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0-06-23

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



  • 本病以鼻痒、多次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溢和鼻塞为临床特征。
  • 多数病人有鼻痒,有时伴有软腭、眼和咽部发痒。
  • 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喷嚏发作,每次少则3~5个,多则十几个,甚至更多。
  • 水样鼻涕,擤鼻数次或更多,常换洗数次手绢。鼻塞轻重程度不ー。
  • 病人可有嗅觉减退,与鼻黏膜广泛水肿有关。有病人伴有胸闷、喉痒、咳嗽、哮喘发作。



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体征: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清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1、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鼻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少于12周。对其他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 用药后7~8小时起效,2周后达最佳疗效
  • 规律/连续给药效果优于按需给药
  •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 对HPA轴和儿童生长发育基本无抑制
  • 代表药物:雷诺考特、内舒拿、辅舒良等

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机会不多,仅用于少数重症病人,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应注意用药禁忌证。多采用口服强地松(prednisone),每日30mg,连服7日后,每日减少5mg,然后改为鼻内局部应用。

 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对鼻粘膜局部作用强,但全身生物利用度低,按推荐剂量使用可将全身副作用将至最低。但应注意地塞米松配制的滴鼻药,因易吸收,不可久用。

2、抗组胺药物
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有效抑制喷嚏和流涕。
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
适应证: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与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3、抗白三烯类药物:
通过阻断半胱氨酰自三烯受体而有效控制鼻部和眼部症状,包括普仑司特、孟鲁司特钠和扎鲁司特;另外还有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如5-L0抑制剂。适用于治疗AR和哮喘。在控制AR症状方面,白三烯拮抗剂与口服HI抗组胺药物等效,但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
ARIA 08将 LTRAS定位于治疗AR的二线药物,尤其适用于AR伴随哮喘的治疗。

4、抗胆碱能药物:
通过阻断鼻黏膜分泌腺体上的莓覃碱样受体,主要用于控制流涕症状。如异丙托溴铵能通过强效抗胆碱作用而控制流涕症状,但对鼻塞或喷嚏无效。二线用药,适用于以流涕为主要症状的AR患者。

5、色嗣类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减少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用于治疗AR和变应性结膜炎。眼用色酮(色甘酸钠和尼多克罗)疗效明显,鼻用色酮起效较慢,通常在用药1~2周后出现疗效,且持续时间短;一般作为AR的二线药物,也可以作为预防性治疗用于AR症状出现之前;色酮类药物具有极好的安全性,适用于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6、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2年。

适应证:主要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成人和儿童(5岁以上)、由尘螨或花粉导致的变应性鼻炎。

禁忌证:①合并持续性哮喘(FEV1或PEF<预期值的85%);②患者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剂;③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④5岁以下儿童;⑤妊娠期妇女;⑥患者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或无法接受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面临的问题
1.疗程较长:一般需2~3年;
2.价格较高;
3.患者期望值较高,希望“根治”。
4.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5.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品种较单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