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痕迹管理的一些看法

 阿福根 2020-06-21

    痕迹管理作为近几年来风靡各机关单位的工作管理方式,有其有价值的一面。

     一是为岗位工作者提供可供查询、可供回溯的充足的资料。基层工作头绪很多,一年忙忙碌碌,到头来自己干了啥都回忆不起来,这时候你留存的资料就帮了大忙了。有时候撰写总结材料、先进材料或者竞聘职位,都需要从资料中挖掘,选择合适的角度去呈现,这个时候留存的资料多,你写材料时就越容易。

     二是为工作纠纷厘定责任。这就不用细讲了吧。比如说我们所在的金融管理部门,负责辖区的信贷政策传导和统计研究、金融稳定,当我们发现某一家银行出现风险了,我们要约谈高管,给它发风险提示函,去机构现场督察要求整改等,这些工作做了就需要留档。因为一旦发生大的风险,我们就有证据证明我们是做了工作的,我们是履职尽责的。这样不会挨处分。

     三是为工作亮点和业绩提供支持。对于一些工作,我们有创新,有亮点,这个时候你要跟领导汇报、跟上级部门汇报,想得到他们的认可。你就需要对你做过的工作进行提炼和包装。现在写个活动简报或者宣传通稿不太亮眼,做个美篇、电子相册更吸引人。跟写宣传稿本质上没区别,都是为了宣传工作成效的嘛。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宣传手段和方式也要跟的上嘛。我觉着不必抵触。就是需要多平台宣传,工作量有点大。

    四是为上级部门提供考核和评价依据。现在全社会都讲究精细化管理了,上级领导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下来检查时对于以往的工作又不能亲临现场去实际体会,只能从你留的资料中去评判工作做了没有,做了多少,做的效果怎么样。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通过逆向选择助长了处处留痕、相互攀比的形式主义不良风气。

    总结起来,工作上的痕迹管理主要有以上几点功能。目前运行中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第四条上。究竟留痕到哪种程度算是形式主义?这个界限很难拿捏。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本着实事求、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去选择和评判。上级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不能仅以痕迹来评价工作,应该多下基层去看一看,听民声问民意,探索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复杂,需要多方努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我们不如摆平心态,理性对待。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留痕,不妨多跟上级管理部门沟通,看看是否可以取消。近年来,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说给基层人员减负,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从无意义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把本职工作干好,如何将工作干出实效上。我想,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