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即生长 生命即教育(五 生长教育的融合法则三:生态)

 四地闲夫 2020-06-21

——生长教育文化构建的思考之五 生长教育的融合法则三:生态

生长教育,要解决的是生存、生活、生态、生成、生命的融合,从生存到生命的进阶,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张扬个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新自我、创造发展的过程。生长教育要传递的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自我建立、演进完善的符合人自然生长的体系。

教育的必需,生态之道

生态教育是侧重于学生精神文化领域的教育,是顺应自然的人性教育,是生长教育的生命力。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的生态平衡。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室一景是不是具备生命力,在于有生命力的文化积淀,其中红色生态教育体系,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初心。红色教育指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学生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基本行为准则,在同一道德体系中具有内容的广延性和层次的多样性,既包括社会主义的公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又涵盖了家庭、职业、公共生活等各个领域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与不同社会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取名“佑之”,来源于宜宾第一个共产党员郑佑之,即学校教育要充分挖掘宜宾本土革命先驱勇为人先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接续奋斗。红色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这部分也可以称为教育的必需。

1.红色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基础,为推动郑佑之烈士的精神影响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本土德育资源的精神价值,我们将生态架构在红色、道德、公民教育上,着力打造“郑佑之”文化名片,建设红色主题文化,传唱红色革命精神,是传承和开拓的必需。

2.开辟第二课堂,丰富主题活动:重大节假日(清明、学雷锋月、五四、七一、八一、抗战胜利日、全国公祭日、十一、一二九等)以敬献仪式、晨诵诗歌、书画、红歌、经典诗歌、革命剧目等方式开展。

3.协调发展红色基地,光荣事迹宣讲,党的文献、精品党课、党章党史等为载体的学习。

4.开展主题舞台剧、点亮微心愿、爱心义卖、红色音乐会、红色主题班歌、经典诗词班歌、经典诵读。

5.开拓网络阵地,微信公众号、钉钉圈子、微博等,红色学习园地、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影视、网上祭英烈、知识竞赛、诗文创作等。

6.梳理纪念日和节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法定节日、国际法定节日。

7.结合纪念日和节日,推进红色教育每周一语,每周一歌。

我是“壹柒同学”,行走在一线的教育人,喜欢请关注,留言,我们一起同学,一起讨论。

#我要上头条# #教育微谈# #教育大家说# #教育感悟# #教育名师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