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秋琰 2020-06-21

【原文】动天地者莫若精诚,致和平者莫若修政。

【出处】《旧唐书·本纪第十九上·懿宗》。

【鉴赏】赤诚之心,苍天垂祐;修明内政,四野来朝。古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人君主者如果能够悚惕若励,宵衣念道,昃食思过;劳虚襟以求贤,励宽德以容众,自然不愁国步龙腾。同样统治者如果能够为政清明,内戒奢靡,外罢畋游,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则一定会寰区无事,稼穑有年。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原文】履艰危则易见良臣,处平定则难彰贤相。

【出处】《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六·宋璟》。

【鉴赏】疾风知劲草,版荡显良臣。往往在国家内忧外患风起云涌时更容易显现出英雄本色与良臣功绩。而在太平盛世,即使是伊尹之绩、姜尚之功,也难以脱颖而出。故房谋杜断,不可俦匹,而姚宋二相,虽亦才堪济世,然生逢武、韦二后,政化刑淫,故只能保全名节,也就无愧于当时了。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原文】受不肖之士则政乖,得贤良之佐则时泰。

【出处】《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一·薛登》。

【鉴赏】国以得贤为宝,臣以举士为忠。国家统治者如能选贤授能,自会无敌于天下,而若亲小人,远贤臣,则会亡身败国。故燕昭王委兵于乐毅,苻坚托政于王猛;子皮让位于国侨,鲍叔牙推荐管仲。而韩信无闻于项氏,毛遂不齿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天授年间,皇帝滥授官职。薛登上疏力谏,说明士不可不察,官不可妄授的道理。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原文】忠臣不顺时而取宠,烈士不惜死而偷生。

【出处】《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上·忠义上》。

【鉴赏】见过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义士也。忠臣决不迎合世俗,腆颜谄上,哗众取宠,而是冒死力谏,不惜一朝之命以安万乘之国;烈士决不苟且偷生,见利忘义,而是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以使国家荣泰。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原文】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出处】《新五代史·杂传》。蹈:踩、踏。全:保全。忽:忽视。

【鉴赏】冯道向唐明宗讲起自己的一次经历。那次出使中山,路经井陉这个地方,石崖突兀、参差危耸,陕窄的道路崎岖难行。他担着心,凝视着道路试试探探地缓缓前行,总算走上了平坦的大路,可稍一疏忽,便一脚踩在石礁上,跌伤了手臂。冯道通过这番话,已经把居安思危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

《二十四史》中经典对偶名言警句鉴赏(3)

【原文】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出处】《新五代史·杂传》。习:对某事常常接触而熟悉。

【鉴赏】子曰:“性相近,习相远。”虽然人的本性不存在差别,但成长中由于接受了不同的熏陶,于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大相径庭的人格特点。环境对人是起塑造作用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