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振振: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

 云帆诗友会 2020-06-22


【云帆品读】

钟振振: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



        常常收到一些陌生诗友的来信,问初学写诗词应如何入手。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可以分两个层面来探讨:一个层面是形式,即优先考虑用哪种体式。另一个层面是内容,即优先考虑写哪些题材。关于前者,笔者的建议是“先短后长”,学诗先从五七言绝句写起,学词先从小令写起。关于后者,笔者的建议是“先近后远”,先从自己的生活、情感写起,先从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起,先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起。总而言之,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譬如刚下海经商,财力有限,何妨先开爿社区小店,做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的生意?等管理经验、运营资本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来组建大型超市、百货公司,“过把”当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瘾”,未为晚也。倘若只有“烹小鲜”的本事,那么先做餐饮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便有志与比尔·盖茨一争高下,且待玩转了电脑再说,慎勿贸然进军IT行业。

        内容问题,比较简单,且缓一步讨论。先就“学诗宜从五七言绝句入手”这个题目,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五七言绝句有古体,有近体。在近体诗中,五七言绝句是篇幅最短的体式;在古体诗中,五七言绝句也是篇幅较短的体式。因为短,所以易于成篇,便于初学。然而天下之事,“难”和“易”往往相伴而生,一如影之随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至易”也可能正是“至难”。前人常谓五七言绝句“易作而难工”,也就是说,它虽然易于成篇,但真要写好却非常困难。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篇幅较长的诗歌体式,腾挪、回旋的馀地较大;而写五七言绝句却好比在八仙桌上翻跟斗,能完成最简单的动作就不错了,再要他“后空翻转体七百二十度”,您说难也不难?五七言律诗通常要求两联对仗,只要一联对得精彩(如唐人王维五律《使至塞上》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有可能成为名篇;而五七言绝句并不要求对仗,事实上多数作品也不大用对仗,这就更要强调整体配合,一笔都不能松懈。因此,从基本功训练的意义上来说,学诗先学五七言绝句是有道理的。它易而又难,较易而又较难,至易而又至难,弹性范围极大。资质平平者初学伊始即容易完稿,可以得到浅尝之下便小有绩效的喜悦,不至于知难而退;资质颖异者习之既久亦难得工妙,愈发激起继续深造而更上层楼的欲望,尤贵乎知难而进。五七言绝句写熟了,写得像那么回事了,再来学五七言律诗及篇幅更长一些的古体诗,举一反三,就要容易得多。

五七言绝句通篇只有四句,每句在全篇中的作用,前人多以“起、承、转、合”四字来概括。这是最基本的作法,初学者亦步亦趋,自然中规中矩。但“中规中矩”只是一般标准,合乎这一标准的未必都是好诗。一味“起承转合”,不敢越雷池一步,千篇一律,难免流于呆板。所以规矩还要活看,不讲规矩不行,死讲规矩也不行。以上都是老生常谈,一笔带过,下面说点个人的切身体会,请以“打排球”为喻。如果我们把诗的题目比作“对方发球”的话,那么一般说来,五七言绝句的一、二两句,所担负的任务便是“一传”。对“一传”的要求,是“垫球”尽可能到位,以便“二传手”组织进攻。谁是“二传手”呢?第三句。这句相当关键,作用也相当灵活。它可以正面“高举”,将球高高“托”起,让“主攻手”跃起作“高点强攻”,一记“重扣”,落地开花;也可以来它一个“背飞”,手腕轻轻一翻,巧妙地把球传给身后的“副攻手”,出奇制胜,打得对方猝不及防。“攻击”的重任,非第四句莫属,自不待言。“一传”不到位,“二传”便难以组织进攻;“二传”不到位,“攻球手”便难以有效地实施进攻;一二传都到位了,而“攻球手”发力不够或角度不刁,攻球质量不高,也仍然得不了分。总而言之,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衔接,不容有半点闪失,必须如行云,如流水,收卷自如,刀不能截;水穷云起,云逝水生,氤氲一气,浑化无痕。

注意,这只是“一般说来”!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以第一句为“一传”,第二句为“二传”,三、四两句共同承担“攻球”的重任。甚或以前三句为“一传”,第四句为“二传”——在这种情况下,前三句的任务就都是铺垫,第四句才是“得分手”,比之于“二传”,便要靠出人意料之外的“吊球”来取胜了。

    近年,湖南某诗词刊物主办了“首届现代诗词大赛”。此次大赛限定参赛者所用的具体诗词体裁为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当代诗词创作者最常用的诗体。它与其他诗词体式相比,虽然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总的艺术创作规律还是相通的。因此,用它来作样本,当代诗词创作的成就与欠缺,大致上也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又,此次大赛对参赛作品为新作抑旧作,是否发表过,并未设限。故参赛作品也大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最近一个时期当代诗词创作的整体状况。为什么有保留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根据笔者对当代诗词创作界的了解,此次大赛似乎并不能代表当代诗词创作的最高水平,因为比较完美、没有多少瑕疵可以挑剔的作品不多。如果笔者所知的那些一流高手也都参赛,或大都参赛的话,入围作品的整体水平还应高出若干个等量级才是。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即便如此,此次大赛的成绩也算相当不错了,起码达到了当代诗词创作的中上水平。

        下面,笔者就以此次大赛入围的若干首优秀作品为例,夹叙夹议,从内容与写作艺术等不同侧面,做一番评点,藉以探讨当代诗词中上水平层次创作的得失。

        我们先看几首在立意与构思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作品。如下面这首《卖天》:

休言小小一村官,卖地卖河还卖山。

不是清风来得紧,焉知不敢卖苍天。

        不待阅读正文,一看题目就吸人眼球。凭什么吸人眼球?奇特,有悬念!“天”还能“卖”么?谁看了这题目不急切地想知道下文?正文愈出愈奇,读到最后一句,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再如下面这首《晚忽接儿子学校停课通知》:

一纸红文微信涂,几时复课待霾无。儿童不管因何事,拍手连连作雀呼。

        首句末字“涂”,我怀疑是“图”(意即“截图”)字的输入错误。“雾霾”严重,环境污染,本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作者却选取了小儿不懂事,一听说停课便欢呼雀跃这样一个“喜剧”性的细节,来加以反映,颇有反讽意味。套用明末清初王夫之评《诗·小雅·采薇》的话来说,真可谓以“喜剧”写“悲剧”,一倍增其“悲哀”了!又如《爱的承担》:

按房百万一肩担,背负新娘苦不堪。

散尽家资高筑债,新人从此怯生男。

        房价飙升,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实在不堪其重负。然而,中国的实情,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丈母娘经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恋爱、结婚都成了问题。一句“新人从此怯生男”,是人人都明白的大实话,人人读了都“于此心有戚戚焉”,却不是每个诗人都想得到并且写得出来的!

        上面几首诗,话题都比较沉重,下面我们换换口味,举些令人愉悦的题材。如下面这首《车中》:

感君相送意拳拳,纤手稳操方向盘。

知我有言还欲吐,空街故绕两三圈。

        又如下面这首《夏日忆旧之单车情怀》:

一路鸣铃笑语多,车前小妹后阿哥。

歌声忽住林阴里,羞了池边并蒂荷。

        两首都是爱情诗,当代人写当代生活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从语言表达技术的层面来说,以上所例举的几首佳作,细节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需要进一步推敲、打磨的地方。但它们都是很接地气的作品,虽未必“成熟”,却不能否认其“成功”!“成功”的要诀何在?在构思!在创意! 

        诗词创作,什么最重要?谋篇立意!即构思要有创意。七言绝句尤其如此,因为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得分手段”——比如五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的对仗。

初学者的注意力或兴奋点,往往在字句,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一如小姑娘对于美的理解,眼中只有花裙子与蝴蝶结。又如唐人王昌龄的《观猎》诗:“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诗里的那个少年,洋洋得意的,不过是打了几只兔子!试比较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中的那位将军,就志不在得“平原兔”,而在射云中雕了——眼界要高得多。总之,字句、辞藻不是不重要,可讲可不讲,但它毕竟只是“平原兔”,不是云中雕。它毕竟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一场战斗吃掉敌军一个连、一个排,虽则可喜,不过小胜而已,决定不了整个战争的输赢。而创意才是“战略”层面的问题。若论手机制造的工艺与技术,诺基亚几乎做到了极致,谁能超过它?而乔布斯的苹果手机,今竟取而代之,使诺基亚沦为“昨日黄花”,成功的诀窍就在创意。我不在手机制造的工艺技术上和你PK,而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手机,使手机由单一的电话、短信联络工具扩展为可以随身携带,揣在口袋里,“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迷你电脑”,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若论商品供销,全中国那么多著名的百货公司与大型超市,早已饱和了卖方市场,你白手起家,既非“多财”,又不“善贾”,想开实体店与之竞争?门都没有!看人家阿里巴巴、淘宝、京东们是怎么做的:避“实”就“虚”,网上贸易。不出十年,便使众多实体店“门庭冷落车马稀”甚至“门可罗雀”,真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要之,创意的魔力,比之经济学,是一笔生意净赚若干个亿;比之军事学,是一次战役歼敌几个兵团。有了奇妙精新的创意,一首诗词便成功了一多半,胜券在握,100分的考卷已拿到了85—90分,剩下的10—15分,才用得着修辞的技术,以争取完胜。缺乏创意,就很难及格。即便在修辞方面用尽洪荒之力,多得个10分、8分,终究于事无补。

        唐代杜牧《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四者高下圆折步骤,随主所指,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腾天潜泉,横裂天下,无不如意。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阛阓,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他说的虽然是写文章,不是写诗词,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过,话还得两下里说才全面。“战略”问题解决了,“战术”问题也该提上议事日程。100分的考卷,纵然已拿到了85—90分,剩下的那10—15分,也还是要争一争的。兵家谁不愿意“完胜”?学生谁不愿意拿“满分”?如果既有上好的立意与构思,又能在具体的语言表达技术上做到准确,精细,前后照应,逻辑缜密,岂不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再从湖南的“首届现代诗词大赛”中挑几首来读一读。

   先看一首“拈大题目,出大意义”的佳作。七言绝句篇幅短小,一般来说,比较适合写小一点、实一点、具体一点的题材。用它来放眼全国,放眼世界,又能做到“大”而“不空”,言简意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惟其甚难,一旦做到,便弥足珍贵。

暑气秋来渐已消,风光何处最堪豪?

 呼朋直上孤峰顶,指点钱塘说大潮!

        诗中没有一句政治口号,没有一句概念化语言,完全是用艺术形象在说话,且紧扣“杭州”,紧扣“峰会”,不假外求,即以杭州闻名天下的钱塘江仲秋大潮来喻指世界的政治、经济大潮,写得何等大气!G20杭州峰会召开的日期为2016年9月4日至5日,恰为农历八月初,在钱塘江仲秋大潮到来之前的十余天,时令亦相吻合,具见作者文心的细密。大题大做,当以此为法!如果要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私意以为:首句嫌松了一点;次句“最堪豪”三字,用语还不够纯熟;第三句“孤峰”二字可商。杭州西湖虽有“孤山”,但山不甚高,海拔仅38米,只可俯视西湖,其实是看不到钱塘江的。不如改作“高峰”,杭州名胜有“南高峰”和“北高峰”,海拔分别为257米和313.7米,可以鸟瞰钱塘江。显然,同样为杭州的现成地名,用“高峰”代替“孤峰”,无论就写实而言、就寓意而言抑或就字面的吉祥而言,似乎都更胜一筹。

    大题大做既不容易,“大题小做”或许是一个更聪明的选择。如《瞻杏坛感孔子学院》:

孔庙碑亭旭日中,栏边花气散春风。

游人莫小几株杏,开遍环球是此红。

        这首诗写作艺术上的优点,与上一首略同,此不赘言。诗以山东曲阜孔庙的杏坛这一具体的名胜为抓手,即“小”见“大”,联想而及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巧借“红杏”这一鲜明、美丽而又为古典诗词所常用的意象,凸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好形势。后二句写得特别精彩。“小”字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既是循古汉语的常例,也突出了传统诗词用字精练的特点。遗憾的是,诗题语言比较笨拙;前二句句法过于平顺,显得疲弱。笔者试改为《曲阜孔庙杏坛,旧传夫子讲学之所。夫子已矣,而孔子学院今则遍及世界》:“坛对大成墀殿雄,拂栏花气识春风。游人莫小几株杏,开遍环球是此红。”未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入围作品中,还有一首军旅佳作《春节边城值班有感》:

西出阳关西更西,守边卫国在伊犁。

胸中十万风雷策,直向天山雪岭题。

        此诗抒写解放军基层军官保卫祖国边疆的宏图壮志,精力饱满,豪气干云。“西出阳关西更西”,首句连下三个“西”字,是积极修辞的“重复”,“重复”得好,强调了我戍边官兵毅然决然辞别家乡、远赴西陲的壮举。“西出阳关”语出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人们所熟知,作者在与王维诗迥然不同的语境中用此四字,便使读者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与亲切感。也正由于与王维诗的具体语境迥然不同,故虽用“熟”语,却有“陌生化”的效果,仍然令人感到新鲜。美中不足的是,第三句“胸中十万风雷策”,“十万”二字夸张得过分了。“策”不在多而在精,南宋爱国词人兼军事家辛弃疾,当年向朝廷献北伐抗金之策,也只《美芹十论》而已!建议改为“胸中万字风雷策”。“万字”,气概已属不凡。又,“策”是呈送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军委,供领导参考、采纳用的,不是用来“题”的。与“题”相匹配的文体,主要是诗词等。如果从文字搭配与相互照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则后二句似可改为“胸中多少风雷句,直向天山雪岭题”。

        从以上三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诗词语言表达技术方面,用字用词的准确(更高要求则是“精确”)程度,语句锤炼的精细程度,前言后语相互照应的逻辑严密程度,有多么重要!中上水平层次的作者,与一流高手的区别,往往也表现在这些方面。不少作者写作多年,写到中上水平后,长期止步徘徊于此,所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往往也就在这里。

        一己之见,未必定是。敬请各位诗友批评指正!

钟振振简介

        钟振振,1950年3月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美国中华楹联学会学术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二)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三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四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五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六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七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九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二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三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四期

参看更多:

钟振振:诗词的巧思与案例分析

春波不改千秋绿,花信犹争一萼红 || 钟振振七言律诗选粹

钟振振:当代七律佳作评点

钟振振:当代七绝佳作评点

华山论剑处,我辈袖诗来 || 钟振振诗词赋选萃(一)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一辑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二辑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三辑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四辑 | 刘禹锡:秋词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五辑 | 杜 牧:秋夕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六辑 | 王 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七辑 | 杜甫:登高

钱志熙:如何提高诗词创作艺术(上)

钱志熙:如何提高诗词创作艺术(中)

钱志熙:如何提高诗词创作艺术(下)

【诗词解码】陈永正:独抱诗心——诗歌之解读与创作(一)

【诗词解码】陈永正:独抱诗心——诗歌之解读与创作(二)

【诗词解码】陈永正:独抱诗心——诗歌之解读与创作(三)

张海鸥:2018蒹葭杯诗词邀请赛作品点评

【诗词解码】周裕锴: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上)

【诗词解码】周裕锴: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下)

【诗词解码】张海鸥:诗词创作的思维纹路和叙事方式

【诗词解码】王兆鹏:诗词的审美层次(授课精要)

【诗词解码】刘能英:创作近体诗必须过“七关”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上)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中)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下)

【诗词解码】熊盛元:卢象贤《黄龙山人诗词选》读后

【诗词解码】云帆名家段维畅谈意境联的构成方法

【云帆视点】高昌:诗要“活色生香”

【云帆视点】高 昌:好编辑是媒体的脸

【云帆视点】刘梦芙·近代名家诗词分论(一):黄遵宪思想与“诗界革命”论衡

【云帆视点】陈仁德:诗词思想性之我见

【云帆视点】星 汉·我说诗词热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云帆视点】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

【云帆视点】诗词名家刘梦芙访谈录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刘征 熊盛元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高昌 段维 方伟

钟振振  胡迎建 刘庆霖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丁欣

郑欣淼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屈杰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徐晋如

王蛰堪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周啸天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孟依依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苏俊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吴瑾 凌泽欣

冉长春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王旭 何永沂 曹阳

萧雨涵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冯仲平

金锐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孔祥庚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郭七 郑杰

陈思明 崔德煌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鉴水 陈楚明

半隐庐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唐颢宇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梦烟霏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楚凌岚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深南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曹辉 曹继梅 黄莽 小雨

染清尘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南广勋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孙才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张奕

周学锋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刘太品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刘燕 陶永德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刘红霞 陈越 孙临清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傅筱萍 桃熟流丹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孔祥金 武建东 燕雁无心

王悦笛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杨名忠 熊天锡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高寒 刘秦文 郑毅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詹三霞 李晓明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樊令 大凡

潜斋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张岩山 张伯晋

李清安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玲珑 吴楠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洪君默 李兵 宋晓光 梁风

康永恒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苏燕 文森

周达 布凤华 范义坤 张洋 余秀玲 罗小娟 刘军 梁风 周晶

马建勋 李瑞河 黄小遐 苏声 秋宝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静如 周秦 梁二白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秦凤 叶兆辉 蒋永桢 唐龙 胥奇 方跃明 天放 静云、微灯

黄海涛 刘清天 王海燕 土土 小乙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钟振振: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

约稿:帆小妹;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