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事旧人】我的娘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文■周胜利  图文编辑■王成海

从古至今,一提到娘,我们的眼前就会立刻浮现出一张张、一幕幕慈母的形象。是啊,娘生养了我们,操持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紫米油盐;为我们遮风挡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劳默默的付出,撑起家庭一片艳阳天。

         
娘,是儿女们来到人世间学会的第一个字。孩提时,我们无忧无虑;因为有娘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受到委屈,也不用担忧窗外的风霜雨雪。
  

     
小时候,我们就像一群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娘,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娘呢?”看到娘忙碌的身影,听到娘,“在这儿呢,嚷嚷个甚哩!”的应答声,心便安顿下来。这时,娘总是走过来温暖地摸摸头,微笑着在我们的小脸亲上一口,贪婪爱抚的眼睛细细端端地打量一番,拍拍我们衣服上的灰尘,笑着说:“娘这个愣猴,玩成个土耗子,少吃点冷饭,赶快上炕写作业”。

普天之下做了娘的女人,柴米油盐是她一生中最亲蜜的事物;厨房是娘的表演舞台;围裙是娘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娘谱写的最美乐曲。既使在最艰苦的六、七十年代,娘总能把最简单的食材做到极致。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可娘不一样,她总能用家里为数不多的白菜叶、玉米面和山药蛋,变着花样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娘在灶台前、菜板上劈啪作响,把苦难的岁月颠得上下翻飞;把贫穷的日子炒得有滋辣味;炉坑里淡蓝色的火苗,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娘鼓掌。
娘是个在家里永远闲不住的人,记忆中,我们老屋西边的那一小块自留地,一直能看到娘忙碌的身影。娘每天总是天还没有亮就起床,我总是迷迷糊糊在睡梦中听到娘在屋里掏灰生火;院子里传来那把老扫帚发出的刷刷声;扁担上的铁钩与水桶碰撞的哐哐声。接下来,娘会蹲在炉台前“啪嗒,啪嗒……”拉风箱和娘高一声、低一声呼唤我们起床吃饭的声音。听到母亲的呼唤,我们嘟嚷着很不情愿,翻个身又睡着了。从早晨第一顿饭开始,娘就有做不完的营生,纵使下地干活儿回到家,娘连口气也不喘,立马又在屋里的灶台上忙乎开了。

但凡有娘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童年。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娘的笑脸,来自于娘在家中的守候。娘在,家就在;娘在,家就是儿女缠绵牵念的守望;娘不在,灰清冷灶的家就没有了娘的味道,也失去了家的温暖和缠绵。


有娘在,家才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躺在娘住的热炕头上,儿女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无比的放松和惬意;有娘在,心里蕴藏着许多的知心话,才可以毫不掩饰与娘倾诉;有娘在,坐在热炕头上,吃着娘做的那碗热乎乎、香喷喷的山药芥芥酸焖饭,唇齿留香永世难忘;有娘在,儿女们额头或鬓角新添的那根白发,娘一眼就能看得见。娘深情的目光里,是守候我们,疼爱我们的明灯;有娘在,儿女们事业有成了,内心的喜悦和欢愉,第一时间就是把快乐分享给娘;有娘在,在前行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娘永远是你背后最坚定的鼓励者和鼓掌者。娘对儿女的牵挂,既使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娘的身影,总是弥漫在儿女们千里沷涉的行程中。

善良的娘,不会给我们讲大道理,但我们好多的生活习惯和礼貌谦让都是受娘影响。很小的时候,也是我们最不懂事的时期。家里来了亲戚,娘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烙几张饼,再炒一盘鸡蛋招待客人。娘只一个眼神,便把我们支出屋外了。我们虽然在院里玩,但心里却总是惦记着家里的好吃的。尽管我们香的口水直往肚里咽,但没有得到娘的允许,我们是始终不敢回家的。
在平日里吃饭时,娘总是最后一个端起饭碗。有时候吃顿稀罕好饭,娘总是先让我们吃,到最后娘只能吃剩下的汤汤水水,并托词说她不饿。娘看到我们每顿饭吃得香甜的样子,她的脸上溢满了满足的快慰和笑容。长大了我们才懂得,娘哪里是不饿,那是她是舍不得吃啊!
        
娘是一种岁月,她见证了儿女的成长。娘教给了我们怎样走路,教会了我们如何说话,教会了我们认真画画,教给了我们许多好好做人的道理。娘,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在无瑕的童年生活中渐渐长大,而娘却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我们。


当我的告别校园生活,步入社会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娘,仍然牵肠挂肚为我们操劳着。尽力帮我们养家,想办法帮我们购房,省吃俭用凑钱支助我们买车。我们有了小孩,还要交给娘照顾,每天顶风冒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娘的一生,是为儿女们操劳的一生。但是,娘却没有任何怨言。不管我们的年龄如何增长,在娘的眼里,我们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每当娘呼唤我们的小名时,我们做儿女的,心中立刻氤氲起阵阵爱的涟漪。
        
每一位身为父母的儿女们,深切的感受到经营家的艰辛和当娘的不容易。当我们看到娘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时,不禁感叹:老了的娘,以她博大的爱,温暖了家,温暖了世界,让世界处处充满阳光。
 

         
“家”确实是个温暖的字眼,宝盖头仿佛是一把大伞,遮住了外面的风霜雨雪。一横三撇是家人们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儿女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多像娘佝偻的腰背,把全家人紧紧的揽在娘的身边;“娘”这个字是一个提起来就温暖,想起来她就会神往的字眼。女字旁,右边一个良字,合起来这个“娘”字,说明了天底下最贤良的女人就是娘,最疼你的人,也是娘!

曾经,我们把娘的唠叨当作耳旁风,甚至听多了还有点烦。到如今,我才明白,世上再没有比娘的唠叨更珍贵,再没有任何言语能比娘的叮咛更深情;曾经,我把娘的守候视作无所谓,如今我才知晓,这世上,有太多的爱不该被辜负,而最不该辜负的是娘对我们倾情的爱,最不能遗忘的人,就是娘。
   
娘,是跟父亲栖息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只不同的“鸟”。父亲是鸽子,喜欢在蓝天上翻飞;娘是燕雀,永远守候在自己建造的窝不离不弃。娘和父亲的志向也格格不入,娘坚守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信念,跟着父亲用勤劳的双手与苦难的岁月展开激战。 


娘是座大山,总能包容儿女的过错;娘是一片大海,总能涤尽儿女心灵上的污垢;娘是一棵参天大树,总想为儿女洒下一片绿荫;无论儿女们走到哪里,娘的牵挂就延伸到哪里。冬天怕儿女们冻着,夏天怕儿女们热坏;晴天怕儿女们晒黑,雨天担心儿女们淋湿。在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是娘,娘倾自已一生的心血,也总是小心翼翼地围绕在儿女的身边,鼓励你、安慰你、陪伴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天下的儿女们,乘娘还硬朗健在,把你们的孝心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既要关心娘的身体健康,又要了解娘的喜好和心情,同时还要经常提醒自己,孝心全在细节里。对娘的孝心表达,并不是让娘住上好房子,坐上高级汽车,喝上醇香的美酒,吃上海参鱿鱼,也用不着把孝心大肆张扬。其实,对娘疼爱和孝顺,是一种习惯,一句温馨的问候,一缕甜甜的笑意,一次次常回家看看的牵念,多陪娘唠几句心里话,能和娘多吃一碗家常便饭。娘所需要的并不多,儿女们稍稍细心点,你们丝丝的爱,就是对娘最大的慰籍。千万不要让爱来得太迟,也不要让爱留下任何的遗憾!爱,到底蕴藏了多少内容,谁也说不清,但我知道,娘对儿女的爱,儿女们倾一生也报答不完。


我深信,文字是有灵魂的,尽管一纸墨香暂且能解我对娘的思恋,但怎么也诉说不完对娘的相思知牵绊。每次书写有关娘的文字时,心底就会顺着唯美的韵脚,泛起一抹温情,淡出一缕心动。或许,真的有一天我也老去了,该是我停下手中的笔,不再临摹娘清秀的模样,也不再从我的笔尖流淌出思念混浊的泪滴……
        
娘,尽管如今我在这头,你在哪头,我也永远祝福娘笑口常开。娘一生给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给娘的实在是太少太少。现在我只能以这篇“娘”为题目,从人生的长河里捧起一朵最美的浪花献给您——我的娘!


1.闻见味道的父爱
2.想念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
3.我的高考经历
4.乌兰察布的家常便饭你吃过几种?【一】
5.乌兰察布的家常便饭你吃过几种?【二】
6.曾经,乌盟人招惹了谁?
7.六十年代第一次在呼市吃烧麦
8.父母家的小院



【作者】周胜利,男,呼市托克托县教育局退休教师,周老师文学功底扎实,笔耕不辍,所写文章大多精美感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