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贯中,你欠魏延一声道歉,还欠诸葛亮一个解释!

 豫荐你 2020-06-20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这一段的历史。《三国演义》在陈寿的《三国志》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奇闻轶事,使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增强。

在《三国演义》中,一共出现了1191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罗贯中对这些人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刻画。总的来说,除去一些历史上不存在的人,大部分的人物都比较尊重史实。但是,在魏延之死这个问题上,罗贯中欠魏延一声道歉,也欠诸葛亮一个解释。

《三国演义》中魏延是如何死的?

《三国演义》分了三回来描写魏延之死,从第一百零三回到第一百零五回,可谓是作了不少铺垫,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百零三回: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终于将司马懿因入了上方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救了司马懿,也浇灭了诸葛亮有生之年兴复汉室的梦想。随后,诸葛亮还想再引司马懿出来决战,但司马懿闭门不出,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东线的吴国能打开局面。费祎来到军中,给诸葛亮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东线的吴国,全面溃败,无功而返。听到这个消息的诸葛亮昏倒在地,自知命不长久,就想通过禳星来延长寿命。后来魏延过来搞破坏,把灯给弄灭了。

第一百零四回:诸葛亮将死,开始交代后事:把兵法传给了姜维;给马岱一番耳语;还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告诉他魏延必反,倒时打开锦囊,自有斩魏延之人。当天夜里,诸葛亮就去世了。

那一夜魏延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头上忽然长了两只角(你以为是小龙人啊)。第二天他告知行军司马赵直,赵直告他这是大吉,魏延要起飞了。后来费祎赶到,传达诸葛遗命,命魏延为大军断后。下面是魏延和费祎的对话。

延曰:“何人代理丞相之大事?”祎曰:“丞相一应大事,尽托与杨仪;用兵密法,皆授与姜伯约。此兵符乃杨仪之令也。”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祎曰:“丞相遗令,教且暂退,不可有违。”延怒曰:“丞相当时若依我计,取长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安肯与长史断后!“

费祎回去后,告知杨仪,杨仪方按计行事;魏延这边,在部队得到马岱支持,更加有了底气。

第一百零五回:魏延烧了栈道,屯兵南谷,截住大军退路。魏延、杨仪双方均向成都表书对方要谋反。杨仪方先锋何平杀到,一番唇枪舌剑后,魏延这边士兵跑了大半,唯有马岱没有退去,魏延本欲收拾兵马投奔魏国,马岱却怂恿他自立。魏延率兵攻打南郑,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锦囊所写,激将魏延,让他高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果然中计,大喊“谁敢杀我”,结果话音刚落,就被马岱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死的描写,这一段的描写中,基本上尊重了《三国志》,如魏延夜里梦到头上长角,包括魏延对费祎说的那段话也是真实的: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但是实际上,魏延之死有很多地方,脱离了史实,让后人对魏延造成了诸多的误解。

魏延的死法侮辱了魏延

历史上,魏延虽然也死了,甚至也是被马岱杀死的,但绝不是这样死的。据《三国志》记载: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从一段看出来,魏延兵都倒戈了,不得已和几个儿子逃亡,随后被马岱带大部队追杀致死。并不是演义中说的什么大叫三声“谁敢杀我”,《三国演义》这段是为了刻意突出诸葛亮的智商,而侮辱了魏延的智商,给人一种魏延非常骄傲,不可一世的感觉。

罗贯中为何要这样写,他的依据是什么呢?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备拿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准备留一员大将镇守汉中,大家都以为是张飞,最终人选出来了,这个人是魏延。宴会上,刘备问魏延:“把汉中交给你,你不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说:“如果曹操举国之力前来,我可以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个偏将率10万大军前来,我可以吞了他。”

最后“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魏延说这段话,显得他很骄傲吗?有一点,但从刘备和众人的态度看,他们对魏延这么说还是很满意的。魏延这么说,也是为了让刘备放宽心,让众人相信他。

魏延这段话吹牛了吗?并没有,实际上他的确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21年魏延进驻汉中,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13年的时间内,汉中得魏延镇守,一直固若金汤,曹魏从未在魏延手里占到一点便宜。

魏延是很骄傲,但他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魏延虽然死了,但绝不是死得这么无厘头,罗贯中这样写实在是对魏延一个极大的侮辱,还让后人对他造成了很深的误解,他欠魏延一声道歉。

诸葛亮并没有让任何人杀魏延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给杨仪什么锦囊,也没有让任何人杀了魏延。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和杨仪一样:“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魏延和杨仪就像诸葛亮的左膀右臂,诸葛亮北伐非常依赖2人,打仗依赖魏延的勇武,军中事务还要依赖杨仪的干练。

诸葛亮不是一个因私废公的人,他很清楚2人的才能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所以不忍心看2人因个人矛盾而相残。所以他必须考虑一个折中的方案,以至于他死后,蜀汉损失会降到最小。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从这段我们看出来,当时魏延和杨仪的关系有多恶劣,本来都是给诸葛亮参谋军事的,结果2人一坐到一块儿,就开始争,魏延甚至拿着刀威胁杨仪,杨仪作为一个文官,只能整日哭哭啼啼。

诸葛亮活着时,魏延都拿着刀威胁杨仪了,何况他死后呢?所以,诸葛亮把军权交给杨仪,其实是给了杨仪一个护身符,让他以军权自保。没想到杨仪得了军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公报私仇,杀了魏延,还灭了他三族。

诸葛亮并没有让杨仪杀魏延,而是杨仪自作主张杀死了魏延。罗贯中这样写,虽然是为了进一步刻画诸葛亮的智谋,如果这样,其实弄一个“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也就罢了,借诸葛亮之手杀死魏延,实在是对诸葛亮人格上的一种侮辱,他欠诸葛亮一个解释。

你觉得罗贯中这样写,对魏延公平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