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马兜铃

 中医馆0948T 2020-06-24

​12、马兜铃

[18]现代医学是把局部的疮肿割掉,传统中医师把五脏六腑的浊毒,顺着肛肠,排泄出去。

[19]这就是局部观跟整体观医学最大的不同!我们来看这乙字汤,它由大黄、黄芩、甘草、归尾、柴胡、升麻六味药组成。

[24]这样大家不单学会了黄柏的功用,更学会了治一类疾病的大法。

[44]所以中医一定是先强调认证,后才谈药物功效一个学医的人,想要真正成气候,必须要先识阴阳,学诊断。

[50]记得刚上大学,上军事理论课,在军训期间,教官问我们,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是什么?是先进的武器,还是人呢?

[61]所以说,我们传统的中医师主动医学,主动出击疾病,获得养生。

[84]所以学起药物来,你会觉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轻松。

[86]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去学药,既可以不用去死记硬背,又可以信手拈来,俯拾皆是,灵机满纸的药物精华,医理奥秘。

[87]你完全可以学一味药就忘一味药,等要用时,它自动就可以弹出来。

13、地骨皮

[5]学好马兜铃,要学好如何辨认肺热,也只有肺热咳嗽,肺气上亢,才可以用马兜铃,如果病人咳的痰是清稀的,晚上咳得厉害。

[16]为什么军队里要不断地军训,他们操练的就是士兵的素质。为什么我们培养中医人才,需要反复地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后世的各家学说,因为我们要培养出医师来,而不是简单地看着说明书,对着疾病治病的医工医匠。

[19]所以学医要有宏观的眼光,要有大气象,不能被病名药物牵着鼻子走,要能够辩证识证,牵着疾病的鼻子走。

[40]你会发现你这段时间工作负担加重,熬夜次数增多,学习更加紧张时,就开始上火了。

[63]原来这些精深的医理,听起来不太好理解的中医名词术语,这样一取类比象,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学到了。

[64]你不单学到用药来医治阴虚火旺,更学到如何让自己身体不阴虚火旺。

[105]中医学起来,就是这么轻松,一切都可以取象比类方便理解,都可以把医理用最通俗的语言文字讲出来。

14、薄荷

[83]我们讲课很多时候只能讲到某个点,剩下的要大家去发散思维,勤求古训,博采各家用药心得,这样药学造诣就能步步高升。

15、枳壳、枳实-1

[21]下气而已!提到下气,这里头可有大学问,你如果懂得用下气之法来治疗疾病,那大半的疾病,你都有很好的思路启发。

[46]汗尿屎屁!这四个字里头有大学问,通过排泄浊气浊水浊渣,疾病就失去了繁衍的根据地,这正是断敌粮草,挖病老宅的绝妙方法。

[47]就我们学到今天《药性赋》的内容来看,如果说是汗的代表药,那是薄荷,屁的代表药就是枳实或枳壳,想要病人放屁很简单,就给他放一些宽中下气的药。

15、枳实、枳壳-2

[13]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七冲之门,这可是学医的关键啊!七冲之门要很通畅,人体各种病理产物,才能排得光光。

[40]还有很多未尽之意,大家课后去继续挖掘,继续参究,学无止境,悟无止境,一个人他只有不断地学会自学,自己领悟,那他才算真正进入医道大门。

16、葛根、柴胡-1

[6]所以我们学习中药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挑肥拣瘦,要恭恭敬敬地对待每一味药,就像对待兄弟手足一样,这样那些药在你手中真正使用起来,就有如同兄弟手足般的灵活有效。

[7]学药要经历过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就像刚开始就像一张白纸对这味药一无所知,非常陌生。

[10]但学药不能执着于药,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别以为背了功用,就能对号入座,真正到临床时又要经历过一个熟处转生的过程。

[21]如果说传统国学是沃土,那么说中医就是这片沃土上的一朵奇葩。

[22]奇葩不能没有土壤,所以传统国学盛则中医盛。传统文化这片大环境,渐渐被大家认可学习受用后,中医也会越来越走入寻常百姓家。

[23]古代一个良好的医生,他都是一个精通国学的专家。

[25]所以你学医最大的考验,还是不是医学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你医学以外的传统文化,还有你对日用生活人生真相的觉悟。这些觉悟会反过来反哺你的医学造诣,使之不断进步。

[27]所以学医要有一分平等之心,不单对药物对人要平等,对同行更要平等,平等视之,你就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9]所以学习中医却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现代科学的思维来学,要以传统中医的思维去研习,才能够贴近古人创方的心传。

16、葛根、柴胡-2

[5]病从口入!大家看!小孩子的零花钱都用在哪里了呢?在小学门口,上下课的时候,业余时间,孩子都围在那小店团团转,什么辣条子烧烤鸡腿鱼干都往嘴里塞。

[12]中医是一门教你聪明的医学,教你智慧的医学。我们不是靠药物来治好病,而是靠智慧来治好病。

[20]而更有一部分人开始走向觉悟回归之路,他们重新拾起传统医学,重新回归自然规律的生活,养成简谱的生活习惯,这样他们身体的受用远远不是一般能够想到的。

[23]如果你用柴胡、葛根,就像关云长耍青龙偃月刀,张飞耍斧头,孙悟空耍金箍棒,武松使拳头一样。那这味药真的让你学活了,所以有些老中医他用小柴胡汤加减变化治一辈子病,用和法治一辈子病,用和法和其不和。

[26]就拿葛根来说,学中医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颈项不舒服需用葛根。

[40]如果说前面讲枳实、枳壳,就是集中体现一个下气的下字,你就学会了治疗中焦郁结上越脉象的常规用药。

17、百部-1

[11]我们要把往上升的柴胡、葛根,跟往下降的枳实、枳壳,对比起来学习,那你学医就长进得快。

[17]大家看到没有学习一味药,你真的药学到精髓,一定要看古代的名方是如何调用这味药的。

[31]那为甚血府逐瘀汤里头居然也有柴胡、枳壳这组对药,大家看到没有,血府逐瘀汤,它治疗的可是胸中血府血瘀啊!柴胡、枳壳正能够升降胸中气机,我们稍微学点中医基础理论,就知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2]所以我们学医入门基础是什么,是中医基础理论,是《黄帝内经》啊!你不要直接就想到我某某药治某某病,就学简单的葛根医颈椎病,柴胡治抑郁症,枳实治消化不良,枳壳治胸中痞闷,这些其实都是中医里头的枝末。

[43]只要你有眼睛有心去学习,随便抓起一本古书来,你都可以得到一大把一大把的这些方面经验。

[45]就像练武的人,你想去学一招半式,学个绝招,叫师父跟你点破一下就行了,结果你没有十年八年的马步功夫根基,基本功训练,估计这个点破,点了你也不破啊!所以下面我们学习药物时,始终都是要以医来帅药,以理来统方。

[46]即便是以后学习方剂的时候,我们同样是这样,绝不是简单的拿药物功用来讲,一定要讲世道人心,讲人是怎么得病的,讲如何以理统方。

[47]这样你学一味药,学一个方,就可以旁通好多药好多方。

[48]其实会学的人,我们讲了枳实枳壳,它把厚朴、芒硝都通了。

[50]我们讲葛根、柴胡时,他把白芷、羌活通了,把荆芥、防风也通了,甚至吧川芎、蔓荆子都通了。因为它们有个共同规律都是往上往外疏达的,抓住这个共同规律再去学药。

[51]你学起药来,就像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一点都不觉得学不过来,也不会觉得厌烦生厌,你看大海何曾厌倦过所有的江湖流水呢?

[52]人如果想要轻松地学习中医,想要轻松地处事待人,那么他胸怀应当如海,能纳百川,不拒细流,进来后都能够理顺,都不会窒塞。

17、百部-2

[31]叫做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里面就简单的几味药,治上焦如雨,就能治疗各种外感内伤,新咳久咳,只要寒热不会偏得太厉害的,都可以用它,是一个非常平和的治咳嗽方子。

[54]真正能够让你在学医治病路上,不断开拓进取,步步登高的还是你的辨证论治思想,还是你的五脏整体观,还是你能够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思维去思考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