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画读史·家在草原——油画《夏营地》

 新用户24030ygV 2022-11-03 发布于北京
    当我驱车驶入《夏营地》时,竟以为走错了地方——这里一点不像我想象中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分明是常见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江南农家啊!然而那两个白色蒙古包却又明确无误地提醒我:这里就是我的目的地正蓝旗,锡林郭勒大草原之一隅。
    当我下车徜徉《夏营地》时,才真正感受到草原上那种特有的美丽、悠闲和浪漫:我的脚下是葱绿的草地,而草地又毫不吝啬地把大片的葱绿泼洒到(白桦)丛林;我的头上是蔚蓝色的天空,白云流驰在蓝天,也流驰在蔚蓝色的湖面。我低下头,看到一群放逐在蒙古包前的鸡,正目中无人、无拘无束地埋头寻找着虫豸;我抬起头,望见两个姑娘的苗条背影,正轻盈向着丛林飘去,在身后落下了一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优美歌声: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白鸟儿唱 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草一朵  牛羊好似珍珠洒……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 毡包就像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  春光万里美如画……
    陶醉于银铃般歌声中的我,放眼四顾,蓦地又扑捉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少女,正亭亭玉立地站在她自己家的《草原奶场》上,在她身后,一群奶牛自由悠闲地放牧在金黄色的草地上。
    正蓝旗,一首我难以置信的田园牧歌,一片我无法想象的北国沃土。
    不管从历史地位还是自然条件说,正蓝旗的名气都是非同一般。历史上的正蓝旗,是闻名遐迩的大元帝国的上都所在地;而正蓝旗又位于莽莽苍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一个金莲花盛开的地方。
    锡林郭勒草原有一条锦带是锡林河,河上的一颗明珠就是著名的“锡林九曲”。“锡林郭勒”是蒙古语,“锡林”意为高原,“郭勒”意为河流。锡林河是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条著名内陆河,发源于克腾旗,流经锡林浩特市区120公里,锡林郭勒盟的名称也因此而得。锡林河流到锡林浩特市南15公里处,河床摆动次数频繁,九曲回荡,留下弯弯曲曲的河道。河床两侧河漫滩上的芦苇及其他水生植物,锦上添花般地增加了河曲的美感。“锡林九曲”成了大自然赐予锡林郭勒草原的一个宠儿。
    但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对“锡林九曲”的成因却有另一个版本。他们说:相传当年成吉思汗夫妻路过此地,登高俯视,见此处河道在绿茵中穿行,水面泛着银光,两岸牛羊撒落,上空百鸟低盘,不禁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便携夫人双双放马齐奔。谁知夫人的围巾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围巾顿时将笔直的锡林河化成婀娜多姿的九曲十八弯,把草原装扮得分外美丽。成吉思汗感慨地说:“此处造化神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必成繁盛之地”。
    锡林郭勒草原的另一块风水宝地是金莲川草原。位于滦河上游的上都河两岸的金莲川,东西长约30公里,原名曷里浒东川。每到盛夏时节,以顽强的生命力遍地生长的金莲花,盛开于绿荫如毯的草地上,闪烁着耀眼的金黄。花儿开,马儿跑,鸟儿叫,蓝天白云下的簇簇雪白蒙古包显得分外妖娆,草原展现了一派美丽壮观的好风光: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美丽其格词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年)五月,金世宗完颜雍巡狩至此,看到草原上星星点点的金莲花,不禁大为赞许,并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其时金世宗已定都于中都(北京),但鲜花盛开的金莲川草原总使他念念不忘。从1172年开始,他几乎每年夏季都来此避暑,进行狩猎和宴请各部族首领,秋季再返回中都。金莲川草原已成为事实上的金代夏都,1185年随从金世宗来此的赵秉文赋《金莲》诗云:
    一望金莲五色中,离宫风日满云龙。
    向来菡萏香销尽,何许蔷薇露染浓。
    秋水明边罗袜步,夕阳低处紫金容。
    长阳猎罢回天仗,万烛煌煌下翠峰。
    1251年,金世宗驾临金莲川83年后,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奉命由漠北南下,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他把金帐扎到金莲川,在这里广揽天下人才,图谋蒙古霸业,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年,忽必烈命手下大将刘秉忠在金莲川北面建新城,命名为开平府。历时三年时间,一座“北控大漠,南屏燕蓟”的草原新城终于出现在滦河边上。为了南下的军事目的,1263年,忽必烈在燕京(今北京)建都,开始叫中都,后称大都。1264年,忽必烈下诏,改开平为上都,开始了元朝的两都巡幸制。
    经过大规模扩建和改造的上都城,宫殿楼阁巍峨壮丽,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当年的繁华: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艺技术精巧无比,足以令人赏心悦目。
由汉人设计的上都城,布局、选址和守备设计都极为合理适当,在总体上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在细节上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成为一座坐落于草原、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中原都市。中原汉文化和北方蒙古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元上都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以后的元朝皇帝一直延续了两都巡幸制,在每年农历四五月份,都会离开大都来到上都避暑。直到九月份草微黄时,再从上都回到大都。从忽必烈到元顺帝,元朝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皇帝是在上都登上大汗宝座。这里曾经是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命运决策地,也是欧亚大陆各国权臣、使者的朝拜地。
1369年,明军占上都,元顺帝退居应昌府。在中华文明史上作为都城108年的上都城,终于被历史封存了。
    如今,上都城梦华销尽,它的遗址静静地卧在金莲川草原上,残垣断壁,蒿草飞蓬,“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但是上都传承的中华文明,蒙古民族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成吉思汗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画卷和巨大功绩,也都被载入并永远凝注于人类文明史的史册中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每当提及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正是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把东西方世界联系到一起,把各文明板块联系到一起,把静止的割据的未来打破。他在其一生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道:
    蒙古帝国在这一规模上的政治统一是短暂的(1241-1259年),但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一政治统一未遭破坏之前,它也是强有力的。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的相互接触,而在此前,这些文明在其发展中很少把它们彼此联系在一起,甚至很少知道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它们与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只是通过传导性的欧亚大草原被潜在地联系在一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