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行 塞外暑天,久旱无雨,日日骄阳似火,努力炙烤着大地。山头裸露着灰白脊梁,只有低洼处有些微绿,庄稼们低垂着叶片,路边的大树依然伸展着枝杆,对抗着炎炎烈日。
7月9日下午2点,我们一行12人乘一辆中巴,沿呼满通道一路向东北去。车是新的,路宽阔而平坦,赤日高照,大有化铜溶铁之状,小司机悠然驾车,呼啸间已过商都,直奔化德县境。 我是后旗人,离商都县很近,但从未去过商都县境及商都以东任何地方。对商都,我只是听说而已。大概属绥东五县之列。在我的影响中这里是老县城,民风淳厚,然而过去也曾以贫困著称。今天乘车经过,在车窗里所见,县城建设别致,平整宽阔的马路,绿树成荫,商铺林立,一切在蓬勃发展中。 元上都附近花草 过了化德地界往东,更是一片荒凉,这个时节,原来浅浅的湖泊早已干涸,寸草不生,露出白晃晃的像饿汉肚皮一样的碱地,煞是难看。远望的山坡上黑的是石头,黄的是沙土,只是少了些绿意。偶尔路过村镇时才能看到一些老树和新栽的小树苗,当然也有些喷灌之类的农田但长势极差,向日葵才一尺来高,且叶子低垂,没有一些精神。是呀,七月的大旱,人类无能为力。这样的旱情一直到白旗境内仍然满目沧凉。当然现在的城里人对干旱与炎热,只是觉得炎暑难耐,而我作为一个农民出身且在农村长大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庄稼怎样生长,牲口吃什么,农民这一年的收成咋办这一类问题。不过许多人会说我杞人犹天了,现在到处打井抽水,有的是喷灌滴灌。可是你也应该知道地下的水也是有限的。 终于看到了一些沙丘,同行者告诉我,这里就是浑善达克沙地。我好象听说过。从车窗望去,不远不近的有些老榆树坚强地挺立在炎炎烈日下,它们尽管有些弯腰曲背老态龙钟,却坚守在沙丘上,保持着浑善达克沙地的特有地貌。是的,浑善达克是它们的家园,尽管苦些,但这些老者还在坚守,我赞美它们坚强的生命力,更崇敬它们那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元上都遗址 晚上六点半,车子停在旅社院内,我们到站了。当地的同志们热情招侍,自不必说。夕阳现出一抹红色,给小镇罩上了神密的色彩,人们感到一阵清凉爽快。 下午两点半,参加这次活动的朋友们坐车,从五一收场出发,在新建的柏油路上飞驰,此时我的眼球已不够用了。远处是无际的草原,是我从未见过的。草原更远处则是连绵起伏的淡绿色的群山,如颤动的五线谱,那些或远或近的大小树木,便是这五线谱上的音符。这时我的耳边似乎隐约听到蒙古族歌手那嘹亮悠远的歌声,使人心旷神怡。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先参观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在一座敖包山的半坡上,远望如一大木箱插入山体,设计者想法新奇。人们通过长长的台阶进入馆内。 导游用标准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讲解元上都及忽必烈的英雄业绩,以及草原的知识。言语间流露出无限自豪。此时我看到了馆内陈列的有限的石雕人像、雕花的饮马槽,以及铜器、瓦当、孔雀蓝的琉璃瓦等等当地出土的文物,当然还有一些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介绍。到此我已经觉得这元上都似乎不是空谈,不过我想要看到的是真的遗迹。 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元上都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此建都,史称上都,与元大都(北京市)构成元朝两大首都。每年春分时皇帝便从大都移驾上都,到秋分又返回大都,实际上上都便是元之夏都。 我伫立在大安阁台基上,不禁向四面望去,我感叹那些统治者们的眼光。整座皇城北依龙岗山,南面有闪电河作护城河,稳稳地座落在金莲川草地上,四周是五彩斑澜的草地。草地上长满花草,一尺多高的青草,间生着地榆、威灵草、干枝梅(即苍蝇花)等上百种花草,这时节花们开得煞是热闹。当然,最著名的是金莲花,每年7月20日是金莲花盛开之时,当地还把这个时段设为金莲花赏花节,我们来的虽早些,但大多金莲花已经开了,金灿灿的美,色彩迷人好看,象金色繁星洒满草原。金莲花不仅好看,她清凉败毒,效果极好,乃草原一宝。是呀,宫殿、草原、野花、森林、溪流及远处的山峦,构成了这座都城的美丽和神秘。英国诗人曾为其赋诗《忽必烈汗》,使之更名声大噪,引起了欧洲贵族、雅士的向往,欧洲的天文学家还用它给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命名。 在大安殿上,忽必烈接见了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上都,现在在位的大汗建也,有大理石官殿,甚美。其房间内都涂上黄金,绘种种鸟兽花卉,技艺之佳,精美之极,让人叹为观止”。 遥想当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祖孙,挥元朝铁骑,横扫六合,所向披靡。征服了欧亚40多个国家,让天下人纷纷来此朝拜。这辉煌,繁华,热闹,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据说当时常住人口有十多万,最多时达上百万。各种工匠、商贾、牧人、僧侣、各国史节、游人云集于此。如今值身于此,废城淹没在草丛中,昔日辉煌威风的都城在哪里呢?只如今“荒冢一堆草没了。”历史的更迭,有多少叫人嗟叹不已的憾事。 虽然上都之威盛早已远去,但内蒙古人民发掘保护了这一珍贵的古城遗址,保护了古人厚积的智慧的结晶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它也是中华民族及至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2012年9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第36届委员会上,讨论并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成为国家4A级景区。
该文写到这里算是结束。由于本人对历史知识的缺失,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力又差,文中只谈了自己这次耳闻目睹的一些事与物及感受,有些数据和所见事物表述若有不准,敬请谅解!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