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故乡妈妈做的莜面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文/肖东芳  校对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每当我步入超市,看见柜台上摆放着蒸熟的一片片莜面细鱼鱼和莜面窝窝时;每当我骑着自行车上班,路过一家加工莜面的门脸房跟前,看见摞着比人还高,正蒸的冒着腾腾热气的香味扑鼻的一笼笼莜面和旁边忙碌的身影时,我的眼前就会忽然一亮,不由地想起了我远去的故乡……

想起了故乡那一块块绿油油的莜麦地;想起了莜麦成熟时随风舞动的白花花的带着笑容的莜麦铃铛。我便由衷地感叹逝去的匆匆岁月。


岁月里有故乡妈妈做莜面的情景,唤起了我心底的情愫,让我为之深深地迷恋、追逐。好似追逐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一幕幕......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商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东部,阴山北麓。我们那里的气候和坏境很适宜莜麦生长。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莜麦,不论是山坡、路旁、草地、还是潮湿的洼地。

莜麦也叫燕麦,把它加成面,就叫莜面。虽然产量不高,但耐吃、耐饿。曾经人们常挂在嘴边这样的话: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在那个年代,可见莜面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勤劳智慧的农家妇女能把莜面做成各种花样的食品,非常好吃。比如莜面细鱼鱼、窝窝、柳叶片片、拿糕、锅贴子、个团儿、下鱼子,莜面还能和山药搭配做成丸丸、磨擦擦、顿顿、块垒、山药鱼、山药饼、老虎蛋、刀切鬼等。还能包莜面大饺饺。

我的妈妈特别手巧,在村里算得上是捏莜面的好手。我是看着妈妈做莜面长大的。
从记事起,大概是四五岁,我常常在炕上玩儿,妈妈站在炕沿边捏莜面。有时我调皮、磨人,妈妈就用面随手一变,瞬间一个昂首挺胸的面公鸡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乐了,捧在手心里玩儿呀玩儿……直到玩儿得不成模样,就用小手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面公鸡捏成一个个小圆片片,再放在笼屉的木档子上最显眼的地方。等妈妈把莜面蒸熟了,我就用筷子把我的劳动成果夹进自己的碗里,吃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感觉美美哒!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就注意妈妈捏莜面了。妈妈推窝窝的时候,站在炕沿边,面前放一块儿五寸宽、不到一尺长的中间稍有弧度的、光滑的如白玉一般的瓷砖。为了防止瓷砖里外打滑,妈妈还要在瓷砖底下垫上一块儿湿沾布。

推窝窝时,妈妈把拳头大的一块儿面团揉一揉,再用食指和中指把面夹住,手背上就有一大块光滑柔软的莜面,像背了个大蘑菇一样。接着妈妈用大拇指把手指间的面弄一点输送到手心底,再轻轻的在瓷砖上一团、稍稍平稳的用手掌一推,瓷砖上立刻现出很薄的面片,像蝉翼。然后用另一只手指头一掀,顺势熟练地卷在食指上,再立在笼屉上。于是,一个筒状的薄薄的莜面窝窝形成了。这一揉、一推、一掀……妈妈的动作是那么连贯协调、游刃有余。很快,笼里的窝窝像在变戏法一般,连成了一片有规则的蜂窝状,漂亮极了,简直是工艺品!而且蒸熟的莜面窝窝一个也不倒,亮晶晶的透着诱人的香味儿。突然间使你食欲大增,不由得抓上几个就想往嘴里送......


妈妈搓的莜面鱼鱼更是一绝。首先,妈妈在炕上放着一块光滑的松木案板。尽管案板已经很长很宽了,但案板仍然不够妈妈所需的长度,妈妈还在案板的另一头对接一块儿切菜板子。

搓鱼鱼开始了,妈妈是双手并用,左右开弓。只见六股子莜面鱼鱼在妈妈两只灵巧的手掌下"唰唰唰"地搓动中颤动着,又细、又长、又匀,像机器加工出来的细粉丝。此时,我常常爬在炕上,手托腮帮,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进入状态的妈妈,简直是在表演技艺。搓着搓着双手碰头,妈妈还双手交叉开继续搓而无一根断裂。此时,年轻的妈妈是那么神彩飞扬,她纤细的手指,像弹奏五线谱。两手腕的银镯子随着一晃一晃,银光闪闪,胸前搭拉着的两根油亮的麻花辫子像摇头摆尾的鱼儿在来回飘动,再加上身后的大红柜映衬着妈妈的笑容,简直是一道美景!

不一会儿,光溜溜的柔软的莜面细鱼鱼精美均匀地撒满一笼。那精湛的技术让你看了真是目瞪口呆。
莜面捏好以后,就该弄蘸莜面的汤料了。妈妈做莜面的蘸料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秋天是土豆收获的季节,还有新鲜的豆角、葫芦、白菜等。妈妈就给我们做大烩菜蘸莜面。首先,妈妈从罐罐里铲上半铲子猪油放入锅底,待油滚了,马上把花椒、大料、葱段放进去,锅里立刻迸出了香味。接着把早已切好的山药、葫芦、豆角倒进锅里,还要撒上一把酱面面(酱面面是父亲用胡麻籽炒熟了,再用铁罐子捣成面加工而成),煸炒一会儿。等油和调料完全附着在菜上,再添上适当的水,加上适量的盐。直到大火把锅里的菜烧的咕嘟咕嘟叫开了,然后把捏好的一笼莜面放进锅里,盖上锅盖,最多蒸上十分钟。那白腾腾的蒸气里十足的莜面香味混合着烩菜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家又窜出了院子。即使路过我家大门口的人也能闻见。

到了寒冷的冬天,杀猪宰羊的季节到了,妈妈就给顿肉汤子。有时还要放点秋天从山里採摘的晒干的野蘑菇,再放上全调料;有时是山药丝丝绘酸菜,放上猪肉片片。不论把莜面细鱼鱼或莜面窝窝拌在肉汤汤里还是酸菜丝丝里,唉呀,不住地吸流,真是吃的你,估计香的连碗也不舍的往下放了...…用我们的本地话说:这顿饭吃的真入贴(舒服)了!


转眼夏天来临了,火热的阳光和充足的雨水使大地一片嫩绿。我家沉默了一冬的菜园子在父亲的精心打理下也活泛起来了。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香菜、韭菜、小葱等都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了出来,水萝卜也把土顶的涨鼓起来,露出了半个粉嘟嘟的嫩脸来,这些都是吃莜面的标配。

中午放学,刚走到当院,一股清香的莜面味儿扑鼻而来,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起来。这时,一定是妈妈坐在灶边拉起风箱蒸莜面。一走进堂门,就看见风箱板子上的盆里是妈妈早已弄好的准备做蘸莜面的凉汤蔬菜。有活捉土豆丝(把山药洗干净,直接放在锅里,添上水,等煮到七成熟,再取出来擦成细丝),有洗好的水萝卜、韭菜、香菜、葱叶子。妈妈赶紧吩咐我拿个大钵碗,用勺子把菜瓮里陈酿的酸盐汤舀上半钵碗,再倒进菜盆里。当那清凌凌的酸盐汤如琼浆玉液一般拉着丝丝缕缕浇在菜上时,盆子的菜立即变得更加晶亮而有光泽。

这时醇香扑鼻的莜面也蒸熟了。单等妈妈掀起锅盖,再把蒸笼里小碗里的熟葫麻油、熟葱花和熟花椒面一并倒在菜盆里。接着,妈妈就用筷子娴熟地拌起来。盆子里的菜一下子均匀起来,并且红、绿、白相间。看着那滑嫩可口的饭菜,嘴里的唾液就分外多了起来,舌尖上一下子有了馋溜溜的食欲。


接着我们全家纷纷动手取碗取筷子的、拿酱油缽缽醋壶壶的、还有拿大蒜瓣瓣油炸辣椒面面的、端笼端菜盆的,只忙得不亦乐呼!然后全家人团团围坐在大炕上,屁股一趄,一挑一片。用莜面细鱼鱼或莜面窝窝和凉菜汤拌在一起,再倒一股醋,滴点酱油,喜欢吃蒜的就蒜,喜欢吃油辣椒的拌油辣椒。唉呀!那个口感:绵软滑爽、油嫩翠甜、酸辣适中……真是无法再用什么语言形容!

俗话说:莜面吃个半饱饱,喝水喝个正好好。因为莜面耐消化,由不住吃多了肚子沉得慌。所以妈妈让我们习惯了吃半饱的时候碗里剩点饭菜,再把开水倒在碗里。碗里的汤汤水水立刻飘动着油花花、葱点点、香菜沫沫、辣椒点点、菜丝丝、莜面粒粒。连吃带喝,那味道:酸个凌凌、辣个喷喷、甜个盈盈......什么现在的果真果粒、爽歪歪滚一边儿去。吃饱喝足,再背靠被窝垛,打着舒服的饱嗝,真是一天中最幸福最美妙的时刻啦!


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妈妈这样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把莜面精湛的技术传承并得以推广。如今,莜面这种具有农家地域风味的土特产,已经风靡市场,登上了大雅之堂,博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当你再行走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衔小巷,莜面系列饭馆毕毕皆是;各个超市里都罢放着加工好的一托托诱人的莜面;西贝莜面村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地。我每天上班时,尤其是路过那个莜面作坊,一看到忙碌的背影,就会想起妈妈,亲切感由然而生。

回到我们故乡商都县,每当和同学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心照不宣。总会去大街上搜寻一翻一一咱家莜面馆、君乐莜面馆、源源莜面馆、道道香菜莜面馆……每一家店主是那样热亲好客。我们仿佛回到了自已家中的热炕头一一自食其乐、无局无束。吃的尽情畅快,谈的兴高采烈。回味着当年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莜面伴随我一路成长。我想:如果从小不是在莜面的环境氛围中长大,你绝对真正体会不到莜面的味道,多么醇香、朴实!莜面里有一种抹不掉的美丽乡愁,无论我走到哪里,也隔不断我对故乡莜面的情愫!

我时常思念故乡,思念妈妈,思念故乡妈妈做莜面的情景,让我魂牵梦绕,念念不忘!
 

【说明】本文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鬼阴

02.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3.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
04.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
05.波云诡谲官场路
06.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
07.权力的背后
08.冥婚鬼妻

09.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0.官场博弈
11.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
12.官场争锋
13.一个官员秘书的升迁之路
14.官场之雄心壮志
16.办公室的女秘书

17.红颜迁升记

18.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19.长袖善舞的女人

20.小城官场

【作者介绍】肖东芳,网名彩嶶。出生于内蒙古商都县。现在呼市从事服装样本设计。心灵手巧,爱剪窗花。闲暇之余喜读诗书,偶尔写点文章。愿温文尔雅一直伴随到老。“草根涂鸦群”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