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子评诗】第119期:笑谈泪点,戏写人生——杨逸明十年(1996——2006)诗词回眸(上)

 云帆诗友会 2020-06-22

【英子评诗】第 119期

笑谈泪点,戏写人生

——杨逸明十年(1996——2006)诗词回眸(上)


        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以通俗的语言构造了贴近生活的作品。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自创新题,咏写时事,相对于汉乐府而言,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事实上,这是对诗歌本质的回归,重在人格的追求和诗学美刺精神。笔者有幸阅读了杨逸明先生1996年至2006年这十年间的百首诗词作品,对沿袭了上千年的现实主义笔法感受更为深刻。这百首作品题材丰富,不管是咏写时事还是题写自身,均是真实的生活再现;不管是描景抒情还是借物抒怀,均是真实的生活情感。在这些作品中,诗人既是大千世界里一个客体的真实存在,又是一个观世间百态的主体歌者。随着他的诗脉的跳动,笔者作为一个真诚的读者无时无刻不被其辛辣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所震撼,亦为作品间流露出来的无奈之感而唏嘘。许是出于无奈的理由,杨逸明先生的作品大都以“戏侃”为其表现形式,然“戏”皆从真实的生活而来,正如“戏里人生”一般。这些作品,就是一部部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剧,作者无感不发,从整体上说,基本上是不同形式的感怀诗。细化这些感怀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吟咏时事,冷观百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即创作理念。其对审美和艺术的看法与儒家美学如“毛诗序”是大体一致的。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书生,杨逸明先生从来都是在读书声中兼听窗外的“风声和雨声”,“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关。然作为一名诗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再现时事之真实,写一己看法,抒一己情怀罢了。所以,他笔下的时事诗,少有直接以时事命题的,而是巧借他物以咏事,如以下这组《老鼠咏叹调》:

老鼠咏叹调

忝列干支第一家,藏身未敢自矜夸。

安居陋穴能知乐,饱食残羹不竞奢。

岂屑逢迎学鹰犬,那堪贿赂近猫蛇。

过街惊羡人间贼,竟有朱衣紫绶遮。

谁听硕鼠不平鸣,窃啮深宵恨有声。

小嚼残羹即严打,豪吞盛宴却横行。

未随猫犬邀怜宠,竟共蚊蝇惹骂名。

安得精通贪吏术,又多油水又冠缨。

1998年2月26日

        初看题目,似咏物之作,实则不然。诗人以老鼠自述的形式巧妙讽刺社会上的贪污之风,立意新颖独到,一反常规写法,以老鼠的视角,反观世间百态,折射出社会的诸多不公,并为自我伸冤。

        其一紧扣老鼠的特点,写老鼠的地位、生存状态、处事原则及对世态的愤慨。首联老鼠自述其“忝列干支第一家”,在十二生肖中老鼠是排在第一位的,“地位”最高,然老鼠觉得实在是“忝列”其中也,看似谦虚,实则有愧于“第一家”之称号。为何?“藏身未敢自矜夸”道出原因:虽然是“第一家”,却不敢随便“抛头露面”,还要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更不敢夸耀自己“第一家”的身份。颔联老鼠自述自身的生存状态:安居陋穴能知乐,饱食残羹不竞奢。虽然住的是陋穴,然能知乐;吃的是残羹,从来不图奢侈。颈联道出老鼠的处世原则:岂屑逢迎学鹰犬,那堪贿赂近猫蛇。虽然生活不尽人意,但鼠辈们认为自身既没有逢迎拍马,更没有贪污受贿,不学鹰犬之流,亦不近猫蛇之辈。尾联最妙,道出老鼠过街时的所见所感:过街惊羡人间贼,竟有朱衣紫绶遮。原来,道貌岸然的“人间贼”用华丽的外衣遮住了他们丑陋的内心。此结隐用衬托、对比手法,通过老鼠的“惊羡”衬托出“人间贼”的偷盗更为猖狂,“竟有”说明鼠辈们完全没有料到“人间贼”藏得如此隐秘。鼠辈们通过自身的生活境遇与“人间贼”进行对比,突出鼠辈们的愤慨与委屈,而这种不平之感又衬托出“人间贼”的贪婪,讽喻效果极佳。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着重叙述了硕鼠的不平遭遇和不公待遇。首联反用《诗经》中的《国风·魏风·硕鼠》之意,道出硕鼠的不平之声:窃啮深宵恨有声。硕鼠在深夜里的窃啮之音可谓声声带恨,然而谁又能听到硕鼠的不平之鸣呢?中二联即以硕鼠喊冤的形式写出他们遭受的不平待遇:“小嚼残羹即严打,豪吞盛宴却横行”以对比手法突出硕鼠凄惨的遭遇——为了苟存,小嚼残羹剩饭即遭到严厉打击;而豪吞盛宴者却横行霸道,逍遥法外。“未随猫犬邀怜宠,竟共蚊蝇惹骂名”道出硕鼠自认枉背骂名,实是不公——他们认为自身不像猫犬那样邀怜取宠,却受到与蚊蝇一样的骂名,下分句的陡转更增硕鼠之冤。如此颠倒黑白的现实让硕鼠们不由得感叹道:安得精通贪吏术,又多油水又冠缨。既然谨小慎微地生活依然背着骂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贪吏之术过着“又多油水又冠缨”的生活呢?以此作结,有力地鞭挞了社会上的贪污之风,这在同类题材中显得尤其难得,恐无比肩。

        老鼠的咏叹调即是它们的伸冤之声,它们身上有不少的劣根性,然而它们依然觉得自身比“人间贼”干净得多。如此对比,将社会上的贪污者披露得体无完肤。这两首诗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官场贪腐之风形成之初,尚未大规模反腐倡廉,有此讽喻,可谓先声夺人矣。

        无独有偶,杨逸明先生在《戏咏假菩萨》中亦是借物以咏时事:

戏咏假菩萨(并序)

        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疑心菩萨也有真有假,遂使净土不净,理应列入打假范围也。

粗雕滥塑庙堂中,斗法争权咒有功。

挤上莲台都是佛,买来金钵岂能空?

天王受贿敲边鼓,罗汉贪杯撞乱钟。

解决人间何许事?香烟也自舞东风。

1996年11月21日

        由社会上的伪劣商品引申出“假菩萨”,以此立意,甚为新颖。从内容上看,此“假菩萨”并非物也,而是现实生活中道貌岸然的贪污受贿之“实权者”。

        首联点明“假菩萨”所处的位置:虽是“粗雕滥塑”的,却高坐重要的“庙堂”之位,相互间“斗法争权”,追名逐利。颔联采用了递进关系的流水对,出句写上了莲台的都成为“佛”了,但是真是假呢?对句进一步揭示了“佛”的真面目:夺来金钵岂能空?此联的“挤上”与“夺来”极富讽喻效果,“挤上”言之不易,也说明想上“莲台”的假菩萨非常多,因为在“莲台”这个宝座可以为自己谋利益,该词把假菩萨的面具当众撕了下来。“夺来”直接写假菩萨的所作所为,真如强盗一般,加之对句运用反问句式,更是将假菩萨的良苦用心暴露无遗。仅此一个流水对,就已经由外而内陆把假菩萨披露得入木三分,让人称快。尾联自问自答:解决人间何许事?香烟也自舞东风。揭示了社会上送礼的不良风气,盖因贪污之风也。

        作者巧借假菩萨,鞭挞了社会上贪污受贿的不良现象,辛辣的语言是此诗特点,中二联的流水对亦着上了冷幽默的色调。

        贪污受贿的风气导致“肥了政客瘦了书生”的社会现象,且看杨逸明先生拍下的这帧现实主义“油画”:

题照(并序)

        上海诗词学会在一所中学角落里的两间简陋、阴暗、潮湿的矮平房中,初次来访,感慨颇多,摄得外景照片一幀,戏题七律一首于照上。

门前何忍久盘桓,未敢推敲鼻已酸。

陋匾倘非标学会,危房孰信是诗坛。

蝉因清苦肩弥瘦,鼠却逍遥腹更圆。

词客不须愁屋破,于今广厦半空关。

1998年3月2日

        杨逸明先生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十年浩劫,感触很深,当他再听老人讲述反右斗争时的情景,慨然有作:“电闪凶光雨带腥,彼时天意固难明。派因左右分生死,人较虫鱼孰重轻?衰泪未忘曾受辱,华颠已惯自吞声。至今回首心犹颤,不敢疑猜圣主情。”(作于1997年5月6日)

        然而,无论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现象有多么不满,作为一个诗人能做的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就如他在《读讽刺诗戏作二绝句》中所写的一样:

读讽刺诗戏作二绝句

乐府新声句凛然,不知官府有谁看。

白公诗笔包公铡,哪个能教贼胆寒?

寸毫如剑舞生风,刺虎屠鲸字字雄。

狐鼠依然仓内卧,更无一个怕诗翁。

1998年6月4日

        虽然诗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一个有正义感的诗人是“不平则鸣”的,他必然要发声,他在《五十述怀》这样写道:“思健何妨鬓减青,年来耽句欲忘情。看书目涩方知老,吐语机锋尚逞能。身卧里闾心自远,社存狐鼠意难平。惹他一夕针毡坐,也算吾生事有成!”(作于1997年8月6日)

二、自嘲自遣,寄情诗书

        “惹他一夕针毡坐”可谓杨诗风格,这大概也是一介书生之力所能及的吧。他在《书生》一诗中亦写道:“书生力与霸王同,不拔山兮别有功。多少心头沉重事,轻提轻放入诗中。”(作于2005年12月18日)在杨逸明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诗书伴随着他的全部生活,他的自画像,无不与诗书有关,如:

自题《飞瀑集》

几经风雨几经晴,飞瀑成川急且清。

一自源泉融白雪,终教涓滴赴沧溟。

谷音频起诗交响,浪迹长留梦旅程。

每到人间波折处,满崖都是放歌声。

2003年4月30日

        《飞瀑集》是杨逸明先生的诗词集,此律紧扣书名“飞瀑”之意,道出此书的深刻内涵。

        首联写出成书的艰辛及《飞瀑集》的特点:“几经风雨几经晴”道出成书时间之长和成书过程中的甘苦,而今,“飞瀑”已“成川”,喻指《飞瀑集》已经面世,“急且清”是此书的特点。颔联道出“飞瀑”的源头与目的地:一自源泉融白雪,终教涓滴赴沧溟。因飞瀑自高山流下,其源头在高处,源泉乃白雪,是极其清澈的;自高而下,是一股急流。“一自源泉融白雪”不仅道出飞瀑的源头,而且继续深化上文之“急且清”的特点。涓滴成川,最终奔赴大海,这是飞瀑的终极目标。颈联继续深入,写涓滴赴沧溟荡起的谷音如同交响乐一般震撼,这是诗词的交响乐,从而突出了杨诗的特点;沧海之上,每一朵浪花的足迹都记录着梦的旅程,说明诗人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生之旅。人生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沟沟坎坎犹如山崖的波折。如何面对人生的波折?如何写出人间的不平?“飞瀑”流至末尾,做出了极具清气的回答:每到人间波折处,满崖都是放歌声。以此作结,足见诗人骨气,更见《飞瀑集》的立意之高,内涵之深,给人震撼。

        此律代表了杨逸明先生写诗的原则与态度,“清气”与“骨气”当是一位真诗人具备的条件,他在其他作品中亦流露出这样的观点,如:

灯下漫笔

自主头颅不受牵,帝王遥控也无权。

梦中寻觅人三二,灯下穿行岁几千。

万卷书围起丘壑,一支笔扫出云烟。

诗家心比官家大,揽月扪星敢问天。

2005年11月9日

        这首诗昂扬着诗人的“清气”与“骨气”,是一首自由之歌,充满着诗人的骄傲。首联即突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之自由,那是帝王也无法掌控的!颔联是顺承关系的流水对,从“梦中”和“灯下”可见此联为空间上的顺承。梦中寻觅的人自是萦绕于心的,心有所动,思绪飞驰,自然下笔千言,穿越时空之界。颈联亦是流水对形式,“围起”与“扫出”暗示此联为逻辑事理之顺承,句式错落灵动。诗人读书万卷,就如胸有丘壑一般,固守心中净地,自然下笔有神,尽扫云烟。此诗心比官家大,足可“揽月扪星敢问天”也。两个流水对意蕴丰富,诗人的头颅是高傲的,诗心是高贵的,任何人也无法掌控,无法主宰,此种高洁情怀和昂扬气骨,谁能可比?

        诗人的心是自由的,其想象力亦是无限的,可以穿越时空,与古往今来的人对话,正如《夜吟》一诗所写的:“灯儿歇息月儿陪,清澈心泉潋滟杯。追梦流连伊一笑,吟诗陶醉我千回。何妨自语常如絮,不信相思只化灰。古往今来人对话,满天星斗是传媒。”(作于2003年11月30日)诗人的心是充满童真快乐的,就像《写诗戏作》里所写的:“嚼墨拈须自着迷,闲身已惯闭门栖。童心洒脱饶遐想,老脸轻松少皱皮。岁月如倾多米诺,人生似逛迪斯尼。神游万里凭诗兴,不必掏钱上客机。”(作于2002年11月26日)诗人的心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就如《新世纪漫笔》中所写的:“龙腾万象满新天,遥听羲和响快鞭。盼此曙光须几代,问今明月是何年。地球渐小难承重,人类虽尊莫擅权。我且不吟歌德句,春来先赋杞忧篇。”(作于1999年1月14日)诗人的心是敏感的,一触即发,正如《初春戏笔》中所写的:“春风带电到江南,击活溪流击醒山。闪闪繁花初点亮,毛毛细雨半吹干。诗心渐暖飞窗外,灵感微麻颤笔端。梦片情丝皆导体,书生自笑绝缘难。”(作于2004年3月5日)

        读书随感在杨逸明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一位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如:

酷暑夜读书

天张炽热网恢恢,我坐危楼卷帙开。

汗向五千年洒去,风从九万里吹来。

哲人思辩飞成瀑,骚客心声响作雷。

谁及书生一瓢饮,纳凉随处是瑶台。

2005年7月8日

        在酷暑之夜读书,煎熬难耐,然诗人从书里撷来清凉,心境空明澄澈。书,已经成为了他的纳凉之圣地。诗人开篇将酷暑天比作一张大网,网住了蒸腾的热气,谁也逃脱不了,很好地埋下了伏笔。对句叙述自身读书的情形。颔联转而写“汗”与“风”,似没有承接首联之意,实则不然,诗人大笔挥写“汗”与“风”,正是说明看书的感受:热汗已经消失在遥远的时空,清凉之风正从书里而来。“五千年”“九万里”这组虚数词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说明了书的外延之广与内涵之深。颈联写书的影响:哲人思辩飞成瀑,骚客心声响作雷。哲人的思想如同飞瀑涌向心头,撞击着灵魂;骚客的心声似响雷荡溢在天外,引人共鸣。尾联点睛,突出书乃酷暑天的一剂清凉,有了书的陪伴,随处都是瑶台之境。

        书是杨逸明先生的最爱,与书交流能达到浑忘一切的境地,在《夜读达旦》里他这样写道:“展卷浑忘夜已深,灯前拍案朗声吟。爬搔痒背来神爪,揩拭灵台见佛心。残月忽收千树白,朝晖又送一楼金。不知窗外今何世,车马倾城起噪音。”(作于2006年1月17日)遨游书海,他是自由的:“风呼云涌赴危楼,助我书斋汗漫游。访古忽飞千载上,览奇常立万山头。来回思绪超光速,起伏心情带电流。能作自由王国主,无须入世觅封侯。”(《读书戏作》作于2006年3月18日)

        在读书过程中,杨逸明先生有诸多的感受,振聋发聩:“笔惊神鬼难惊俗,士富文章不富钱”(《读<两当轩集>》1998年9月19日)“诗文有骨伤痕重,历史成尘泪渍新”(《再读<胡风诗全集>》1995年3月15日初稿 2004年3月9日定稿)

杨逸明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曾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中国诗词年鉴》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有《飞瀑集》《新风集》《路石集》等诗集出版。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知名诗人、诗评家。曾担任全国诗赛评委并点评获奖作品,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子曰》特约评论员、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中华诗词论坛·江淮风雅”首席顾问、全国高端原创诗词平台《云帆》微刊编审。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更多英子评诗:

【英子评诗】第115辑:千钧之笔著华章——范诗银联章词初探(一)

【英子评诗】第116辑:千钧之笔著华章——范诗银联章词初探(二)

【英子评诗】第117辑:千钧之笔著华章——范诗银联章词初探(三)

【英子评诗】第118辑:千钧之笔著华章——范诗银联章词初探(四)

【英子评诗】第114辑:也谈丛培友绝句之“气韵”

【英子评诗】第113辑:点评王虎强诗词几首

【英子评诗】第112辑:学员作业点评(一)

【英子评诗】第111辑:灵思运笔,佳构天成——我看张正清绝句

【英子评诗】第109辑:百城山水寄深情——品读苏声《八皖百城咏》(上)

【英子评诗】第109辑:百城山水寄深情——品读苏声《八皖百城咏》(下)

【英子评诗】第108辑:另类“降龙十八掌”——也谈周达《武大樱花节随感》

【英子评诗】105期:为有真情注诗章——品读《张栋诗词选》(上)

【英子评诗】106期:为有真情注诗章——品读《张栋诗词选》(下)

【英子评诗】第107辑:丹青几笔故园图 ——品读周路平田园诗

【英子评诗】第104辑:尘中岁月,笔底真情——品读郑欣淼《病中杂吟十二首》

【英子评诗】第102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上)

【英子评诗】103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下)

【英子评诗】第99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100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101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98辑:简评张超平、张栋、张正清诗三首

【英子评诗】第96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上)

【英子评诗】第97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下)

【英子评诗】第92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上)

【英子评诗】第92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中)

【英子评诗】第94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下)

【英子评诗】第95辑:简评王少轩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89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90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91辑:英雄谱里最关情 | 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88辑:简评曹初阳律诗三首

【英子评诗】第44辑·赏评范诗银《浣溪沙》三阕

【英子评诗】第85辑:简评姚泉名五律四首
【英子评诗】第86辑:简评李静绝句四首

【英子评诗】第81辑:风梯一任随云上,渡我凌空瞰大千——简评孙文绝句(一)

【英子评诗】第82辑:休言花树冷,缕缕透相思——简评孙文绝句(二)

【英子评诗】第74辑:清芬句里漫乡风——简评张栋七绝(一)

【英子评诗】第83辑:简评张栋人物绝句三首(二)

【英子评诗】第84辑:赏评滕伟明绝句两首

【英子评诗】第87辑:简评吴宗绩绝句三首

【云帆】戊戌七夕诗词大会

【英子评诗】第79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78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77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76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75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九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八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七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六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五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68辑·首届中华诗人节作品选评:简评杨逸明七律两首

【英子评诗】第69辑:赏评江岚《春日过梅岭拾玉偶感》

【英子评诗】第61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范诗银、魏新河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60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高昌、江岚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6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熊东遨、周燕婷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9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抱朴书生、曹初阳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80辑:简评华慧娟咏物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72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英子评诗】第73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下)

【英子评诗】第57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杨逸明、星汉诗两首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刘征 高昌

陈永正 熊盛元 刘梦芙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胡迎建 刘庆霖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方伟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吴瑾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丁欣 王旭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屈杰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崔德煌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鉴水 陈楚明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曹辉 曹继梅 陶永德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毛谷风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蒋有亮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周吉潭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杨景乔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郑杰 刘红霞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金锐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子乙 武建东

萧雨涵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刘燕

王蛰堪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刘军 张晶

楚凌岚 王永江 沈尘色 钟振振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苏俊 倪昌盛 高寒 刘秦文 傅筱萍 杨益安 张奕

周啸天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单良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李清安 何永沂 潘乐乐 横道子 詹三霞 李晓明

郑欣淼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樊令 声礼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大凡 洪君默 李兵

南广勋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周达 布凤华 范义坤 孙临清 张洋 余秀玲 罗小娟

徐晋如 染清尘 凌泽欣 陈思明 梁风 黄莽 周晶

马建勋 李瑞河 黄小遐 苏声 秋宝 何乃政 徐守礼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刘清天 玲珑 吴楠

唐颢宇 李海彪 蒋永圳 唐龙 胥奇 康永恒 方跃明

周学锋 潜斋 周秦 梁二白 金嗣水 张岩山 张伯晋

秦凤 静如 土土 宋晓光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英子评诗】第119期

撰稿、编审、制作:英子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