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绝句通篇只有四句,每句在全篇中的作用,前人多以“起、承、转、合”四字来概括。这是最基本的作法,初学者亦步亦趋,自然中规中矩。但“中规中矩”只是一般标准,合乎这一标准的未必都是好诗。一味“起承转合”,不敢越雷池一步,千篇一律,难免流于呆板。所以规矩还要活看,不讲规矩不行,死讲规矩也不行。以上都是老生常谈,一笔带过,下面说点个人的切身体会,请以“打排球”为喻。如果我们把诗的题目比作“对方发球”的话,那么一般说来,五七言绝句的一、二两句,所担负的任务便是“一传”。对“一传”的要求,是“垫球”尽可能到位,以便“二传手”组织进攻。谁是“二传手”呢?第三句。这句相当关键,作用也相当灵活。它可以正面“高举”,将球高高“托”起,让“主攻手”跃起作“高点强攻”,一记“重扣”,落地开花;也可以来它一个“背飞”,手腕轻轻一翻,巧妙地把球传给身后的“副攻手”,出奇制胜,打得对方猝不及防。“攻击”的重任,非第四句莫属,自不待言。“一传”不到位,“二传”便难以组织进攻;“二传”不到位,“攻球手”便难以有效地实施进攻;一二传都到位了,而“攻球手”发力不够或角度不刁,攻球质量不高,也仍然得不了分。总而言之,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衔接,不容有半点闪失,必须如行云,如流水,收卷自如,刀不能截;水穷云起,云逝水生,氤氲一气,浑化无痕。
注意,这只是“一般说来”!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以第一句为“一传”,第二句为“二传”,三、四两句共同承担“攻球”的重任。甚或以前三句为“一传”,第四句为“二传”——在这种情况下,前三句的任务就都是铺垫,第四句才是“得分手”,比之于“二传”,便要靠出人意料之外的“吊球”来取胜了。
近年,湖南某诗词刊物主办了“首届现代诗词大赛”。此次大赛限定参赛者所用的具体诗词体裁为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当代诗词创作者最常用的诗体。它与其他诗词体式相比,虽然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总的艺术创作规律还是相通的。因此,用它来作样本,当代诗词创作的成就与欠缺,大致上也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又,此次大赛对参赛作品为新作抑旧作,是否发表过,并未设限。故参赛作品也大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最近一个时期当代诗词创作的整体状况。为什么有保留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根据笔者对当代诗词创作界的了解,此次大赛似乎并不能代表当代诗词创作的最高水平,因为比较完美、没有多少瑕疵可以挑剔的作品不多。如果笔者所知的那些一流高手也都参赛,或大都参赛的话,入围作品的整体水平还应高出若干个等量级才是。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即便如此,此次大赛的成绩也算相当不错了,起码达到了当代诗词创作的中上水平。
下面,笔者就以此次大赛入围的若干首优秀作品为例,夹叙夹议,从内容与写作艺术等不同侧面,做一番评点,藉以探讨当代诗词中上水平层次创作的得失。
我们先看几首在立意与构思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作品。如下面这首《卖天》:
休言小小一村官,卖地卖河还卖山。
不是清风来得紧,焉知不敢卖苍天。
不待阅读正文,一看题目就吸人眼球。凭什么吸人眼球?奇特,有悬念!“天”还能“卖”么?谁看了这题目不急切地想知道下文?正文愈出愈奇,读到最后一句,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再如下面这首《晚忽接儿子学校停课通知》:
一纸红文微信涂,几时复课待霾无。儿童不管因何事,拍手连连作雀呼。
首句末字“涂”,我怀疑是“图”(意即“截图”)字的输入错误。“雾霾”严重,环境污染,本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作者却选取了小儿不懂事,一听说停课便欢呼雀跃这样一个“喜剧”性的细节,来加以反映,颇有反讽意味。套用明末清初王夫之评《诗·小雅·采薇》的话来说,真可谓以“喜剧”写“悲剧”,一倍增其“悲哀”了!又如《爱的承担》:
按房百万一肩担,背负新娘苦不堪。
散尽家资高筑债,新人从此怯生男。
房价飙升,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实在不堪其重负。然而,中国的实情,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丈母娘经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恋爱、结婚都成了问题。一句“新人从此怯生男”,是人人都明白的大实话,人人读了都“于此心有戚戚焉”,却不是每个诗人都想得到并且写得出来的!
上面几首诗,话题都比较沉重,下面我们换换口味,举些令人愉悦的题材。如下面这首《车中》:
感君相送意拳拳,纤手稳操方向盘。
知我有言还欲吐,空街故绕两三圈。
又如下面这首《夏日忆旧之单车情怀》:
一路鸣铃笑语多,车前小妹后阿哥。
歌声忽住林阴里,羞了池边并蒂荷。
两首都是爱情诗,当代人写当代生活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从语言表达技术的层面来说,以上所例举的几首佳作,细节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需要进一步推敲、打磨的地方。但它们都是很接地气的作品,虽未必“成熟”,却不能否认其“成功”!“成功”的要诀何在?在构思!在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