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告别碎片化学习?学会4个方法,构建框架力,解锁高效学习法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6-21

同事小川最近很苦恼,因为专业技能考试又没通过,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平时工作那么努力,也很用心地在学习,为什么几次考试都没通过?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技能考试,达到职称评审的要求,小川也是拼尽了全力,工作勤勤恳恳,每项工作都尽量做到最好,业余时间除了复习技能考试,他还报了很多网课,想要学习更多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生活中的他几乎是分秒必争,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都觉得他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晋升到更好的岗位工作,但每次考试的结果都不理想。

很多职场人都和小川一样,想要通过学习来实现人生逆袭,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是大家的努力程度不够,而是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看似非常努力,其实多数人学到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识,没有形成知识框架,不具备框架力,学习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努力。

一、你陷入碎片化学习的低效率模式了吗?

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我深刻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迫切想要成长,于是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我还报名了写作、新媒体、PPT、手绘、Excel、社群运营、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很多课程,希望通过大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造核心竞争力。

每天除了工作,我满脑子都是学习,上下班的路上、吃饭的间隙、等车的时间,都会被我用来学习,努力了一段时间,的确收获了很多知识,本以为在这些知识的助推下,自身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虽然学了很多知识,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哪些知识能派上用场,最重要的是很多知识都记不清了,为此我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直到看了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效率不高,学了就忘,不会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因为陷入了碎片化学习的低效率模式,看似学了很多,但真正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知识非常少。

碎片化学习,是指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就像碎片一样存储在大脑里,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

碎片化学习就好比拼拼图,面对几千块拼图,如果没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单靠每块的信息去寻找更多线索,难度非常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频繁出错,效率非常低。但如果事先按照颜色对碎片进行分类,拼好每个分类以后,再进行组合,线索会更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学习一个新领域知识的时候,高手不会像我们一样立即开始学习,而是会根据课程大纲,或者书籍的目录,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列出框架中几个重要的部分,然后进一步细化到每个部分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有了这个知识框架,学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从被动输入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翻倍,这就是框架力

学习不是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就够了,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不具备框架力,学再多的知识,都只是在堆砌信息,不但对个人成长起不到太大作用,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实现高效学习。

二、学会4个方法,告别碎片化学习,轻松解锁框架力

1.先画整体框架,再深入学习

当我们想要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多数人都会选择以下3种学习方式:买几本相关的书籍自学;在网上买高手的视频课程学习;报名线下的培训班。

这三种学习方式,虽然路径不同,但都是“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模式,按照课程大纲或者书本的目录,一节节去消化学习,然后再将每个章节的内容串联整合起来。

这样学习固然没有错,但前提是老师足够优秀,能够帮助我们搭建好学习框架,或者是学习能力足够强,可以自己搭建知识框架。但多数人都不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如果采用“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很低。

学习高手在学习之前都会构建知识树,就是把要学习的领域想象成一棵树,领域内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的枝干,不同主题就是枝干上的分支或者树叶,画出了这个领域的“知识树”,就相当于对整个领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这种高效学习法,也被称为“先画整体框架再深入学习”的咨询顾问式学习法,因为优秀的顾问都会采用这种方法,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快速、深入地了解一个领域,进而高效地服务于客户。

比如很多职场人都在学习演讲,那么如何构建演讲的知识框架,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呢?

通过课程大纲或者书籍目录,我们能够了解到,演讲包含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三方面的内容,那么这三方面就构成了知识树的三个分支,每个分支又包含了很多细分内容。

基础知识包括逻辑组织能力和演讲稿的写作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怎样发声、如何控制肢体语言、个人台风如何选择、服装搭配、主题策划、如何组织内容、幻灯片的制作等内容;技能训练包括写演讲稿、对着镜子训练、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等内容。

演讲的初步知识框架树

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分支还可以继续延伸出更多的内容,比如演讲稿的写作,又包含了经验分享、竞聘演讲、知识讲解等内容的写作,通过对内容的不断补充,知识树会变得越来越茂盛,对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

画知识框架树有两大好处:一是从全局出发安排自己的学习侧重点;二是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自己学习的完成度。

在学习一门新知识之前,如果先画好知识框架树,就能对领域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在针对每个分支深入学习的时候,不但能快速找到学习的方向,还能促使大脑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升自我认知。

2.用金字塔原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学习了一门好课,或者看了一本好书以后,大量的知识会颠覆我们的旧有认知,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会遇到问题:很多知识明明已经学地很扎实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其实,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了知识层面,没有进行实操训练,学过的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知道该怎么用,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依旧不会解决问题的原因之一。

完整的学习过程

很多人都在学习写作,大家在写作课上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巧和新观念,但要把这些观念落地的话,还需要有写作的知识框架做支撑。比如写作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大家喜欢的话题?怎样拟文章的标题?如何构思文章的行文脉络?……

如果没有形成这些知识框架,仅仅是一些观念上的改变,并不能写出好的文章。 当有了知识框架以后,还需要针对每个细小的点进行刻意练习,然后将方法用到实际写作中,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成为写作高手。

“观念——知识——技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其实,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要从观念、知识、技能三个层面去学习。

完整的学习过程

观念,是能让我们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深刻改变的内容。比如学习了精力管理之后,我们知道了人在不同的时间段精力值是不同的,有了这个观念,后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顺利很多。

知识,就是各种概念、方法、案例。大量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某个领域的系统分析框架,比如精力管理需要从健身、睡眠、饮食等多个方面去努力。

技能,是经过大量刻意练习以后,我们具有的硬本领。将知识用于实践,其实就是把知识变为自己技能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能够学到很多方法和技能,这样以后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就能快速想出策略,高效解决问题。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观念、收获知识,还是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只有完成了观念、知识、技能三个层面的学习,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现高效学习。

用SLIP方法搭建知识框架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离不开知识框架,搭建整体知识框架的常用方法就是:先读一本领域内口碑不错的书——记录下作者的目录框架,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原型——根据框架中的关键词搜索更多的内容、信息,不断补充和完善知识框架。

我们可以使用SLIP法,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S(sort,分类):把素材按照一定的结构分类;

Llabel,标注):对每一类的特征命名,以便记住不同的特征;

I(integrate,整合):思考这些类别是否可以整合到一个大类中,或者建立从属关系,让记忆的要素越少越好;

P(prioritize,排序):判断最终分好的大类哪个是最关键的,按照权重的大小进行排序。

SLIP方法框架

如何用SLIP法对葡萄、橘子、酸奶、土豆、苹果、牛奶、鸡蛋、胡萝卜、黄油几样物品进行分类呢?

S:将葡萄、橘子、苹果分为一类;酸奶、牛奶、鸡蛋、黄油分为一类;土豆、胡萝卜分为一类。

L:它们分别属于水果、蛋奶和蔬菜类。

I:水果、蛋奶、蔬菜都属于“食物”中的一部分。

P: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水果能够补充维生素,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水果在食物中排第一位。

SLIP方法举例

使用SLIP法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就能快速建立领域内的知识框架,不但结构非常清晰,而且有助于深入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What—How—Why”提问法精简知识框架树上的知识点

画知识框架树就像做思维导图一样,框架上留下的都是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所有的内容都写在框架上,那么知识框架就很容易“爆炸”,为了避免知识爆炸,我们可以用“What—How—Why”提问法,对知识框架树上的知识点进行精简。

What型问题回答“是什么”,通常是比较肤浅的、表象的,并有标准答案的、事实类的信息。在知识框架树上,他们对应的是一个关键词问题,作为搜索信息提示,比如“用微软的Office做PPT有什么优缺点?”

Why型问题回答“为什么”,通常是比较深刻的、本质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概念性的知识点,需要在知识框架树上深入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微软Office为什么不支持手机APP版?”

How型问题回答“怎么做”,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不一定有标准答案,通常是方法论型的知识点。比如“微软Office能实现苹果操作系统的动画特效吗?”

凡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快速找到的信息,都没有必要放在知识框架树上。

What型问题对应的知识点都能通过搜索找到答案,因此不用放在知识框架树上,How、Why型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则需要放在知识框架树上。

使用金字塔原理构建知识框架,能够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知识进行梳理,不但明确了学习方向,而且能将知识变为自身的技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做准备。

3.结合知识框架树,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了知识框架树以后,我们的学习会发生两大变化。

从按进度学习模式转入按需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我们根据老师的课程安排统一学习,无论进度快与慢我们都要接受。

在建立了知识框架树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判断自己的知识积累够不够。如果某一部分的积累还不错,就可以减少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积累不够的部分。

比如学习写作,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积累素材了,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再学习如何积累素材,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如何选题、如何拟标题等内容的学习中。

从被动学习模式转为主动学习模式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等人教答案,不断积累知识碎片;后者是主动搜索答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动学习不是按照某个人或某本书规定的顺序去学习,而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主题式检索学习的过程。

我们最熟悉的主题学习法就是主题阅读法,针对一个方向或者一个知识点,找到与之有关的所有文章、书籍、文献、教材、专著,通过自学,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断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

当我们构建了知识框架之后,就可以自学相关领域的知识,用主题学习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努力把搜集到的信息转化为更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种自学的速度和效率远远超过了被动学习。

4.构建能力木桶模型,打造核心竞争力

很多职场人都在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想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为什么大家越学越焦虑?越学越迷茫?因为多数人一直在培养专长,而不是培养能力

如果我们只是专注于学习某一项专长,比如写作、阅读、做PPT,哪怕已经学得非常好了,但是没有强化其他方面的能力,依旧很难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打造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秋叶大叔说:“我们一般说一个人在职场有竞争力,是指他在某个岗位或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说他有某个领域的知识就够了。”

一个专长本身就对应一个知识框架体系,但是一组专长才能让一个人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是一种专长构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一组专长构成了我们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樊登老师,他之所以能把樊登读书会做得那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高效阅读的能力,还因为他具备了演讲、产品推广、逻辑思维、沟通交流、团队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能力,将这些专长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他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好像是一个木桶,既要有桶底,还要有围板和箍绳,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无法舀到水。

桶底(硬能力):是为了解决某个领域问题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

围板(软能力):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职场礼仪、办公软件应用、表达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职场技能,这些能力可以让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放大,相当于木桶的围板。

箍绳(软素质):软能力并不能和专业技能自动拼接为一个木桶,还需要软素质作为箍绳,让木桶更加结实。比如自律性、意志力、拼劲、积极乐观的心态等等。

如果想成为自媒体大咖,想通过写作赚钱。只会写文章是不行的,还得知道如何运营新媒体;知道如何与广告主沟通,写出优质的软文;知道如何搭建团队,分工明确以便高效响应各种需求;此外还要有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才能保证协调好时间,控制工作完成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硬能力、软能力和软素质共同构成了一个能力木桶模型,哪怕这个模型还不够完善,都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张自我成长的地图,有了这个地图,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回因为学了太多知识而焦虑了。

我们可以通过3个步骤,逐步构建自己的能力木桶模型:

(1)用好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获得能力木桶框架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我想从事某个领域的工作,但是不知道该学习哪些技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非常迷茫。”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问题,记录下一些好的建议,然后将这些建议合并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初步的木桶模型。

比如搜索“我想做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描述: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产品管理工具的使用、文档撰写、沟通、抗压、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恰好就构成了能力木桶模型的硬能力(产品管理工具的使用、文档撰写能力)和软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协调能力等)两部分。

(2)用好招聘网站——进一步完善能力木桶模型

当我们根据相关问题的搜索建立了初步的木桶框架以后,还需要通过招聘信息,对其进行完善。

在招聘网站搜索“互联网产品经理”,我们会看到这个岗位的各项需求,比如:

3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跟进过产品的全周期;

熟悉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流程与模式,具备用户调研、商业分析、原型设计、需求分析、项目推进等基础技能;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

对这些岗位需求进行研究,不断增加岗位需要的各种能力,进一步完善这个岗位的能力木桶模型,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用好行家资源——让专家帮助我们诊断能力木桶模型

构建好了能力木桶模型以后,我们往往不确定这个模型是否已经完善,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教领域内的大咖,让他们帮我们进行一次专业的诊断。

如果我们不认识领域内的大咖,可以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约见口碑不错的行家,比如“在行”,告诉行家自己的专业积累、具备的软能力,以及性格、时间等信息,行家们就可以很快了解我们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帮助我们诊断是否适合这个方向,能力木桶模型是否需要改进等等。

通过请教行家,会让我们快速找到能力木桶模型的优化方案,得到一个更完善、更适合自己的能力木桶模型。

构建能力木桶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成长地图,从硬能力、软能力、软素质三个方面去努力,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逐步打造核心竞争力。

总结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了就忘,或者学了很多知识,依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都是低效率的。

很多人学习之所以进步不大,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方法不正确,只是一味地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建立知识框架,知识之间不成体系,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学会先画整体框架再深入学习、用金字塔原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结合知识框架树自学、构建能力木桶模型4个方法,就能轻松解锁框架力,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努力成为学习高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