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者怠工要求涨工资交社保,公司可以合法开除?丨河西老杨头

 河西老杨头 2020-06-24

社会现状 

随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制意识的提高,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薪酬待遇等也越来越规范;但偶尔还是有一些公司存在违规降薪、不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等行为。劳动者在面对企业的违规行为时,有多种合理维权途径可以选择。但是,一些劳动者以消极怠工、恶意罢工的形式抗议,以为借此可以使得企业为其涨工资、交社保维护自身权益;最终却换来了用人单位的解聘开除通知。劳动者的这种行为是否合法?用人单位能否以此为由将员工开除?

经典案例 

于某2016年至X公司从事操作工工作。双方签订过书面的劳动合同,X公司通过银行转账发放于某工资。

2018年4月16日,X公司召开了员工大会,会议内容包括商讨员工管理手册,于某在该会议的签到表及《员工管理手册》讨论稿签收单上签字。2018年5月起,香榭丽公司对员工的工资进行调整,工资构成包括底薪、计件工资。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社保补贴、绩效、其他、个人所得税。

2018年6月,X公司发布实施《员工手册表》,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辞退或开除:1、拒不听从主管指挥管理,与主管发生冲突者;……5、聚众闹事妨害工作秩序者;……8、恶意煽动人心对抗公司或集体怠工;……当月旷工3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6天以上者;……”。

2019年2月24日下午,于某等四人至X公司处洪某办公室提出工资调整问题。2019年2月25日起至2019年2月27日,于某在X公司处但未工作且一直消极怠工影响生产,造成公司订单无法交付。

2019年2月26日上午,香榭丽公司处召开了会议,通知工会于2016年2月26日下午先行开除罢工行为的带头人刘某,如果其他人员继续延误生产,消极怠工或罢工,公司会进一步对参与人员进行开除处罚。

此后,2019年2月28日,X公司再次做出处罚决定。于某等人拒不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长时间聚众聊天,消极怠工,严重违反了公司《员工管理手册》中对于员工在上班时间应该服从正常生产工作安排的劳动生产纪律,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并直接阻碍了公司后续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客户订单的按时完成,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于某对此不服,遂以高温费未支付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X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一审、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于某对缴纳社会保险、调薪等有意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理性维权,但这不能成为其影响X公司生产秩序的理由。故于某不仅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也严重违反了劳动者应遵守的劳动纪律,X公司以此为由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无须支付于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于某诉讼请求。

应对建议 

在面临企业违规行为而劳动者采取怠工要挟维权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违规,劳动者可多重维权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天然的负有给付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发放津贴等义务。当企业随意降低工资、不缴纳社保或者不足额缴纳社保时,都是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

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时,有多重救济途径。一方面,劳动者可以向所属的劳动监察主管部门、社保部门、税务部门投诉,由行政机关联系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给付员工正当合理的权益,必要时行政机关会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等措施。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2、消极怠工不可取,受害者秒变违法者!

现实中,部分劳动者由于对合法维权途径不知晓,因而选择采取毁坏财物、消极怠工甚至恶意罢工的形式来与用人单位谈判。上述行为可能让劳动者从受害者秒变违法者!

劳动者在消极怠工时,若违反了用人单位经过民主程序颁布的《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可能用人单位反而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还可能需要赔偿相应损失。

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若用人单位克扣不发工资、社保、高温补贴等薪资待遇,劳动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具体可以参考此前的文章《高温来袭!企业拒发高温津贴,员工如何维权?》。

案例中,于某在X公司未发放高温津贴、社保的情形下,原本可以通过主动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形式维护合法权益;但由于其采取了消极怠工的错误方式,使其变成了违法者,最终被驳回诉讼请求。

3、用人单位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正如前文所述,劳动者采取不适当的维权途径,可能会导致企业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举证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否则不能以此解除劳动合同。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一方面,需要劳动者严重违反相关纪律和制度;另一方面,相关的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当是合法有效且经过合法合规的程序后颁布施行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此种情况不言而喻,且劳动者不仅面临着被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境况,视情节严重程度还可能需要承担用人单位损失。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此种情况不仅包括被判处刑罚、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也包括免于处罚、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情形。

在上述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支付经济赔偿金。但用人单位仍需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合同,且应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