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我爱你文摘 2020-06-20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成人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是慢性肾病营养治疗的基础,虽然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都知道要戒口,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存在不少误区。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肾病饮食三大误区,是不是你也这么以为的?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

低蛋白饮食就是不吃肉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氨、尿素、肌酸酐等含氮物质需要经过肾脏排泄。一个人如果食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肾负担,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确诊肾病后,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但有的患者过分“遵照医嘱”,不仅“限蛋白”饮食,甚至“无蛋白”饮食。“曾有患者被确诊慢性肾病后,就开始了控制蛋白饮食,只吃素,不吃肉,连豆腐都一口不动,结果不但无助于肾病治疗,反而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发生感染,加重了病情。所以“无蛋白”只吃素不吃肉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提倡。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二:

低蛋白饮食就是不吃肉

有些患者认为慢性肾病流失大量尿蛋白,于是求助于饮食,各种高蛋白食物接踵而至,有的甚至一味补充蛋白粉,以求补充尿蛋白的流失。结果蛋白摄入过多,反而加重了肾脏负担,促进了肾功能的恶化。所以对于肾脏病患者而言(除了透析的患者需高蛋白饮食外),一般患者为了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和磷的生成,减轻肾脏负担,还是主张用低蛋白饮食治疗,重要的是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减少蛋白质的丢失。

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建议用低蛋白饮食基础上补充必需氨基酸或复方α-酮酸或者氨基酸治疗。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三:

动物类食品对肾病影响大,米面等粮食对肾病无影响

有些患者认为鸡蛋、牛奶、瘦肉等动物类食品含蛋白高,怕吃了影响病情,得病后就一点不敢吃,而米面等粮食作物却不用控制。

其实对于肾病患者而言,鸡蛋、牛奶、瘦肉等动物类食品所含蛋白属于优质蛋白,适当摄入更有利于机体吸收利用,也不会加重肾脏负担。而米面等粮食作物虽含蛋白量不算太高,但所含蛋白属于植物蛋白,其机体吸收利用率较动物蛋白低,过多摄入一样会给肾脏带来影响。所以动物类食品还应根据病情适当进食,而粮食类主食也不要无限制摄入,保证正常机体需要量即可,当然也可用低蛋白大米/面粉、麦淀粉食物等含蛋白较低或微量的植物类食品替代部分主食,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四:

老火汤是个“宝”

广东人都喜欢喝老火汤,“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很多患者都认为得病要多喝老火汤补一补。其实,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忌老火汤。因为汤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等氮类物质,可致血液中氮类物质增多,加重肾脏的损害,甚至煮得比较久的浓汤也是如此。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尽量少喝各式肉汤,即使想喝汤,也一般煮沸15-30分钟就可以了。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由于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高钾血症,而食物中的嘌呤、磷和钾在烹调过程中通常溶解于水,所以建议将肉类飞水后再烹调,并弃汤食肉。

肾病饮食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温馨提示:如果您需要相关营养指导,可于营养门诊就诊,住院患者可由营养师会诊。

适合来我院营养门诊就诊人群:

1.营养调理:对孩子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有顾虑的妈妈;想在怀孕、生产前达到身体最佳状态的准妈妈。

2.加强营养:老年人群;手术前后(围手术期)人群;放化疗肿瘤人群。

3.营养管理: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脂、痛风、慢性肾病等);家庭饮食的管饲人群(鼻饲、造瘘等);减重、减肥、增重、增肌人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