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少、中、老

 xiaoyao110 2020-06-20

1.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

范仲淹从小时候起,就历经磨难。这一切仿佛是上天故意安排,在磨难中让他成长。他立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范仲淹在应天书院,不歆羡别人,始终保持贫苦的生活习惯。这种为了目标努力拼搏的精神,为他将来奠定了文化基础。26岁那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由“寒儒”成为进士 ,官居九品。
自强不息,是每位君子在年轻时应具备的状态。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我们不妨趁年轻,多拼搏,多努力。
2.中年拼德,做人之上品
人到中年,事业已经稳固,拼的是“德”,德行越高,越深得人心。此时的范仲淹,虽然身在朝野,心系的却是天下百姓的安危。宋史记载:“(范仲淹)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许是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人到中年,不如把“德”放到第一位。
3.晚年拼运,养子孙之福
庆历五年正月,在反对派的攻击下,庆历新政无疾而终。范仲淹被解除宰相职务,发配到了邓州,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州。这一年,范仲淹57岁,虽然被贬,但范仲淹也释怀了很多。晚年的范仲淹,内心非常平静。在茶余饭后,他经常教育子嗣。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四个儿子全部成了国家栋梁之才。
年少血气方刚,去拼去闯,理所应当。但年老时,血气衰退,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经不起太多的折腾。时刻保持一个乐观,愉悦的心态,教育自己的子孙,享受子孙之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