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为 | “我要做真皇帝”

 不沉俾斯麦 2020-06-24

旧文重发,“嘉靖三篇”之二。

一)

嘉靖三年六月壬寅,1524 年 7 月 9 日,北京,深夜。

“大礼议”三年,皇帝接见秘密入京的张璁。

那时那刻,君臣对话极为耐人寻味——

上夜召见璁曰:“祸福与尔共之,如众汹汹何?”

张璁答曰:“彼众为政耳。天子至尊,明如日,威如霆,畴敢抗者,需锦衣卫数力士足矣。”

上颔之。

——《国榷》卷 53,嘉靖三年六月壬寅

“他们来势汹汹不肯罢休怎么办?”

“皇帝拥有绝对权威,是太阳,是雷霆,谁敢反抗,锦衣卫难道是吃素的?”

皇帝微微点点头。

三言两语,夜色深沉,风儿轻。

二十多天后,七月戊寅,震惊历史的“左顺门”事件爆发!

二)

短短三年,帝都政治局势翻天覆地。

他逐渐成为了京城真正的主人!

这是利益的整合,暴力的结果,也是体制的必然。

1521 年,正德十六年四月,初来乍到的他,被三股强大势力挤压:

张太后,武宗朝旧勋戚贵族;

司礼太监,宦官势力;

杨廷和为,文官政府。

他呢,藩邸入继,无名无分,仅仅一纸“兄终弟及”遗诏。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依靠,自己从湖北带来的一帮小兄弟,还没各就各位,派不上用场。

三)

只能忍!

根基未稳就倚仗皇帝“虚名”乱切蛋糕,后果极其严重。

嗯,西汉昌邑王小贺是活生生反面教材。

张太后蠢蠢欲动,两次尝试亲掌最高权力,“垂帘听政”。

内阁抵制和顾忌天下舆论,她不敢轻举妄动,但威慑始终存在。

嘉靖“偏宗入继”,并不是他“有德”,或者得民心。

咳咳,只是文官和张太后斗法而打出的一张牌而已。

文官之首杨廷和,武宗死后到嘉靖即位37天空窗期,总揽朝政,“中外大悦”,获得极高威望。

你说,小皇帝这时能干什么?又可以干什么?

“大礼议”初期,杨廷和不断将张璁等“议礼派”赶出北京。

名义上的最高元首,嘉靖皇帝只能当“看客”,束手无策。

四)

忍的同时,要不动声色磨刀子;否则,忍,没有意义。

既是老朱家血液流淌的政治天赋,是险恶形势下逐渐激发的斗争勇气。

当然,还有藩王府小兄弟必然利益诉求下的推波助澜、出谋划策。

他一点一滴搞小动作。

安插自己的私人啦,咳咳,“从龙功臣”,钟祥小伙伴。 

他的王府办公室主任袁宗皋,首先当了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详见本号《唯为 | 难产的帝国大朝会》

不过,明目张胆安插朝臣,文官嘴里抢奶酪,没有合适借口,难以大批量搞。

很快,天赐良机送上门!

当时大权在握的一帮书呆子文官,“革除弊政”,大力建设“清明政治”。

他们提出:“裁削”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嘉靖看到报告,心头暗喜,立刻批准,顺水推舟,浑水摸鱼——

锦衣卫都指挥郭鳌、廖鹏及指挥王钦、殷镗、齐佐等人陆续下狱、处死。

几个月间,裁减“锦衣卫及各监司寺局旗校冒滥”多达十八万人。

内阁糊里糊涂倡导,嘉靖别有用心推动,宦官和锦衣卫被全面大清洗。

五)

在《明世宗实录》的纷杂文字里,我发现了他的秘密——

他带来的随从,除宦官外,受到升赏的共 66 人,有 43 人进入锦衣卫!

“从朕藩邸,效劳年久,左右朕躬,各有功绩。张佐岁加禄米四十八石,荫他弟侄一人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使,一人为世袭正千户......” 

—— 《弇山堂别集》卷 90

这批人,一开始授予的职位,“百户”、“锦衣卫指挥同知”,中下层指挥官。

不久,骨干们陆续升官——

于海,从所镇抚直升为锦衣指挥佥事‘;

陆松,从兴府仪卫直升为都指挥使。

《明史》记载得清清楚楚——

整个嘉靖朝前 20年,掌握锦衣卫的人,几乎全是钟祥王府旧臣。

六)

自己小兄弟,一个接一个“各就各位”。

围绕自己的私人卫队和刑讯机关逐渐建立。

文官中头脑清醒的人有所察觉——

“初裁锦衣冒滥,今大臣近侍封爵世荫,藩邸旗校尽补亲军。”

—— 《国榷》卷 52,嘉靖元年七月戊申,监察御史汪珊奏疏

不对劲啊,裁减锦衣卫,怎么你王府旧人反而个个进去当官?

不过,与“裁锦衣冒滥”十八万人比,皇帝稍微安一点私人,似乎不算太离谱。

文官政府虽然颇有微词,但最终接受了。

他们以为这仅仅是小皇帝照顾旧臣的一点私心,却不知道,这是一把刀!

当他们卖力与皇帝辩论“大礼”时,皇帝的刀越磨越利。

没有枪杆子、刀把子,文官的“文”字,笔杆子,再厉害也一文不值。

七)

三年里,他和钟祥小兄弟,还有张璁们,结成一个极具斗争精神的新贵集团。

他们的诞生,本身就是斗争产物。

在最糟糕时刻,嘉靖一度被迫以退位相要挟。

这个新集团,打破了张太后、司礼监与内阁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

四股势力,怎样排列组合?

1.文官内阁主导的制度化政体,限制皇帝、勋贵、宦官,实现儒家理想政治模式;

2.以张太后为核心的专制政体,“女主干政”;

3.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政体,回归大明“祖宗家法、立国之本”。

组合1,损害其他三股势力利益,没有武力保障,仅在嘉靖与张太后斗争处于平衡阶段短暂存在过,昙花一现。

组合2,“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儒家始终将女性干预政事视为国家倾亡不祥之兆。

同时,朱元璋《皇明祖训》把“后宫不得干政事”列为帝国最高政治原则之一。

这个组合,得不到文官和天下舆论支持,军队也不会认可,难以成功。

组合3呢,确实是当时体制下最稳定的、最具大义名分的“天然政治正确”。

内阁反对女主干政,对皇帝只是“限制”,把皇权纳入制度化轨道,实际上支持皇权。

宦官墙头草,不可能成为权力核心,权衡利弊后,特别是皇帝掌握锦衣卫后,他们会怎么选择?

很快,司礼监太监萧敬等人就明确表示支持议礼,向皇帝投怀送抱。

八)

三年后,四种势力微妙平衡的大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

嘉靖初年短暂而耀眼的“清明政治”即将成为历史。

随着刀子日渐锋利,嘉靖由一个边缘看客逐渐向 C 位扩张。

与此同时,军队明确了态度。武将世家代表、手握京城精兵的提督京营武定侯郭勋,“内助”皇帝。

他动手了——

老母亲蒋氏生日,他敕命入贺“燕赍倍常”,大搞特搞;

张太后诞辰,严控入贺人数,冷冷清清一碗素面。

两场生日会,揭开了新元首对旧勋戚贵族打压的序幕。

文官在巨大压力下分化:杨廷和辞官,礼部尚书汪俊告老……

决战不可避免!

“左顺门事件”参与者231 人,杨廷和儿子、女婿挑头,120多名门生、故吏、老乡、同年为主体,最后一击。

以卵击石,鸡飞蛋打,虚空碎。

他做成了真皇帝——

帝国不再有任何组织化力量可以监督、制约他。

从此,只能靠他的良心发现和自我道德约束来治理天下。

他,名副其实成了张璁口中的“明如日”、“威如霆”。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烙刻在大明史书的海量册页里。

2019年1月28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