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该书指出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苓。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2、益气聪明汤出自《医方集解》云:“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 :“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甘草甘缓以和脾胃。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 3、曾教授综合两个方子的特点,既健脾气升清阳,又滋补肝肾、平肝。治疗本患者组方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清肝凉血的功效。李中梓指出,“眩晕若为七情所伤,可用半夏、茯苓、陈皮、枣仁、远志肉、藿香、木香、肉桂、青皮之辈。若有虚在气分或汗多亡阳而眩者,宜补中益气加芎、地、天麻。或有脑虚而眩,用鹿茸为末,同六味汤服。” 4、中医谓因人制宜,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患者年龄特点,结合患者禀赋之不同,治疗上也要兼顾到这一点,其效果更佳。本患者为46岁男性,其脾气渐虚,虽为眩晕,肝阳上亢为主,兼顾健脾益气升其清阳,全身气机调畅,其病痊愈也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