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让张若虚“火”起来的? 它到底好在哪儿?

 我爱巴蒂斯图塔 2020-06-21

前言:这首诗的讲解,是笔者答应给各位读者的,因为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张若虚的介绍,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讲解到他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应各位读者朋友的要求,笔者下面将这首诗的解读展现给大家,希望大家别吐槽就好!

点击加载图片

在正式讲解这首诗以前,笔者先请各位读者思考三个问题:时间是什么?你第一次意识到时间离你远去,是在什么时候呢?又是什么事情所触发的呢?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所谓的时间,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因为我们既不能摸到它,也不能看到它,简言之,我们是无法感受到时间的。我们之所以能判断时间的流逝,是因我们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变迁,然后我们就把这些运动过程称之为——时间。就好像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过程一样,早上升起,傍晚落下,这便是一天,而也就是在这样一天一天的轮回里,我们看到了花开花落,看到了生老病死。

而反观我们当下所做的各种努力也好,挣扎也好,不都正是在追求着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吗?但仔细想一下,时间和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博弈,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和时间进行着等价或不等价的交换。

就拿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来说吧,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给别人。但反过来,当我们拥有着很多资源,从而也想使役别人的话,那么你就会感觉到,时间完全为你自己所有。但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越多的话,我们也就会感觉时间流逝的越快。在你不感兴趣的工作着,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每一秒钟都是煎熬,时间也就很难流走;反之,在你感兴趣的工作中,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无论是度日如年还是时间如水,时间,总会流逝,并且,我们在时间面前的无力感,总是让人很失落。怎么办呢?

只能是听几首歌曲,读几首诗文,来缅怀我们的时间,因为无论是歌曲还是诗文,它们总能让我们想起曾经那段岁月芳华,并且还能打动每一颗热爱生命的却留不住青春的心!

关于时间的探索,笔者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情感和故事,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我们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我们也总是逃不过生死考验。但是,我们却能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张若虚对时间的思考!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下《春江花月夜》的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虽然篇幅很长,但是全篇并无太多生僻字词,也没有什么冷门的典故,全篇反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古诗,诗人巧妙的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物进行了排列组合,描绘出了其优美景色。诗句的开篇就是从春天的江水开始写的,写江面上涌起的潮水,仿佛和大海连成了一片。而在江潮涌动的时候,明月也开始从海上缓缓升起,辽阔的江面上已经是月光粼粼波动。当然了,这并不是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而是诗人构想出来的,诗人从一个小小的视野逐渐想到一个广袤无垠的空间里也是同样的景色。

接下来,作者继续描写江水和月光,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落在花丛中的白霜。紧接着,诗人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上是何人先看见月亮的?月亮又是在什么时候看见人的?简言之,就是‘到底是月亮的历史长,还是人类的历史更久呢?’。这个问题,可以不断被追问下去,直到追问到,人类到底是从何而来,宇宙万物又是从事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得到答案,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疑问,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诗意美感!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要知道,只有当人产生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后,才会做出这样的思考的,一般人是很难有这样的思考的。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慢慢衰老,身体的各项技能也不如年轻时那样灵活强劲,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逐渐离自己远去,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对那些看似永恒不变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例如诗人看到的江水,时而暴涨,时而又低迷,但却仍然奔流不息;月亮事时而残缺,时而圆,但是仍旧东升西落……

但,人为什么就不一样呢?人为何就不能“东升西落”,轮回再生呢?我想,这样的问题,诗人也没有答案吧!

点击加载图片

诗人从月光写到离别,从离别又写到思念,单单的忧伤就像月光一样“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无处不在又挥之不去。而我们对离别与思念之所以如此看重,这还不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无法像这江水和月亮一样永恒吗?但其实,永恒和短暂,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关注度。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伤感,是对生命的疑问,是疑问生命为何不能永恒,为何时间流逝如此之快!但尽管不误青春苦短的伤感,但叹息轻微,其中仍然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当然了,还是有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

点击加载图片

总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实际上是在明朝的时候才被人们重视起来的,慢慢的其名声就越来越大了。全诗以淡淡的情绪,让宇宙人生的终极疑问在江水明月中得到消解,除了发人深思的生命哲学,还有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