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匈奴、羯族、氐族、羌族和鲜卑族,其中匈奴族是西晋政权最直接的掘墓人。 他们俘虏并处死了两个西晋皇帝,但是要说起来,最早起兵割据一方的,并不是匈奴人而是氐族人。 三国时期张鲁在汉中割据的时候,一个叫李氏的賨人带着部落,从巴西郡的宕渠去投靠他。 “賨人”是怎么回事? 賨人是西南少数民族,追溯周代时候也许还是华夏族的一支,他们的封国叫寅国,世代居住在巴中,也就是今天重庆一带。 賨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又称寅人、板楯蛮,也是现在土家族的“主源”。书中记载,该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在巴渠上古墓葬挖掘中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青铜兵器,也证明了该民族的勇猛并且擅长冶铸技术,故賨人被称为“东方的斯巴达人”。 秦朝统一天下,在这里设立了黔中郡,开始向居民收税了,税赋挺低的,每个人一年交40文钱,这远远不能和中原百姓相比。 但是对这个地方的居民来说,那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当地人把税赋叫“賨”,上面一个祖宗的宗,下面一个宝贝的贝,既然开始向朝廷交賨了,那么他们就自称为賨人,俺们是纳税人。 賨人李氏投靠张鲁以后,一直居住在汉中,魏武帝曹操攻克汉中,张鲁投降。 李氏就带着自己的部落民众500多人归顺曹操,曹操给他待遇是超规格的,他才500号人,就封他为将军,按现在的说法,500号人还不够一个团。 让他带着部下搬迁到了略阳,那还是在汉中地界,到那里以后,他们就不再叫賨人了,而是字号巴氐,也就是来自巴中地区的氐族人。 李氏的儿子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但三个孙子都是赫赫有名的李特、李庠、李流都是武功高强,善于骑马射箭,性格豪爽豁达,在当地团结了很多人。 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人齐万年在陕西一带造反,关中连年饥荒,略阳、天水一带六个郡的流民饥寒交迫,好几万户从关中去汉中找吃的,李特兄弟的部落也在其中。 路上遇到有生病的、极度饥饿的,李特兄弟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一来二去就成为流民的领袖。 流民到了汉中,上书给朝廷,希望继续前进,能够到巴蜀地区去求生,毕竟那里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生存更容易一些。 但是西晋朝廷不同意,只是派侍御史李苾去安抚慰劳,同时监督探查,唯恐流民过了剑阁进入巴蜀。 这个李苾到了汉中,接受了流民的贿赂,打报告给朝廷说:“流民有十多万人,光是汉中一个郡,根本没法救济,蜀地有粮仓,当地居民也富富裕,应该让流民到巴蜀去找活路。” 其实如果朝廷安排妥当,汉中的粮食资源,再加上从其他地方调去的粮食,是可以救济的。但李苾既然拿了人家的好处,就把朝廷的意图抛在脑后了。 西晋朝廷不允许流民进入四川,还是有战略上的考量的,因为四川靠近陕西,陕西已经乱了,如果任由流民进入四川,很可能会把四川也搞乱了。四川地形封闭,一旦有人在那里举兵闹事,很难对付。 得到李苾的报告后,西晋朝廷没有坚持最初的考量,同意流民进四川,这下子,流民涌进了梁州、益州,顿时失去控制了。 史书记载,李特路过剑阁,看到这种天造地设的天险,长叹一声说:“刘禅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却把自己绑起来投降了敌人,难道不是庸才吗?”旁边听到的人都觉得他很不寻常,认为他不是安于现状的人。 李特有野心,但如果西晋朝廷不自己搞乱自己,他是没有机会的,随着西晋贵族内讧,他的机会来了。 他杀了朝廷派来的新任益州刺史和西夷校尉,公然独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自己任命当地官员,李庠被任命为威寇将军,负责北部防御。 李庠骁勇善战,很得人心,益州刺史赵廞担心自己控制不住他,索性杀了他和他的十几个儿子、侄子。他幻想杀了李庠还能继续控制李特、李流,但这哥俩恨他,带着部队去了绵竹。 后来赵廞的手下争权夺利,发生内讧,赵廞一蹶不振,李特乘机进攻成都。赵廞失败后,被手下杀死,李特进入成都,大肆抢掠,同时派使者去洛阳告赵廞的状。 赵廞刚刚开始造反的时候,凉州刺史罗尚就预言他很快会失败,同时他认为赵廞根本就不是那个材料,没法搞定四川。 朝廷任命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史带着王敦、辛冉等人率兵7000进入四川,注意啊,这个人不是王导的堂哥,王敦是重名重姓的,还有一个人叫王敦。 李特知道罗尚这个军队不好对付,但是他也知道罗尚这个人,吃软不吃硬,于是派弟弟李骧去迎接他,还送了很多的珍宝。结果罗尚果然很高兴,当场就任命李骧为骑督,骑兵军官。 等罗尚到了绵竹,李特、李流又摆开盛宴招待,王敦等人就劝罗尚赶紧趁机杀了李特,否则会有后患,但是罗尚不接受。 罗尚的另一个部下辛冉和李特有交情,他警告李特:故人相逢,如果不能好好相处,就会有大麻烦。李特就更加猜疑了。 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西晋朝廷下诏奖赏除掉赵廞功劳,任命李特为宣威将军,李流为奋武将军,都分封侯爵,所有参与这次行动的流民头目都有封赏。 但是辛冉认为自己才是除掉赵廞的头功,故意把朝廷的委任状和嘉奖令扣下了,这样一来,流民头目们就很愤怒。 这一时期,朝廷也开始让秦州、雍州地方把流民从四川招回去,哪儿来的回哪去,别在四川待着。罗尚就严格执行这个规定,要求四川的流民必须在永宁元年7月开始踏上归途。 这个政策制定起来容易,执行起来有大问题,因为那些从陕西来的流民,已经在四川生活,很多人或者在城市里打工,或者在乡村给那些有土地的人打长工种地,渐渐都已经安定下来了。现在突然要求回去,而老家那边并没有平定,还是战场。朝廷的命令又不能违抗,大家都很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这一年,四川发了洪水,庄稼收成不好,流民们就算愿意回去,也缺少干粮和盘缠,李特就派人去见罗尚,希望能够宽限到冬天再出发。 辛冉和李苾都不同意,更为糟糕的是罗尚还有一个卑鄙的想法,他这个人贪婪又很残暴,想借着这次流民回去的机会,杀了流民,占有他们的财富,同时呢,在路上设卡子,向回去的流民收取过路费。 他这边在搜肠寡肚想怎样盘剥流民,李特那边千方百计收罗人心,李特一次次请求宽限流民,流民都很感激他,都来依附他。 李特看到时机成熟,就在绵竹扎起一个很大的营帐安置流民,并且通知辛冉说,我要扩大地盘了。 辛冉大怒,悬赏重金要李特兄弟的人头,而这个悬赏就被李特端端正正地利用,他正找个借口没有,你送来了。 李特篡改了悬赏令,改成了什么?说辛冉要杀掉所有流民头领,这样一来,流民们就陷入恐慌,纷纷投靠李特。 不到一个月,他手下就有了两万多人,他的弟弟李流手下也有好几千,李特确实不是普通人,说好了是胸怀大志,说不好就是野心勃勃。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不是罗尚一再地出昏招损招,不是他私心膨胀为了个人利益不顾流民死活,李特也没有办法鼓动流民起来造反。 每天听课十分钟,一条小虫变小龙,同学们,下节课我们一起看,巴氐人扫清西晋军队,在四川建立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