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全面营销时代,中小学择校是盲人摸象?

 skysun000001 2020-06-24
昨夜雨疏风骤,明天端午节了。端午节是一个倡导浩然正气和除菌辟邪的节日,祝各位端午节安康。浩然正气的节日,今天说的话会比较直白,与大家一起辟邪除菌。如果个别朋友因为太直白而看了不舒服,大过节的自己进行一下除菌辟邪就好了。
不知道各位关注中印边界的新闻没,前两天中国功夫完胜印度瑜伽,而且还用了放羊里面一种特殊中国功夫——扔石头,造成对方公布了20人进了天竺极乐世界。听听好像是段子,你仔细研究里面可全是学问。
政治外交上的学问咱不研究,研究错了容易犯错误,我朝领导办的挺好。我说的是教育上的学问,上周跟一线校长们谈家庭教育,有个老校长谈到以前我们笑话中国落后地区的不良循环:生娃,放羊,娶媳妇——再生娃,再放羊,再娶媳妇。我们在国际化大都市好像也没什么高明的:生娃,刷题,上大学,娶媳妇——然后每个环节前面还是加个再字。是不是一样,高明在哪里呢?而且,你万一进了军校,去驻守边疆,遇到跟印度瑜伽对打,需要双方扔石头的时候,你还扔不过放羊的。

看看昨天家长发在我家长群里的下面周国平的这段话,虽然经典朴素,但我看里面总共探讨了也就三句。类似言论根本掀不起波澜了,是因为我们已经空前的统一到刷题统一战线上去了。

看见了吧,理想主义的老周,作家,也算是上知天文下周地理纵横古今熟悉中外的胆略胸怀和有思想的人物,他是这么看家庭教育的。但这样的理论在当下是一滴清水,会让家长们看到后微微一动,然后又转身更积极的赶孩子投入到题海中去了。并且暗暗希望别人看到这句话后能够上当受骗,这样自己孩子就可以高分入某校。这是剧场效应下的众生图。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一滴清水滴进去是什么结果?
还能是什么结果,马上就找不到了呗。

今天的课是帮基础教育阶段的家长选择学校的课题。就是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择校。
因为最近太乱了,小学入学,公民同招,电脑派位,中考。反倒你觉得高考是最容易的,因为多数学校一目了然,每年的分数线摆在那里。
中小学的家长没长大,容易哄骗,家长像唐僧肉一样,谁逮过来都想啃两口。所以你骗过去,我就再骗回来;你们耍阳谋,我就玩阴谋;你们宣传升学率,我就宣传办学理念;你们搞集团,我搞共同体。学校之间争先恐后互相伤害,成了另外一种剧场效应,挖空心思制造噱头抓眼球勾引焦点,太热闹了。你们这么下去,还有精力抓教学吗?是谁把应该是亲兄亲弟的你们搞成了难兄难弟,你们应该联合起来揭竿而起搞政变啊,而不是互相伤害窝里斗。
中考各高中学校的志愿数据已经出来了,学校校长们肯定都知道自己是丰收了还是萧条了。最近这两天高中校长们要么是带着收获的喜悦,要么是充满了为明年积累招生教训的遗憾,真是太不容易了,估计校长们自己也是这样的状态:越想自己越不像干教育的,好像都是干销售的,网红带货,摆摊叫卖,卖拐拐卖,沿街乞讨,讨价还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通则不痛。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突出选拔功能而不是教化功能的学校全面营销时代进入快节奏。这件事当然需要深究,别埋怨家长不懂,也别埋怨招生学校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研究教学开始看上兵法了。立足现状,顺着这个逻辑探讨下去,你怎么深究,其实都是教育监管部门的事情。因为这已经是个整体现象。监管部门专注于玩政绩,不能当机立断效率低下,没有实事求是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人民就会在这个领域水深火热,而且整个链条都苦不堪言。既然教育被你们操作成了选拔,要从中考开始就明显分层,那你直接公布一下每个学校的高考数据不就行了,揣着明白装糊涂,可怜的学校领导们和迷茫的家长们被你们搞的团团转,真是浪费大量资源。

教育全面营销的路径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你看懂这个阶段后,才能明白自己都是怎么盲人摸象的:
一是校外辅导班的营销化,就是校门口的各种广告单,家长电话被反复打,学校渠道的私下协助宣传。他们需盈不宣传就没有饭吃,可以理解,掌握分寸就可以。商业办学,当然要营销了,营销是他们商业体系中的一部分,不然让他们吃什么。
二是全日制学校也开始全面包装自己,开始主要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就显得财大气粗了,各种主流媒体,各种报告会,当然,也会把学校作为他们的销售渠道,各种介入宣传。学校的家长群,每年在固定时点,你会冷不丁接收到类似信息,看上去很自然,其实背后经过了大量操作。学校和教师作为一个公信力很强的平台,随便一句推荐顶很多广告的。
三是公办学校卷入全面营销。不点名了,过去的这几年,老老实实放羊的玩不过耍猴的。火爆的宣传就能提高生源质量。你不宣传人家就不知道你,靠口碑是可以,但营销的特点向来就是追求高效率,很少有人等口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补充一句啊,现在的我是我最好的年华,以我的性格,上面这些角色,以后全是朋友。全是朋友后,我作为一个所谓的自由人,说真话就不方便了。现在抓紧先说。现在认识我的,是在我最好的年华认识了我,按照原始人到文明人的进化规律,以后我很可能就是文明人,俗称老油条了,认识了晚了也容易认识在那种老油条的阶段。我以此为据,我现在能看到症状,我就尽量不那样。以后骄傲自满自视甚高作威作福忘记自己几斤几两的时候,请大佬们多提醒多批评。我今天先立字为据开展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里有第一个知识点,请家长大佬们画出来思考:所有你知道的比较新的学校,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学校,一定是对方在营销上下了大力气,教学水平怎样是其次的,当然不是不抓教学,而是教学不如营销抓的好。再深一层,任何团队的资源是有限的,重视营销的地方,产品一定是弱点,教育怎么能一日千里呢,慢慢来,比较快,而且还要防止被资本绑架,专注于收学费算营业额的,哪能是好学校。所以,这样的学校,真实的情况是怎样,你需要把自己孩子送进去实验一下才知道。是亲生的,就注意安全,因为业余卖拐的,也是专业拐卖的。
这个知识点里,透露出一种逻辑,几个关键词:营销踏踏实实,教学水平靠讲故事,你进去实验你就是对方的粉丝而且还会主动宣传,交完钱就开始主动宣传。是的,逻辑上一点都没有问题,你会发现,社会上争议最大的学校,总有一部分人在努力维护,不是学校在维护,而是家长在维护。这部分人,维护的其实根本不是学校,是维护了自己选择的自尊和判断的智商。逻辑上是这样的。你看看那些真正老学校名校出来的人,有几个需要忙活着维护学校,因为没空,也没必要,这是一种政治定力,是胸怀和远见。
一听到对自己学校另类的声音马上就着急去维护的,其实是对自己学校的四个不自信,是出了问题的。四个自信,一个也没有,而且还暴露出了另外一个极端不自信。根本没必要维护,做好自己,学校就是好的。而且,已经进入的学校,就得当好学校过,不然还会遭遇二次伤害,别跟自己过不去。将计就计,将错就错,才能负负得正。

这就引出来了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看待教育的盲人摸象问题。
回顾一下什么叫做盲人摸象。上面那张图就是盲人摸象,下面这图更直白。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每个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样子。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就乱加猜测,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很多校长和老教师们有种共同感觉,现在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其实这是个伪命题。比如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时说,经过诊断,病人他妈有病,请把他妈抬来,我先治他妈。这个逻辑不对。因为里面有好多矛盾:一是你连孩子都教育不了,你别指望教育家长;二是孩子就是未来的家长,你先把他教育了就行;三是你就是做教育的,教育的对象就是孩子,别跑题嘛。而且,当我们指出这个问题的同时,自己已经无法工作了,只能用大量的家访、面谈去弥补。可能吗?一弥补就很容易把家访变成辅导班了。
但至少,有一个事实,就是家长这个角色,在基础教育的全面营销时代,容易是迷茫犯错的。你不去跟一些资深的老教师老校长聊聊,你根本不知道里面的水是清澈还是污浊。如果家长只听广告只跟风,你做出的选择,大概率是错误的。很多话,他们都没法公开说,这是体制的力量,他们只能私下点评,你尽管放心,他们非常清楚,你看看他们让自己孩子跟风去那些学校了吗?是因为他们心疼钱吗,还是他们没有教育上的人脉这点事办不成?
教育是不可逆的,意思是你无法带孩子重新走一遍,将计就计和将错就错是百家之常态。在专心致志的陪孩子在某个学校经历过几年后,随着家长身体力行的体会,再加上家长不断的自我提升和专注,很多人,都会对当初的选择摇头叹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你,不是当时的你,今天的学校,也不是当初营销环境描绘下的学校。我们在大象面前,可能只摸到了大象的屁股。不必纠结,不必后悔,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今天一大早,勤劳朴实的家长们就在群里讨论起来了。截几句大家看看,可以作为一个药方子。

今天的课,我没有答案,上面的药方可以参考一下,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犯错。因为问题出在前三排,关键还在主席台,我只是想通过直白一点的星星之火,希望可以有所影响,家长也不要拿上层的错误去惩罚自己孩子。而且,即使有答案,答案也过于直白,毕竟很多学校,也需要混口饭吃。维持现状也是一种平衡之美。具体的还是在内部群探讨内部群说吧。下课。如果你想鼓励我,点亮右下角在看

马老师,2000年毕业并任教于青岛二中,后下海从事多行业。近年来向自由教育人发展,致力于家校融合和名校直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