子战战兢兢的样子,程姐便已感到一阵心疼。

她对儿子说,没关系,下学期要努力了。

儿子问,妈妈你怎么不骂我?

程姐说,妈妈不骂你,是因为妈妈知道你努力了,也知道你的压力,更知道没考好你也很难过和沮丧,所以不要担心,下次继续努力就好。

儿子听完,立马哭了。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责备和说教的效果,很多时候不足理解与安抚的万分之一。

有同理心的父母,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给予引导和安慰。

爱和理解是亲子陪伴的基础,父母少一些责备和说教,多一些理解和鼓励,才能被孩子认可和接受。

父母与孩子同频,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孩子的真实需要,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

2、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故事。

一位妈妈喜欢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似乎并不乐意,总是没一会就开始哭闹,并且想要离开。

妈妈很不理解,跟孩子解释商场既方便又舒适,但孩子就是不听。

后来有一天,孩子再次哭闹时,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结果无意中看过去,发现在孩子的视觉角度中,一眼望去全是柱子一样的腿。

这个故事让很多家长恍然大悟,原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自己所以为的,也许并不都适合孩子。

具有同理心的父母,懂得身处孩子的角度,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不会想当然给孩子做决定。

孩子长期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才会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尊重并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用同理心跟孩子相处和沟通

泰国有一个感人小短片,讲述了一位妈妈陪伴孩子尝试种豆芽的故事。

一天,豆豆和妈妈去菜市场,看到一边卖豆芽的阿姨生意很好,突然萌生种豆芽的想法。

妈妈并没有觉得不切实际,稍微思索一下,便愉悦地答应了。

妈妈买回豆芽种子,带着豆豆一起尝试,结果,接连几次都失败了。

豆豆很沮丧,妈妈也沮丧。但是,每次沮丧过后,妈妈都会笑着鼓励豆豆说:“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

终于,在N次失败之后,她们成功了。

妈妈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是她懂得用同理心与孩子相处和沟通,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并通过陪伴孩子一起尝试新事物,教会孩子坚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想法、认可孩子的决定,这就是在发挥同理心。

豆豆在妈妈充满同理心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努力、坚强、自信和富有主见的人。

每一个孩子自从出生起便具有共情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共情的能力会慢慢内化至价值观,直至成为道德行为的核心。

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具备同理心,才能对孩子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共情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具有共情能力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与他人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的友好协作,最终取得成功。


者简介:小晴天,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富书持续投稿变现营付费2020会员,自由撰稿人,爱写作爱生活,手写温暖文字,不自我设限,做更好的自己,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