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志平】那些年,我们吃饭的趣事(一)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那些年,我们的吃饭轶事(一)

文/许志平

01

我最初供职的单位有食堂,早中晚三餐都有,方便职工就餐。属于福利性质的,饭菜都不贵,质量么,大食堂水平,也没法讲究。

早点一般是馒头、大饼、油条,还有玉米面糊糊和小咸菜一类的。那时候本人还年轻,饭量有点大,早点一般两个饼子两碗糊糊还得捎带一盘子咸菜,好在玉米面糊糊和咸菜不要钱。

 我去食堂打饭,会跟卖主食的大婶说:挑两个长得好看的馒头。大婶就撇嘴:都一样的馒头还挑啥?我就会一本正经地说:不一样,看着好才能吃着香。所以后来大婶一见到我去,就直接挑两个光溜白净没有笸箩印子的馒头给我递出来。

有个老工人平时比较节俭,人也有点滑稽。有天早上我吃完早点出来,正好他也吃完了,就嬉皮笑脸地跟我说:我喝了两碗糊糊,吃了两盘子咸菜,没要钱!
     
本来我想讽刺他一下,这也太没溜了。但我性格多好啊,哪能没礼貌呢。于是客客气气地附和他:你真特么不要个老脸……

02

包头昆区的大小饭馆,每天来吃饭的人不少。以前有些饭馆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因为包钢职工有倒班的,各个时间段几乎都有人上班下班。

你要是愿意观察,小饭馆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有趣的食客。

有个大约五十多岁的老同志,每次去一个小烧麦馆坐下要一两烧麦,然后从随身带的黑色饭兜里拿出一个玻璃输液瓶,打开以后往白瓷缸里倒上一缸子白酒,慢慢地喝着,等烧麦凉下来正好喝完。然后就着一碟烂腌菜把烧麦一扫而光。

有一个瘦高个儿工人,去吃扯面,先端碗把面汤喝光,然后取出自带的散装白酒,一塑料袋大概有半斤,扯开口子倒在面碗里,把白酒和扯面拌匀了,唏哩呼噜吃干喝净然后走人。

还有一个人,进饭馆不找座位坐下,也不点菜要饭,只让老板倒一白瓷缸白酒,站着一饮而尽,交钱走人。

中桥以前有家小饭馆,老板是蒙古族,不忙的时候会给吃饭的客人唱歌助兴。没有伴奏,就是清唱。蒙语歌曲调悠长,老板的嗓音清亮,每唱完一曲,客人总是猛劲鼓掌,要求再来一首。确实很好听,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

03

各地吃饭有不同的习惯,去外地吃饭有时候会闹笑话。我家里的老革命年轻时在巴盟学兵农垦,一伙人到老乡家里吃饭,老乡给做了莜面。

吃莜面一般都是用汤来调着吃,分为冷汤和热汤。冷汤一般就是家里的腌菜汤,村里人用当地产的一种植物的花叫“擦沫沫”(音)炝点胡麻油加到汤里。热汤就是用土豆、肉什么的做的菜汤或者肉臊子汤。不调汤直接吃莜面很难吃的。

 内蒙人吃莜面历史悠久、花样繁多,那是不用细说了。老革命的同学中有南方人,根本就没吃过。老乡把蒸熟的莜面端上桌,还没等上汤,那个南方同学就迫不及待的夹了一碗,还看见炕上老乡放的一笸箩生土豆丝,就问别的同学这个是不是可以吃。这同学一本正经的告诉他:这个就是拌着莜面吃的。

 那个南方同学夹了一大筷子生土豆丝,就着热莜面开吃,还说:莜面挺好,就是这个菜有点难咽。估计是这个同学觉得莜面不太好吃,也不好意思说。别的同学光捂嘴偷乐看热闹了,也没提醒他。

这时老乡端了一盆热汤上来,看见那伙计的吃法,赶紧笑着阻止:孩子,莜面可不能这么吃!周围的同学早就笑翻了。

04

我吃饭速度快,小时候据有人观察说是左右两侧牙齿是同时咀嚼食物,而大多数人只习惯用一侧牙齿嚼。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住单身宿舍的时候,同一宿舍区有好几个老乡、同学,吃饭也常凑了一块。有一次到了午饭时间,我拿着饭盆下楼,正好几个老乡打了饭上楼。食堂就在宿舍楼下不远,我打了饭就在食堂风卷残云般吃完,刷了饭盆回去找那几个老乡聊天。那老乡见我空着手溜达进来,就问:你不是去食堂打饭了么?咋的,没饭了?我说我吃完了啊,这不是过来找你们聊会么。那老乡看看我,又看看手里才吃了一半的馒头,无语了。

有一次给同学带饭,排队的时候合计这米饭是买8两呢还是买一斤?正好排到我,食堂大师傅问来多少?我脑子一抽来了句:八斤米饭。大师傅当时就愣住了:买这么多?我老脸一红赶紧改口:来一斤米饭……

有一次去食堂打饭,脑子里正琢磨点别的事,有点走神。大师傅给盛好饭菜我端了就走,那大师傅喊了我一句:要加点菜汤不?我一合计,没菜汤咋能行?当然必须一定要啊。于是转回来让大师傅加菜汤,还对大师傅说声谢谢。加了菜汤大师傅来了一句:总共五块。我一愣,这才想到刚才端了饭走忘给人饭钱了。赶紧给拿出钱付了,真心实意的对大师傅说了句“谢谢你”。
(未完待续)

  1. 土牧尔台:我人生岁月中的驿站

  2. 乌盟方言版《归去来兮辞》:回家个呀文

  3. 老家的那山、那水、那树林……【一】

  4. 朗诵:留存在记忆深处的那一缕肉香

  5. 乌盟方言版《出师表》

  6. 父亲,那座山……

阅读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请用你的手指轻轻点击的酬劳,请您赏脸。            
 2.“老事旧人”平台欢迎你的关注和分享,谢谢!


【作者】许志平,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现定居北京。喜文学,好读书,爱写作,为人热情,讲道义。

【声明】本平台“老事旧人”本是鄙人生病期间为打发难熬的时光而开设的一个个人文学原创平台,现在向广大的文友开放,如果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有符合本平台风格的文章想发表,可以加本人微信,顺便提供作者介绍和一张个人照片,通过微信直接发来。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任何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如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且一定注明作者姓名,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