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磨坊那首悠悠的老歌

 月下花语777 2020-06-23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水磨坊那首悠悠的老歌


作者:孙凌云

朗诵:家著

      岁月沉浸在远去的时光里……

      记忆中,岢岚城周边有六座水磨坊。印象最深的是东山下的水磨坊,东关一带也称水磨滩。

      岢岚是座山连山水接水的清凉山城,东山也称凤凰山,这儿悬崖峭壁,风光迤逦,有最具灵气的仙人涧,还有别具洞天的翻天洞,有古庙观遗址,有闻名遐尔的宋长城。山下的岚漪河依山傍城潺潺流淌。

      民国年间先后在这一带修建了三座水磨坊,水磨坊因地而造,依水而建,人们顺着地形修建水渠,把河槽里散乱的河水汇入水渠,在枯水季节也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推动水车。日夜流淌的渠水,冲击水轮周而复始的转动,古老而厚重,简单而恢宏!和它一起流淌着沧桑的岁月,艰辛的生活;和它一起吟唱着厚重舒缓而又韵味十足如山石样的调子!

      那年暮春时节,我和哥哥背上玉米去换面,磨坊里除了排成长溜的各色粮袋,更多的是大人、孩子。在等待中,一群孩子吵吵闹闹,掏附近的辣麻麻、狼婆根子,在水里洗干净,一边嚼着品着辣辣的、甜甜的味道,一边打着水仗,兴致无穷。

      登到最高处环顾四野,东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流水淙淙,草丛里野花星星点点,飞上飞下的小蝴蝶牵出花香缕缕,如轻绸舞出长长的丝带,似香雾袅袅,款款散开。从山间蜿蜒而来的小路越过田野又向远处延伸而去。路边、渠旁杂乱地长着艾蒿、阳蒿、臭蒿、灌木丛,还有绿茵茵的的荨麻叶子。

       清粼粼的河水从渠中奔流而下,象老电影里的江南水车,只不过是装在房子下面,有两米左右的落差。水冲木轮,轮转磨旋,恍若一只轻轻舞动、款款飞翔的硕大无朋的风筝。当我发现这种配合机巧和默契,令我好奇兴奋。五谷杂粮掺和着风雨岁月旋转,水流不断,磨转不停。

      人们肩背、驴驮或车拉,玉米、莜麦、豆子从四面涌来,水磨坊自然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大人们下棋打牌,谈天说地,而生活故事也在水声中延续不断,日子在面粉的清香中漂荡开去……。

      风霜侵蚀的水磨房,约有三间房大的空间,墙面斑驳,还有几株叫不上名的攀爬绿植垂挂在墙面,外墙底下附着厚厚的青苔,房顶角落处有蜘蛛网,两三根蛛丝从东拉向西,窗棂格子上覆着一层面屑,房拐角处卧条黄色土狗。

      房间里,由上下两扇菊花样的磨盘相合,下盘旋转。接触面制成凹凸磨齿,磨面时,将粮食倒在 上磨盘 料斗 ,顺磨眼流入,被磨成粉状顺磨间流出。

      几位操作工浑身上下落了一层面霜。磨旁地上放了木柜,柜子上有萝框,由水轮帶动搖臂  水平推拉 运动萝面。不远处还蹲着一位老者,从烟布袋掏出一撮烟叶卷了支烟,在划亮火柴点然的瞬间,沧桑的脸颊上呈现出清苦和欢欣的从容大度。

      水车的轰鸣声,水磨旋转的隆隆声,飞溅的水花带起一条、两条小鱼,间或听到清脆响亮的蝉鸣蛙叫或鸟唱声,这一切在蓝天白云下呈现出一幅油画般的美丽风光,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长大后,看过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面中有一个巨大的水磨,一股水流冲过磨坊的下方,冲击一巨大的立式水轮。仿佛又看见了童年时那些木轮、木架、磨盘、磨眼、磨齿一圈圈的转悠,一声声的吱哑,转走了多少童年,磨去了多少韵华!

      快过七月十五了,母亲叫哥哥背上新分的麦子加工成白面,交待将二遍面另装以备捏面人人用。母亲是我们那片捏面人人的高手,毎年这时节总是东家叫、西家请忙的不亦乐乎。这次我又随哥哥去了,岀神的看着麦子一溜溜一溜溜顺进磨眼,从磨盘间轻轻洒落下来,象一层纱,又象一挂瀑,倾刻间,似乎闻到了馍馍的香味。从水轮上溅起的水花像雪粒,像碎银,像珠玉一样溅洒在四周。只见一位大婶把地上装半成品的料斗倒进大萝筛过,再倒回上磨盘料斗,这样往复几次便加工完成了。每斤麦子可出七俩五白面,二俩五麸皮,付了磨课,就能回家了。

      落日余晖在河面上铺出一层闪闪金光,仙人涧的泉水落在岩石上"叮咚"作响路边的垂柳在晚风中舞动,归圈的羊群“咩”“咩”和我们同行。万物都在奏响着各自的旋律,但最动听的还是我们的心声,快过节了,可以美美的吃顿馒头!

      遇上錾磨停工,我们一群半大孩子,拿上桶、盆子、跑去捞鱼。一边看老石匠左手握钎,右手拿锤,一下一下“咣咣哧”、“咣咣哧”錾磨,一边伴上这节奏我们就唱起不知哪儿传来的儿歌化迷语:“石头层层不见山,路程短短转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纷纷不觉寒。”生生和哥哥就唱就跳下渠里捞鱼,平日,水流冲击的木轮底下聚了很多二、三寸长的泥鳅,一盆一盆很快就捞满了一桶,高兴的又能美美的吃上几顿泥鳅炖豆腐了……

      深秋的静夜,一觉醒来似乎还能听到水磨坊传来“哗啦啦”“哗啦啦"的流水声,就象白日走在漫漫黄土路上的一架老牛车,“吱呀呀",“吱呀呀"的响着,象一曲醇味老歌……秋风吹拂炫彩的花瓣儿,吹落渐黄的树叶,依山傍水的水磨滩象山水相依的自然画卷,逐水而建的水磨坊是中国人永不褪色的乡愁乡恋,是农耕文明勤劳智慧的古老篇章。

      随着电磨出现,新旧交替,水磨完成它沉重的使命如君子般功成身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随光阴远去了,而长大后的某天,变老后的某时又回光闪现……那吱吱唱歌的水磨,那田园牧歌的美丽永远凝固在我的记忆里!

❉❉❉❉❉❉❉❉❉❉

【作者简介】孙凌云,1959年生,汉族,专科,公务员已退休。喜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