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又到了体重成为社交敏感话题的时刻。有数据显示,36.0%的受访网民认为自己超重,其中近七成已尝试过或者有意愿尝试瘦身——换个角度说,他们中很多人都失败了。 不过不要气馁,毕竟我们身体的基因是为应对饥荒准备的,大脑很容易就受到各种刺激,然后指挥你抓紧吃吃喝喝储备能量。所以,与其加压我们那个并不坚强的自控能力,不如来了解一下体重背后的科学机制,说不定可以和大脑一起谈谈。在BBC的纪录片《瘦身十律》(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中,医疗记者迈克尔·莫斯利(Michael Mosley)亲身参与实验,对减肥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调查,最后找到10种简单的方法:既能减重,保持健康,又不必忍饥挨饿(但也绝对不是胡吃海喝!)。迈克尔看上去没有任何的体重问题,但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却发现他体内存在“内脏脂肪(visceral fat)”。领导肥胖症研究的吉米·贝尔介绍说,很多男性都和迈克尔类似,外表看上去虽然不胖,但脏器早已被脂肪所包围,潜藏着危险。这些脂肪有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抗体。而且,内脏脂肪能够释放化学物质,损坏心脏周围的动脉,导致心脏病,同时还会增加癌症风险。所以,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你的腰围突然开始增大,这都说明了内脏脂肪可能在积聚,让你拥有 “水桶腰” 或是 “啤酒肚”。在中国男性腰围超过90,女性腰围超过80都算是粗腰体型。去年一篇由高润霖院士团队所做的研究认为,接近2.77亿的中国成年人,都属于粗腰体型。唯一的好消息是,一旦开始节食或是运动,最先减少的就是内脏脂肪。这种立竿见影的事儿,是不是让你很有动力?那就一起往下看: 01.少吃几顿饭就能瘦了?错,大脑会变本加厉地反击的很多人认为最快捷的减肥方法是少吃几顿饭,从而减少热量摄入,但很多时候,这并不起效。为什么呢?纪录片通过让迈克尔参加一个实验,观测他在吃早饭和不吃早饭两种状态下,大脑看到不同食物时的反应,来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在迈克尔不感到饥饿时,大脑对高卡路里与低卡路里食物都没有任何反应;在他没吃早餐感到饥饿时,大脑在看到高热量、高糖分的甜甜圈时异常活跃,看蔬菜沙拉时却没有类似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