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法厉无边 2020-06-23

贺知章《孝经》草书,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该作品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于皇室。

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时该作品才首次回到祖国展出。

一、贺知章草书《孝经》完整版并配以文,如下: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 于事 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诸侯有争臣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 于 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而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一卷

二、横向长图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贺知章善草隶,其书名多为诗名所掩。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

三、赏析

全卷有晋人法度,含章草隶意,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

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古,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

其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誉。

笔法上清新明快,活泼跳跃,轻重提按,行云流水。

结构上内力外张,活力四射,浓淡大小,自然流出,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将诗人 激情融入书法之中,读其诗赏其书,内外相映,活脱脱的塑出一个潇洒风流的诗人书家形象。

《孝经》在用锋遣笔上,独辟蹊径,实则难能可贵。通篇可分作两部分来欣赏,前一段基本上字字独立,比较轻缓、自由自在、温文尔雅、以法为趣。而到了后半段,改变了字与字之间的独立面貌,将法度渐渐隐退,而以性情为主旨,任情恣性、一任于书、牵丝萦回、狂放激荡、不拘一格,给人一种无法抵挡的雄强之势。

笔锋在纸面上跳荡,横刷侧扫的笔迹虽时隔了一千多年,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得到那种笔法表现精巧、重心平衡的华美之势与变化无穷的锋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二王”书,又小异于《书谱》的独特风格范型。

四、贺知章的《孝经》和孙过庭的《书谱》的比较

贺知章的《孝经》和孙过庭的《书谱》都是草书中的精品,二者分别以其“穷变化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分别体现出各自风貌,成为唐代草书的典范之作。

那么二者用笔方面有哪些区别呢?

用笔比较

孙过庭《书谱》中有:“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书谱》中的使转较为浑圆;《孝经》则多方折。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孙过庭《书谱》局部

孙过庭的草书得王羲之草书风格,运笔上,方折和圆转的运用精善而细腻,中侧并用且以中锋为主,在线条质量和使转处控制笔锋的能力很强,用笔速度疾迟有度。

点画沉着生动,形态明朗,行间疏密有致且顾盼生姿,势欲飞动,擒纵自如,尤其在点画之间的衔接处的牵丝变化丰富而清晰,自然而流畅。

结字上颇为精致美观,字形上多开阔舒展,张力十足。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贺知章《孝经》局部

贺知章的草书则更大程度上把握住二王结构的神理,是一种远距离的审察,得清爽而率真。其用笔酣畅痛快,点画不羁,疏密自然,虚实相间;

结字上略取隶意,左俯右仰,结体较为紧凑。

笔速比较

从作品的书写速度看,贺知章要比孙过庭快了不少,洒脱不羁。

书法线条组织运动中的速度是构成书法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假如忽视速度的重要性,撇开速度孤立地去研究笔法、结构等其它形式因素,都是不够全面的。速度贯穿于整个笔力的运动过程,并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其它各种形式因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纵观贺知章的草书中体现速度的地方比比皆是,如“离”、“也”、“其”等字。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笔意比较

贺知章《孝经》与孙过庭《书谱》比较,比如“三”、“章”、“弟”、“爱”、“君”等字。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左图贺知章书,右图孙过庭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左图贺知章书,右图孙过庭书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贺知章书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贺知章书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贺知章书

相比《书谱》,《孝经》在一些字法上处理有些趋同,尤其在使转处,往往在转折笔画的右下部分增粗,如帖中的“用”、“则”、“南”、“致”、“事”、“明”等字;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对于《孝经》中相同的字,在贺知章的手里表现的趋于简洁,如“体”、“事”、“也”、“人”等字。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与《书谱》相媲美的贺知章草书《孝经》,落笔精绝,浪漫书风之代表

对于贺知章《孝经》与孙过庭《书谱》的研习,小编建议大家采用两者相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今草基本可分两种风格,一以简约为主者,如王羲之《十七帖》,一以萦绕为主者,如怀素张旭之草法。有以方笔为主者,有以圆笔为主者。交互兼揉,自然便有简绕结合者,有方圆结合者。

贺知章《孝经》便融简绕方圆于一体。以提笔萦带,遂得圆笔华润之神采。

贺知章的《孝经》草书为小草,与孙过庭的《书谱》一样,都是师法“二王”,一胎所出,两者水平都是一流的。《书谱》用笔内敛,表现出蕴藉之感,趋于保守传统的情意。《孝经》则较多地掺用了汉简的写法,不少笔画明显带有章草的用笔特色,在用笔与结体上,通篇变化多样,丰富生动,潇洒淋漓,可以看出清新而充满生气,同时可以从这里感受到随之而来的浪漫书风的萌芽。

声明:“汉鼎智能在长安”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价值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