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疠瘟瘴四个字该怎么用?

 快乐者生存 2020-06-23

瘟疫是人类的大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瘟疫的威胁。在中国,一些早期文献如《周礼》《礼记》《左传》等都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当时称作疫、疠、疠疾、疠疫等。后代又有疫疠、疾疠、瘴疫、瘟疫、瘴疠等。

秦汉以降,历代文献也都有关于瘟疫的记载,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后汉书·马援传》:“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抱朴子·微旨》:“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经瘟疫则不畏。”

“疫”“疠”“瘟”“瘴”四字,“疠”“疫”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瘟”“瘴”出现的时代则较晚,均在魏晋以后。“瘟”最早出现于晋人葛洪《抱朴子》,“瘴”最早出现于南朝宋人范晔《后汉书》。以上四字都有传染病的含义,这是其共同点,所以常连用,但各字亦有细微差别。

“疫”的义项有二:瘟疫,传染病。《说文》:“疫,民皆疾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疫》:“今谓役之为言易也……延易即今语之传染也。病以延易而民皆疾,故谓之疫矣。”杨树达文中解释使用了“声训法”,即根据汉语“音同义通”的特点以推求某一字义的方法。因“易”“疫”在古代读音相同,字义也应相通;“易”义可训释为蔓延,由此推知“疫”义也是蔓延。引申为作祟的疫鬼。《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疠”的义项亦主要有二:麻风病,恶疮。《广韵·泰韵》:“癞,疾也。《说文》作‘疠,恶疾也’,今为疫疠字。”“癞”义为恶疮、毒疮,是“疠”的后起字;在“癞”字出现以前,其含义是用“疠”来表示的。与“疠”音同的“厉”“戾”都有“厉害”的意思,可知“疠”义也是厉害,命名意在突出其具有危害性的特点。

“瘟”的含义是急性流行传染病。《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与“瘟”音同的“温”“煴”均有“热”义,可知“瘟”也有“热”义,命名意在突出其和温度有关的特点。

“瘴”的含义是山林间湿热的毒气,即瘴气、瘴疠。明人张自烈《正字通》:“瘴,中山川厉气成疾也。”与“瘴”音近的“章”“彰”“张”等字都有“扩张、张开”的意思,可知“瘴”也有“扩张、张开”义,命名意在突出其扩张的特点。

归结以上讨论。“疫”义侧重于传染,“疠”义侧重于厉害,“瘟”义侧重于时间和气温变化,“瘴”义侧重于地域和传染特点。其中,“疫”具有普遍意义,故多与其余三词连用,表示传染病的总称,如“疠疫”“瘟疫”“瘴疫”等。“疠”虽然也可指很厉害的传染病,但它还有一个义项是恶疮,故其作为传染病的普适性要弱于“疫”。“瘟”“瘴”含义均较窄,作为传染病的普适性又弱于“疠”。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秘书工作》2020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